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整治年羹尧(1 / 1)

雍正上台之后。励精图治,打击朋党,整顿吏治,推行新政,一心想大清兴旺,而年羹尧身为宠臣,所作所为正与此相抵触,所以不能见容于雍正。

雍正整治年羹尧并最终令其自裁,是不是也和其它皇帝一样,对功臣只能共苦不能同甘,有“鸟尽弓藏”之意呢?雍正上台之后,励精图治,打击朋党,整顿吏治,推行新政,一心想大清兴旺,而年羹尧身为宠臣,所作所为正与此相抵触,所以不能见容于雍正。

年羹尧的擅作威福不守臣节是导致他身败名裂的第一个原因。年自裁之前,雍正谕之说:

……朕以尔实心为国,断不欺罔,故尽去嫌疑,一心任用,尔作威福,植党营私,如此辜恩负德,于心忍为乎?

处决年羹尧一年以后,雍正对此仍耿耿于怀,气愤不已,在给臣下的奏折上写道:

年羹尧深负朕恩,擅作威福,开贿赂之门,奔竞之路,因种种败露,不得已执法,以为人臣负恩罔上者戒,非为其权重权大疑惧而处治也。

年的擅作威福引起了雍正的极度不满和疑惧。虽然雍正申明非为其权重权大疑惧而处治年羹尧,但封建王朝中最重君臣名分。“功高盖主”“越职言事”为臣子大忌。年权重势大,又不守本分,干预朝中政务,攘夺朝臣权力,滥用朝廷名器,召来雍正的不满是必然的。

雍正是个极为专制的皇帝,主张一人治天下,自尊心极强,非常重视自己的名誉。否则以他皇帝的身份,不会亲自去撰写一部《大义觉迷录》。而年羹尧权尊又不自谨,使雍正的绝对权威受到了挑战,如果雍正不整治年羹尧就会落个受人支配的名声,甚至傀儡的恶名,雍正绝不能容忍的就是年羹尧的不守臣节。从实际情况上看,雍正并不惧怕年羹尧。“朕之不防年羹尧,非不为也,实有所不必也。”但雍正多少有点怀疑年有不轨之心,想密谋造反,他转述“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战场”的俗谚,把年与争皇位联系起来,正是这种心理的反映。所以雍正步步紧逼年羹尧,使其毫无还手之力,最终死在自己手里。

雍正登位之前,参与了争位斗争,深识朋党之害,登基之后,严禁党争,而年羹尧却营私结党,危害政治的清明。这是雍正整治他的第二个原因。年羹尧仰仗自己权势大,受恩宠,在官员的任用上,纯凭私意,排斥异己,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朋党,除了胡期恒、王景灏、金启勋、王篙、刘世奇、黄起宪,还有陕西按察使黄焜、甘肃按察使张适、神木道李世倬、凤翔知府彭耀祖、西安抚民同知杨廷柏、延安知府李继泰、凉州同知县梁奕鸿、南郑知县严世杰、三元知县刘子正、醴泉知县马灼、朝邑知县王持权、川东道金德蔚、川南道周元勋、保守知府王国正、遵义通判崔鸿图、重庆同知杨文斌、嘉定知州金式训、资阳知县靳光祚、南江知县高世禄、巴县知县周仁举、山西平阳知府董正坤、曲沃知县魏世瑛、解州知州杨书、景州知州张基泰、兴安镇总兵武正安、襄阳镇总兵张殿臣、四川提标中军参将阮阳璟,此外还有边宏烈、彭振义、赵建、周仲举、郎廷槐、白讷、常玺、朱炯、赵成。这些人不一定都是死党,但都与年羹尧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这个集团的形成,严重影响朝廷政令的实施。起初痛恨朋党的雍正,在年羹尧屡立战功时,还能睁一眼闭一眼,此后雍正便不再容忍,严令年“解散党羽,革面洗心”。

雍正推行新政的主要内容,有一项就是整顿吏治,打击贪赃枉法之徒。而年羹尧贪婪、暴取,民怨甚大。这成为雍正打击他的第三个原因。青海叛乱平定以后,年羹尧在清理军饷上,大作手脚,不将详情奏报,专权处理,为自己的不法行径做掩护,经统计他贪赃受贿、侵蚀钱粮,总计达数百万两之多,使国库在战乱时一度吃紧。雍正自然不会放过他。

三罪归一,雍正对年羹尧毫不留情,将其置之于死地,也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