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 1)

少有人看见的美 熊逸 812 字 2个月前

当意大利画家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以宗教虔诚之心精心创作了一整套《圣经》题材的壁画时,他完全不曾料到自己的表现手法竟然有渎神的嫌疑。这组壁画是受一个富有的绸缎商人的委托,从伊甸园的故事画到使徒彼得的生平,内容上不存在一丁点犯禁的地方。

让我们仔细来看《纳税钱》(The Tribute Money,约1426),这是全套壁画中最出彩的一幅。这幅画表现的是《新约·马太福音》里的一处情节:耶稣带着门徒们来到迦百农,当地负责征收殿税的人来对门徒彼得说:“你们的老师不纳税吗?”彼得说:“要纳税的。”彼得进屋之后,耶稣问他说:“你认为地上的君王向谁征收关税和丁税呢?是向自己的儿子还是外人?”彼得答道:“当然是向外人征税。”耶稣说:“这样说来,儿子就可以免税了。但为了避免触犯他们,你要到海边去钓鱼,把第一条钓上来的鱼拿起来,打开鱼嘴,你会发现一枚银币,你就把这枚银币交给他们,作为你我缴纳的殿税。”

缴纳六克银子的圣殿税,这是上帝曾经定下的规矩,《旧约·出埃及记》有明文记载。耶稣作为圣子,照理说没有交税的必要,他之所以照例缴税,只是为了少惹麻烦而已。在基督教传统里,这段情节通常被用来说明教会与政府的关系。

马萨乔表现这段情节,使观者一开始就注意到画面的中心:那个背对我们的人就是税吏,正在伸着手向耶稣一行人提出收税的要求;彼得面对税吏,似乎在讨论着什么;耶稣虽然和税吏几乎正对面地站着,眼睛却望向彼得,伸出右手指向画面的左侧。我们的注意力顺着耶稣和彼得右手所指的方向来到画面左侧:那是海边,彼得蹲在那里,正在从一条鱼的嘴里取出银币;而在画面的右侧,彼得正在把那枚银币交到税吏的手里。

至此我们发现,彼得在这幅画里竟然出现了三次,税吏则出现了两次,也就是说,这段情节被拆分成三个时间切面,按照“中—左—右”的次序同时表现在一幅画上。

[意]马萨乔《纳税钱》 Masaccio,The Tribute Money,约1426 15世纪正值教权与皇权斗争的**,所以纳税钱的题材突然流行起来,以提醒世人“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

这样的表现形式堪称画家的别具匠心,却使一些理论素养深厚的宗教人士感到不快。因为在奥古斯丁的神学体系里,上帝是时间的创造者,而上帝本人是超越于时间之外的。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说,在上帝看来,所有的历史、现在与未来都像一根直尺一样摆在眼前,他可以随意检视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类在同一时间只能看到单一的时间切面,只有上帝才不受这种限制。英国玄学派诗人亨利·伏汉诗意地描写过这一种“上帝的视角”:

I saw Eternity the other night,

Like a great ring of pure and endless light,

All calm, as it was bright,

And round beneath it, Time in hours, days, years

Driv'n by the spheres

Like a vast shadow mov'd; in which the world

And all her train were hurl'd.

(大意:那天晚上我看到了“永恒”,它像一个清澈而无尽的巨大光环,“时间”就位于这个光环的底下,在星体的追赶中分割出时辰与年月,像一个移动着的巨大的阴影,世间万物尽被弃掷。)

简略来说,“时间”是“永恒”投掷下来的影子,这是来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主义者和柏拉图的说法,后来被吸纳进了基督教的神学体系。那么,一经神权的经典化之后,上帝看时间的方式,怎能是凡人可以尝试的呢?于是我们就会看出,马萨乔的这幅《纳税钱》分明采取了上帝的视角,这实在是一种胆大包天的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