三、千秋功业在知人(1 / 1)

苏东坡 范军 1272 字 8天前

千秋功业,人是最根本的。打江山、保社稷、搞建设,样样靠人。因此,论领导方略,知人与容人实在是非常重要的。不知人就不能用人,不容人就留不住人。

没有人,宏伟蓝图终究是一枕梦幻。

1.知人善任

苏东坡说刘邦是“起于草莽之中,徒手奋呼,而得天下”。(《汉高帝论》)

若论勇气、将略、骁勇善战,刘邦自己承认比不上项羽,但他最后为什么能平定天下呢?

在一次大宴群臣的酒席上,刘邦拿这个问题来问众人。有两位大臣说:

“陛下对将士赏罚分明,祸福与共;项羽嫉贤妒能,有功不赏,得地不封,所以将士离心,终失天下。”

刘邦笑着回答:

“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充实国家,安抚百姓,筹措粮饷,我又不及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是韩信的专长,我也甘拜下风。他们三个都是人中豪杰,我能重用、信任他们,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干,所以我取得了天下,项羽只有范增一个贤臣,并且还不能充分信任他、重用他,所以他最后失败了。”

刘邦说的是大实话,这经验之谈是帝王的领导艺术。知人善任,善于指挥指挥者,善于领导领导者,这是一种更大的能力、更高超的智慧,那是好领导、大智慧。

《史记》上记载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的是有一天刘邦和韩信聊起各将军的能力。刘邦问:“你看我本人能统领多少兵马?”韩信说十万。刘邦问:“你呢?”回答是多多益善,也就是越多越好。刘邦听了大笑:“你的统兵能力远胜过我,为什么还为我效劳呢?”韩信说:“陛下没有统领士兵的能力,却有指挥大将的能力,这正是我为您效命的原因!”

有人善于“将兵”,有人善于“将将”。“将兵”者将才,“将将”者帅才。帅才更需要知人善任。刘邦承认自己胜利的原因在于拥有三名杰出的部下,而他自己善于用人之长,控制自如,这是统帅韬略。现实中,有些管理者整天忙忙碌碌,事无巨细都要过问,这种事必躬亲的人,人又吃了亏,戏又不好看,工作没做好,部下还一肚子意见。真正高明的管理者,是善于发挥部下的才能、长处,让他们各司其位,各负其责,各尽其才。大家都有用武之地,尽心尽力工作,管理者自己轻松自如,游刃有余,而部下也高兴;你不怕丢权,别人反倒服你,听你指挥,这正是管理科学的辩证法。

2.能容人者

知人善任不仅要发现别人的长处而用之,还要对别人的短处能容忍。

能容人者便能得人心,不容人者就会失人心。对于一个君主,容人往往是壮大自己、收罗天下英才、消灭敌人的法宝。

春秋时楚庄王灭烛绝缨之事,便很有说服力。有一天,楚庄王大宴群臣,一直喝到日落西山,又点上蜡烛继续喝。忽然,一阵大风吹进来,蜡烛都熄了。这时一个喝得半醉的将军忽然拉住一位妃子的衣服。妃子惊慌之中折断了这个人的帽缨,大喊:“大王,有人想趁黑侮辱我,我已折断了他的帽缨,请点烛照看是谁的。”庄王马上制止说:“且慢!我今天赏大家喝酒,使有的人喝醉了,酒后失礼不能责怪。我不能为了显示你的贞节而伤害我的大臣。”接着又说,“今日痛饮,不拔掉盔缨不算尽欢,大家都把盔缨拔掉!”然后才重新点灯,君臣喝得尽欢而散。这位酒后失礼的将军自然感激不尽,对庄王更加忠心耿耿。后来一次危急关头,就是这位将军拼死救出了楚庄王。

如果说楚庄王容人仅仅表现在一名醉酒的将军身上,那曹操的容人之心、待人之度则要更大,也更难得。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击众,力挫袁绍以后,从缴获的袁氏信件中,发现许昌守城乃至前线的人有一些私下写信给袁绍,准备投降。浴血奋战的将士知道这件事后都非常气愤,纷纷要求惩处叛徒。曹操却下令将这些信件全部烧毁,并说:“袁绍那么强大,我自身性命都怕保不住。官渡一战,是胜是败,我自己都没有把握,何况大家呢?”这样,私通袁绍的人转为感激,忠实于曹操。原来观望的人也甘心效忠曹操。

人们常以成败论英雄,胜者王侯败者贼,尽管这并不总是正确无误,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胜者确有一些英雄的气度,败者也常有不少盗贼的素质。

我们讲到容人之心,还包括包容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有一种说法我觉得很有道理,即包容能人干大事,包容好人干实事,包容小人不坏事。这里面,如何包容或者忍耐坏人,让其不坏事是最难的,也最可见出一个人管理水平和境界的高低。

3.守成与进取

能容人者得天下,得了还要保持,要发展。

创业与守成,是君主之道、帝王之业的核心。

汉代的陆贾对皇帝说:“陛下以马上(武力)得天下,难道还能以马上治理天下吗?”

叔孙通也说过:“儒士难以进取,可以与之守成。”

东坡赞同他们的看法,他说:

“武夫谋臣,就好像药物,可以用来治病,但不能用来养生;而儒士呢,就好比是五谷,可以养生,但不可用以治病。春秋时期的宋襄公用‘五谷’来‘治病’,就闹出过笑话。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公元前638年的夏天,宋国和楚国争夺霸权,大战于泓水。宋军在泓水岸边列阵,楚军从对岸冲来,宋大司马对宋襄公说:‘敌众我寡,趁现在敌人一半在河中、一半刚上岸的机会,歼灭他们吧!’宋襄公说:‘不行。’等楚军全部渡过了河,但还没列好阵势的时候,大司马又请求进攻,襄公还是不允许。直到楚军完全列好战阵后,宋襄公才下令出击。结果宋军一败涂地,襄公也带伤而逃。

“襄公回国后,大臣责怪他。他却振振有词:‘讲道德的人,对已经受伤的人不能再加伤害,对头发花白的老人不能去捕捉,对处于险隘的敌人不能去进攻。’这真是仁义之言呀!结果呢,由于伤势很重,襄公不久就死去了,宋国的霸业也冰消瓦解了。

“守成、治理天下,就又不同了,用‘药物’来‘养生’,闹不好就会‘短命’。秦始皇是个典型。他以武力统一天下之后,焚诗书,杀儒士,修长城,使老百姓不得休养生息,结果传到二世,江山便丢了。”(《儒者可与守成论》)

马上马下,武攻文治,因时而异,因势而变,这是多么宝贵的历史经验啊!战争年代,金戈铁马,争夺江山自有一套经验和方法。但今天搞建设,奔小康,如果我们还照搬战争年代的老经验、老办法,不是也要闹笑话吗?革命与建设,重心不同,规律也不同,就像“养生”与“治病”,要因时而异,顺乎变化的情况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