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欲望与节制(1 / 1)

苏东坡 范军 1372 字 8天前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正当的、有益的欲望应当受到尊重、得到满足。

但是,人们切切不可放纵自己的私欲。常说“欲壑难填”。欲望如万丈深渊,是个填不满的无底洞。欲望如海,如果人一旦失却了理性之舵,很可能会葬身海底。司马迁说得好:“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1.四戒

人总是有许多追求、许多奢望,比如说功名、富贵、豪车、别墅、美色,好东西谁不喜欢呢?对这些,苏东坡却持一种达观而又幽默的看法。他在《书四戒》中写道:

出舆入辇,蹙痿之机。

洞房清宫,寒热之媒。

皓齿蛾眉,伐性之斧。

甘脆肥浓,腐肠之药。

东坡将这三十二个字写在门上、窗上、茶几上,让自己经常可以看到。在他看来,车子、轿子、舒适的房子、漂亮的女人,还有美味佳肴,对人都是有害处的。失去人间这些所谓美好东西的人,才是有福气的。

东坡先生的说法带点幽默、诙谐的味道,不必作太机械偏颇的理解。连孟老夫子都说:“食色,性也。”饮食男女,是人的天性,人的本能嘛。

有这么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老和尚偶然捡到一个乳婴,辛苦抚养,不让他与外界接触,令他从小诵经拜佛,不染半点红尘中的事。待他长成十几岁了,老和尚断定他六根清净。一天首次带他下山,走到半山蹿出一只老虎,小和尚大惊问道:“这是什么?”老和尚回答:“阿弥陀佛,这是女人。”小和尚道:“女人竟如此可怕。”走到山下,突然遇到一个妙龄女郎,小和尚目不转睛地盯住女郎,老和尚见状,断喝一声:“那是老虎,要吃人的,还不快走!”师徒回到庙中,小和尚当晚就病了,茶饭不思。老和尚不放心,前去照料,关心地问道:“徒儿,你觉得哪里不舒服?”小和尚不假思索,脱口便道:“我想老虎!”

笑话归笑话,但说到底,七情六欲,谁个没有呢。生在尘世,长在凡间,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心如古井,谈何容易!也没有必要。东坡的“四戒”,如果理解为节制过度的、有害的物欲、情欲、贪欲,那应是有意义的。

2.去欲难

人的有些欲望既然是一种本能的要求,要抑制尚且不易,去掉当然就更难了。有道是:“能将欲海轻掀倒,自古人间几丈夫……是男是女能断欲,诚为世上真豪杰!”(佛教名言)

苏轼的政敌、道学家程颐有一个学生,有一次写了两行诗,论“灵魂出窍”后在梦中去找女人,程颐大慌,喊道:“鬼话!鬼话!”

宋代另外一位正人君子胡铨被放逐了十年,遇赦归来,写了两行诗:“君恩许归此一醉,傍有梨颊生微涡。”这“梨颊”是指女人的脸颊,“微涡”自然是脸上的酒窝啰。这诗句的大意是:皇上恩准我回来痛痛快快饮酒一醉,旁边有漂亮的人儿相伴。看了这两句诗,南宋的朱熹在感叹之余写出了一首七绝:

十年江海一身轻,归对梨涡却有情。

世路无如人欲险,几死到此误平生。

苏东坡对性是持一种较诙谐的看法。在他著的《东坡志林》里,记了这样一件事儿:

有一天,唐太守来看贬在黄州的东坡,张通判也在这儿。他们几个人一起去游览一个寺庙。在寺庙旁的石凳上坐下来,几个人便聊起了养生之事来。东坡说:“这调气养生的事呀,别的都没什么,唯有去欲最困难。”张通判接过话道:“正是。从前苏武被匈奴人抓去了十九年,可以说是吃尽了千辛万苦,吃雪、吃草、啃羊毛羊皮,但他就是不屈服,这算得上把生死置之度外了。但就是这样一个有气节的硬汉子,还是免不了和匈奴的女子生了几个孩子呢!可见消除色欲实在不易。”东坡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晚年的时候,东坡对道家的长生术很感兴趣。大概从绍圣二年(1095年)起,他开始独自睡眠,不再亲近女人。这一年他应该是58岁。他说:“养生也没什么特别的办法;安寝无念,神气自复。”他在给一个朋友的信中说自己已经独宿一年半了,觉得很有益。他说节欲之难,就好像喜欢吃肉食的人弃绝肉鱼开始吃素,并以下列方法劝人:决定不吃肉时,不要决定从此以后永远不再吃肉。可先试戒三个月,自然易于实行。三个月以后,可再延长三个月,如此继续下去。

人的欲望岂止男女之恋、床笫之欢。对各种欲望有所节制自然是有益处的。有的人烟瘾、酒瘾、赌瘾都很大,过度了伤神伤身,去掉有益无害。21世纪以来,几乎所有人都对智能手机上瘾,“手机控”呈几何级数增长。有时也真想下决心戒掉,但总不能坚持下来。多年积习,一朝根除,当然不容易。人们不是常说“积重难返”嘛。就像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一锹挖不出一口井,对于比较艰难的任务、比较远大的目标,若像苏子说的那样分步进行、化整为零,或许有效。《大戴礼记·劝学》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有决心,有恒心,坚持努力,定会有所收获。

3.欲不可纵

七情六欲未必都是洪水猛兽。但是不正当的欲望的确是坏东西,害人又害己,太过了甚至祸国殃民。物欲可以导致贪污盗窃、拦路抢劫;色欲可以使人强奸妇女、行凶作恶;权欲可以促使人们大搞阴谋诡计,搅得国无宁日。

所以,无论是从个人修身养性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健康发展的角度看,提倡节欲、弘扬理性都是有必要的。《礼记·曲礼上》中说:“欲不可纵。”就是说不要放纵欲望,必须有所节制。朱熹在《朱子大全》中也说:“平日操技,庄敬诚实,涵养内心,戒矜躁,去嗜欲。”

我们虽然不赞同“人的一半是野兽”的说法,但平心而论,人既然属于高级动物,再高级也还是有些动物属性的。如果人一味地“跟着感觉走”,放任自己的种种欲求,那么人就会像一匹失去了理性缰绳的野马般狂奔不止,横行无羁。人是动物中最文明的,如果人一旦变得像兽一样,那他又是动物中最野蛮、最残忍的。

英国大作家萧伯纳曾经这样说:“生活中有两种悲剧:一种是丧失你心中的欲望;另一种是实现这种欲望。”提倡欲不可纵,并不意味着我们是禁欲主义者,像佛教徒那样,主张“绝欲弃智,习作苦行”;或者像道学家那样,认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若都实行这种禁欲主义,人间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势必会遭到废弃。如果都主张“无为”“无欲”,谁还会去求创造、求上进呢?社会又怎能进步和发展呢?我们主张,欲望不可没有,又不可放纵,而要节制。切不可像普希金《渔夫和金鱼》中的老婆婆那样,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欲海无边。过于贪婪的人,其结果也只能像那位老婆婆,甚至更惨。

节制欲望,要遵循一条基本原则,就是想想自己的行为是否是正当的,能否为别人带来好处。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欲望如水,若它本身是正当的,且又可得到合理的宣泄,它就像一个风情万种的妇人,用乳汁哺育着人类的繁衍和发展;倘若欲望是野兽,挣脱理性的缰绳,它就会变成一个危害他人危害社会,同时葬送自我的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