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政变前夕(1 / 1)

1923年,北洋军阀的北京临时政府为了解决国会会场狭小的问题,相关负责人商议拆除掉紫禁城中的三座大殿,改建成为西方的议院样式,这个事情被当时驻军洛阳的大军阀吴佩孚知道后,他立即给时任中华民国第五任大总统的曹锟和其他军政两界的头目发去电文:

顷据确报,北京密谋,决拆三殿,建西式议院,料不足则拆乾清宫以补足之,又迁各部机关于大内,而鬻各部署。卖五百年大栋木殿柱利一;鬻各部署利二;建新议院利三;建各新部署利四。倡议者处心积虑,无非冀遂中饱之私。查三殿规模闳丽,建明永乐世,垂今五百年矣。光绪十五年,太和门灾,补修之费,每柱靡国帑至五万。尝闻之欧西游归者,据云,百国宫殿,精美则有之,无有能比三殿之雄壮者。此不止中国之奇迹,实大地百国之瑰宝。欧美各国无不龂龂以保护古物为重,有此号为文明,反之则号为野蛮。其于帝殿教庙,尤为郑重。印度已逐蒙古帝,英人已灭印度王,而施爹利,鸭加喇两地,蒙古皇帝宫殿,至今珍护,坏则修之。其勒桡各王宫至今巍然。英灭缅甸,其阿瓦金殿,庄严如故。今埃及六千年之故宫,希腊之雅典故宫,意大利之罗马故宫,至今猷在。累经百劫,灵光巍然,凡此故宫,指不胜屈。若昏如吾国今日之举动,则久毁之矣。骤闻毁殿之讯,不禁感喟,此言虽未必信,而究非无因而至。若果拆毁,则中国永丧此巨工古物,重为万国所笑,即亦不计,亦何忍以数百年故宫,供数人中饱之资乎?务希毅力维一大地百国之瑰宝,无任欣辛,盼祷之至!

以上吴大将军的电报内容发出后,便被各报刊争相登载,并且得到了全国上下的一致拥护,故宫三大殿也因此得以保护存留至今。

正因为此,让爱新觉罗家族各王公们,从记恨吴佩孚抗击张勋复辟的过往中改变了观点。而溥仪也同样通过这件事认为:吴佩孚是个刚毅正直的军人,其人又治军有方,作战勇猛,若能拉拢其为己所用,那图复祖业就指日可待。于是,他便在与陈宝琛等核心大臣合议后,决定让淑妃文绣以皇妃之尊出面先和吴佩孚的夫人张佩兰结交,但溥仪未曾料到,一向支持并对自己恭顺有加的淑妃却拒绝了这份紧要的差事。

溥仪为此非常恼怒,只见文绣岿然不动,她冷静地说道:“吴佩孚虽勇猛有才,炙手可热,但前有其支持袁世凯篡权窃国,后又击退过大清忠勇有加的猛将张勋。种种行径和动机皆表明:其人从心眼里是与大清朝为敌的;再者,吴对曹锟异常忠心。若皇上轻举妄动,试图拉拢他,一旦事情不成,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心志,让别有用心之人借此发难,到那时,只怕皇上别说想保有今天的地位和生活,就连性命恐怕也……”

对于淑妃的这番言辞,陈宝琛和溥仪的生父载沣也深为认同。但溥仪的另一新任幕僚郑孝胥却颇不以为然,他鼓动年轻的皇帝,要想光复祖宗的江山,那就必须寻找强有力的靠山,溥仪的心思在他的再三鼓动下,也活泛起来了。

在溥仪的默许下,郑孝胥借此在历史的舞台上粉墨登场了。他曲线回旋,先是与曹锟和吴佩孚所信任的部下郭绪栋联系走动了起来。可不久,此举便被日本人注意到了。对于日本人来说,吴佩孚是北洋军阀中的实力派人物,是一个值得拉拢收买的对象,可哪知吴佩孚虽为军阀,但民族气节和意识甚重,久攻不下之后,日本人害怕他与别的势力联合,日后就更难以控制了,便心生一计,通过一系列的迂回运作,引发了吴佩孚与冯玉祥之间的争雄,从而,将各系军阀之间的权力斗争之火点燃。而这,也最终冲击到了紫禁城中溥仪的小朝廷,加速了清朝残留皇权的彻底消亡。

而此刻在紫禁城中,关起门来不管世上春秋的小朝廷内,也正上演着一幕幕好戏。皇后婉容终于抓住这件事情大做文章,她以文绣抗旨不尊,不体谅皇帝的苦心之志为由,在溥仪的面前一再诉说挖苦,极尽挑拨之能事,让溥仪对文绣从不满到嫌恶,直到最终在心里与文绣拉开了距离,并在情感上也与她产生了一道深深的裂痕。在随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文绣便被溥仪有意地遗忘在了长春宫的庭院里。暮色深深,宫苑沉沉,寂寞的愁绪像千万把小刀,时刻都在分割着她的每一寸身体。

而为了溥仪荒唐的野心,紫禁城中小朝廷的那班所谓“忠臣”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复辟的相关活动。在郑孝胥等人的合谋和带动下,他们一致认为:直接决定清廷安危和前途祸福的,就是那些握有重兵的军阀们。于是,溥仪除了授意臣下继续接近拉拢吴佩孚等军阀外,又把目光锁定在了奉系军阀首领、东三省巡按使张作霖身上。年轻的溥仪并不笨,他选择此人是有其想法的:其一,张作霖手握重兵;其二,张作霖出生微寒,纵观他的功名之路,很多都得益于飘摇中的清廷的追封及扶持,他本人思想又保守,对帝制和皇室有着莫名的尊崇,至少看起来是属于可以拉拢的人;其三,张作霖所统治的区域,正是大清王朝的发祥地,清朝王室还有大批土地及皇家资产、庄园在那里。

而对于从紫禁城中小朝廷那里频频传来的暗示,对于那位徒有虚名的所谓“皇帝”所伸出的双手,张作霖这位已经登上了东北王宝座的乱世枭雄,也不是一口回绝或无动于衷,他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这算盘居然也有几分与溥仪的想法不谋而合,比方说,张作霖认为虽然溥仪有名无实,但仅仅其所拥有的“宣统皇帝”这一正统尊号,对于大清朝发祥地的满蒙地区就仍然有着号召力和影响力,既然如此,那何不借助溥仪头上的名号来进一步巩固自己对东北和内蒙一带的统治呢?就这样,张作霖也假意逢迎,顺水推舟,和溥仪的小朝廷开始了若即若离的交往。其实,只要稍微对北京城和全国的局势有所了解的人,都能发现,在军阀割据而且清廷早已尽失人心的年代,妄图复辟绝对是一桩天大的笑话,可悲的是,身居小朝廷内沉迷于祖宗荣光的溥仪,闭目塞听,既没有考虑时世人心的变化,更没有考量自身的实力,而是妄图复辟并把前程寄希望于他人,这将注定是一场让人叹惋的悲剧。其实,就算实力之强如张作霖者,对于京城瞬息万变的势力角逐,这位在关外威名赫赫的东北王也感觉吃力。

民国初期短短的几年间,帝都京城经历了数次执政首脑的频繁更换,还经历着英、美、日等资本主义侵略国的蓄意分裂和虎视,如今又有另一股潜藏已久的复辟浪潮汹涌而来,紫禁城的恢宏殿宇能否经得住这场浩劫呢?聪慧的文绣在长春宫宁静的深思中,已经隐隐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她连日都在奉先殿虔诚地向先祖祈愿,希望丈夫溥仪能平安地度过这段艰难的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