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生之进退(1 / 1)

苏东坡 范军 1928 字 8天前

进很困难,退也不易。就像上山与下山。

人生必然是有进有退,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而有时候,又是进中有退,退中有进。这人生的进退之术的确大有学问呢。

1.摆脱自我限制

生活中,有人活得很累、很沉重,有人却活得很轻松、很潇洒。如果说,这两类人生活的环境、肩负的担子相差很大,那还好说。有趣的是,有些人各方面情况都差不多的,但他们自身对生活的感受却大不一样,甚至恰好相反。

其实吧,人有时是自个儿为自个儿设牢笼,往心灵上压负担,一旦摆脱了自我限制,获得了心灵的完全自由,便会浑身一下子舒坦许多,也轻松许多。

光这样空说似乎还有点儿费解,东坡先生的一篇游记《记游松风亭》可算我们这段议论的一个注释。

贬居惠州时,有一次东坡去游松风亭。这个亭子在山上。爬山爬了好长时间,东坡累得腰酸腿痛,心想就在这林子里歇会儿。他抬头向高处远望,松风亭好像高高地挂在树梢上,还远着呢!东坡想这么高什么时候才爬得上去呀!过了一会儿,东坡好像恍然大悟,说道:“这里又有什么歇不得、游不得呢?难道非要上亭子不可?”这样一想,他犹如上了钩的鱼,忽然解脱了。正如上了战场,兵阵相接,鼓声如雷,前进可能死于敌人手下,逃跑则可能被军法处死,这时好好歇息一番又何妨呢!

说到如此情景,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去登一座名山,直奔主峰,一是有点儿不到顶峰非好汉的气概,二是听说峰上有日出、佛光、云海,特别迷人。于是,登山者往往对沿途风光不屑一顾,或视而不见,上到顶峰,人已是满头大汗,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似的,结果没见到日出,也没有佛光,偶见云海,又觉得不过如此,大有此山徒有虚名的感觉。

若我们换一种方式,不硬为自己订个目标,而是走到哪儿算哪儿,走到哪儿玩到哪儿,不慌不忙,一路走去,从容赏景,你会觉得处处都美不胜收,还常有意外的发现与惊喜。因为自然之美不仅在山水自身,还与欣赏者身体是否舒适、心情是否轻松愉快很有关系。正因此故,“自驾游”的乐趣往往非“随团游”可比,尽管前者麻烦许多,且时常有意想不到的困难。

人生之路有点像旅游,有时因一个不甚恰当的目标而不胜其苦,一旦放弃这个目标,就如释羁绊,轻松自在。

2.进退不强求

东坡先生主张,人应当任凭自然,进退不强求。他说:“我将自己整个儿都交付给了老天爷,听其运转,顺流而行,遇到低洼就停止;这样不管是行,还是止,都没有什么不好的了。”(《与程秀才书》)

就像大自然有晴日也有阴雨,有寒冬也有暖春,人生本来就不会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东坡讲进退自若,庄子主张穷通皆乐,这其实是同一种处世哲学,进退是说人的主观态度和行动,穷通是指人实际的境遇。穷,既是生活上的贫困,又是政治上的失意;通,既是指生活上的富足,又是指仕途上的得意。庄子认为,凡事顺应境遇,不去强求,才能过上自由安乐的生活。这样看来,进退是人处穷或处通时的选择。东坡则认为,人只有安于时代的潮流,因任自然的法则,才能进退裕如,穷达皆乐。

生活中的许多事儿有时就像年轻人谈恋爱。一对青年男女,从相识到相恋,最后是否能水到渠成,结成美满姻缘,那要看天意了。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如果两个人相互了解后,发现彼此思想、情趣、性格相差甚远,一方想散,一方紧追不放,这并没有什么好处。好鸳鸯棒打不散,没缘分风一吹都散。这缘分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东西。人若明智豁达一点,就会该进就进,该退则退。得到应属于自己的东西固然高兴,失去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该释然一些。

3.知难而退

进,常常指进取、进攻、前进。对它,人们多持肯定态度,知难而进尤其受人推崇。退呢,总是让我们想起退守、退隐、退让、后退之类的意思,人们多以为退不如进好,知难而退尤其不可取。

一般说来,这态度不错。但这也不绝对。

《左传》上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这意思是说作战时要见机而动,知道可以进攻就进攻,知道敌方难以攻克便退却,这是积极的原则。“知难而退”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这里。

《左传·宣公十二年》上还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公元前597年初,郑国依附于晋国。不久,楚王领兵攻打郑国,将郑国都城围困了十七天,弱小的郑国实在招架不住,就和楚国讲和,归顺了楚国。

晋国听说楚国攻打郑国,于是派荀林父、士会、郤克、先縠等领兵援救郑国。军队到了黄河边,听说楚、郑已经讲和,而且订立了盟约,荀林父就想撤兵回去,士会也同意这样,并说:“能进就进,知难而退,这是善于治军的做法。现在楚国很强盛,我们还是退兵为好。”

先縠不赞同他们的看法,并单独率领自己的人马渡过黄河,准备与楚军决战。没办法,荀林父也只好指挥军队跟随。两军交战,晋军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这历史的教训,说的是军事,也是人事。用兵之道与谋身之道多有相合之处。在生活中,该进的时候不能退缩。瞻前顾后,前怕狼又后怕虎,常常错失良机。而该退的时候,不能审时度势,反而鲁莽行事,贸然前进,碰个头破血流便一点儿也不奇怪了。

正像不懂得休息就不算真正懂得工作,不知道退守的人,也不能真正掌握进取的真谛。个人如斯,国家治理何尝不是这样。经济繁荣之后往往伴随有萧条,人为地想持久繁荣、永远繁荣未必可行,也不符合经济规律;而繁荣后的萧条既是一种必然,也未必就都是坏事,它往往是对繁荣时期各种弊端的矫正。

4.退一步路更宽

我们讲进退因任自然,并不等于一切听天由命。如果退是为了以后再进、暂时放弃目标是为了最终实现目标,那么这退中本身就有进了,这种退是一种进取的策略。

俗话讲,退一步路更宽。暂时退却,蓄精养锐,等待时机,重新筹划,这样再进便会更快、更好、更有力。

有时候,不刻意追求反而可以有所得,追求得太迫切、太执拗反而只能白白增添烦恼。以柔克刚,以退为进,这种曲线的生存方式,有时比直线的生存方式更有成效。

一位留美计算机博士学成后在美国找工作。有个吓人的博士头衔,求职的标准当然不能低。结果,他连连碰壁,好多家公司都没录用他。想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

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这对他来说简直是高射炮打麻雀,但他仍然干得认认真真,一点儿也不马虎。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水平不是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的。这时他才亮出了学士证书,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相称的工作。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能提出一些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大学生要强些,这时他亮出了硕士证书,老板见后又提升了他。

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有很多创新的思想和做法,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学位证。此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这位博士最后的职位,也就是他最初理想的目标。虽然直线进取失败了,但后退一步曲线再进,终于如愿以偿。

以退为进,由低到高,这既是自我表现的一种艺术,也是生存竞争的一种方略。跳高,如离跳高架很近,想一下子就跳过去并不容易。后退几步十几步,再通过助跑,加大冲力,成功的希望可能更大。人生的进退之道就是这样。

5.烦恼皆因强出头

人生进也好,退也好,都要适时而变,不可强求。一般讲,人望高,水望低。谁不想出人头地、谁不想轰轰烈烈过一生呢!人大都不甘于平凡,总觉得人生如果太平凡、太普通,就没多大意思,尤其是年轻人,更是珍惜一生难再的青春,总想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一点痕迹。古代甚至有人立下这样的豪言:要么名垂千古,要么遗臭万年。

但是,古往今来、普天之下,还是平凡的人生远多于非凡的人生。实际上,要做一个非凡的人很难,能安于做一个平凡的人也不容易。人品万殊,绝大多数人只能平平凡凡、普普通通过一生,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叱咤风云,青史留名,做个不朽而非凡的人。万具枯骨,才造得一将成功;小兵小卒,哪能都成为有名的英雄。

平凡的人生,不见得好,也不见得不好;非凡的人生,也不见得好或不好。一个人如果看得破、看得透,过平凡的人生,正好乐得自在。如果一个才能只够平凡过日子的人,想要不凡其一生,无异于自讨苦吃。常言道:“烦恼皆因强出头。”有位作家曾风趣地说,猴子爬得越高,尾部又秃又红的丑相就愈加显眼;自己不知道身上只穿着“皇帝的新衣”,却忙不迭地挣脱“隐身衣”,天天装神弄鬼,自我粉饰,只会出乖露丑。好些略具才能的人,一辈子挣扎着求在人上,虚耗了毕生精力,一事无成,真是何苦来呢!有一首诗是说人们应务实为本,莫自寻烦恼,写得很有意思。诗中写道: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

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

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明明白白一条路,万万千千不肯修。

西班牙谚语说:“干什么事,成什么人。”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今人说:“是什么料,充什么用。”假如是一个萝卜,就力求做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瓮瓮实实的包心好白菜。相反地,一枝野**,硬想成为国色天香的牡丹,那就只能白费气力、枉添烦恼了。

所以,苏东坡先生说人要“知命”,即是说人一方面要尽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又要顺乎自然,不作徒然的劳碌和抗争。平凡的人生是最真实的人生。一个人能安于平凡,又尽力而为,努力不懈,这平凡中便既有知足的快乐,又有追求和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