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心死?还是因为心。在《庄子·列御寇第三十二》中,还是孔子,面对人心,不禁悲从中来——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 外表厚重 深情 内心深藏 。故有貌愿 表面恭谨 而益 溢出,骄傲 ,有长 貌似长者 若不肖 其实品行不好 ,有顺懁 huān,性情乖戾;通环,圆融 而达 内心放肆,刚直 ,有坚 表面坚定 而缦 同慢,漫不经心 ,有缓 从容 而焊 通悍,急躁 。故其就义 趋义 若渴者,其去 背弃,离开 义若热 火急 。
人心为什么会险恶如此?普遍的险恶之心,源于普遍的险恶社会。在《庄子·人间世第四》中,孔子这样告诉叶公子高 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为楚庄王玄孙尹成子,名诸梁,字子高。楚大夫,封于叶[旧注读为shè],自僭[jiàn]为公 ——
凡交 国际关系 ,近则必相靡 通摩mó,切磋,接触,摩擦 以信,远则必忠 心诚,敬 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 两国君主 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 过分 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 虚假 ,妄则其信之也莫 无,一说通薄 ,莫则传言者殃 咎,罪过 。故法言 古代至理名言 曰:“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 保全性命 。”
这段话,可谓中国最早的国际关系理论,当然这里的国,是普天之下的邦国。作为一种象征,国与国的关系,不妨看作人与人的最高关系,而人心为人之主宰,恰如人君主宰一国。人都以为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而不知人其实都被不知是什么的神明主宰。如此自我中心而自以为是,便是主宰与主宰无法沟通的根源,更不用说人几乎总是想要主宰对方,主宰外物,主宰世界。可见,孔子这里所谓两国相交的语言两难困境,不妨说是人生困境的语言两难——人人都是无法主宰自己的主宰,每个主宰都喜欢听到对自己的溢美之词而对别人不惜溢恶之言;每一个自以为是的主宰,都注定了困于两个主宰之间,疲于奔命,无所适从,于是乎,人人都无法不溢美溢恶而人人自危。
以庄子所见,导致这种人人自危两难困境的原因,不在别处,还是在《庄子》的“人间世”,这显然是一个虚伪而凶险的世界,困于其中的人,首当其冲,也还是孔子与叶公子高,他们以贤达和诸侯之身,尚且终日不寒而栗,更何况布衣匹夫,本来就凄风苦雨——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 有礼 而不急 拖延 。匹夫 普通人 犹未可动 轻举妄动 ,而况诸侯乎!吾甚栗 恐惧,发抖 之。子常 曾经 语诸梁也,曰:‘凡事若 或 小若大,寡 很少 不道 不合乎道 以 得以 欢成 圆满 。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 人为,责罚 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 毁誉、忧喜 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人道之患与阴阳之患,成与不成,都一样后患无穷。人的生死,到了如此两难的绝境,就已经不再是痛苦的身体语言能表达,而是只有悲剧的死寂才能呈现的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庄子文中的哲人,自死无泪,人死不哭,他们不是不哭,而是如此大悲大哀,只能借天籁而哭,而天籁无声;这也就是为什么庄子文中的至人,无不忘生,无不忘形,他们不是轻生残体,而是如此“戮民”的天下,生不如死,无以全身。这也同样是《庄子·在宥第十一》中的老子所处的人间世界——
天下脊脊 jí,通籍,纷乱,相践 大乱,罪在撄 yīng,扰乱,纠缠 人心。故贤者伏处 隐遁 大山嵁 kān,险峻;zhàn,通湛,深 岩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栗乎庙堂之上。今世殊 斩首的死刑,各种各样的死 死者相枕 堆积 也,桁杨 háng yáng,套在囚犯脚或颈的一种枷 者相推 排,挤,排着队移动 也,刑戮者 执行刑罚而杀人的人 相望 满眼都是 也,而儒、墨乃始离跂 翘足 攘臂 rǎng bì,振臂高呼 乎桎梏 zhì gù,脚镣手铐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