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宁把渊虹剑化衰草(1 / 1)

我徂①东山,慆慆②不归。我来自东,零雨③其蒙。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④彼裳衣,勿士⑤行⑥枚。蜎蜎者蠋,烝⑦在桑野。敦⑧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果臝⑨之实,亦施⑩于宇。伊威在室,蟎蛸在户。町畽鹿场,熠耀B11宵行。不可畏也,伊B12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鹳鸣于垤,妇叹于室。洒扫穹窒,我征B13聿至。有敦B14瓜苦,烝在栗薪。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蒙。仓庚于飞,熠耀其羽。之子B15于归,皇驳其马。亲B16结其缡,九十其仪。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注释】

①徂:往。

②慆慆:“悠悠”,形容时间久长。

③零雨:落雨。

④制:缝制。

⑤士:通“事”,从事。

⑥行:行阵。

⑦烝:“曾”。

⑧敦:敦敦然,形容一个蜷缩成团。

⑨臝:蔓生植物。

⑩施:蔓延。

B11熠耀:闪闪发光的样子。

B12伊:是,此。

B13我征:我的征人。

B14有敦:“团团然”。

B15之子:这个姑娘。

B16亲:特指妻子的母亲。

【简析】

《孔丛子·记义》载:“于《东山》见周公之远志所以为圣也。”这首诗是周公东征归来所作,用来劳军。所叙之言都是军士心中之言之愿,却又不敢说,周公于是先说出来,使军士欣慰感激,“其上下之际,情志交孚,虽家人父子相语,无以过之,此其所以维持巩固数十百年无一旦土崩之患也”(朱熹)。诗中士卒在归来的途中,遇到**雨天气,这是以哀景写乐,使他的思家之情倍感凄迷,也为后面叙事准备了一个颇富感染力的背景。第一章写他在细雨蒙蒙的路上,想象到家后恢复平民身份的可喜。诗人抓住“着装”的改变这一细节,写战士解甲归田之喜,反映了人民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生活的渴望。接着写他归途风餐露宿,夜住晓行的辛苦。他好像桑中的蚕,虽然辛苦,却摆脱羁勒,得其所哉的喜悦。第二章写他近乡“情怯”和“情切”的矛盾心情。他在途中想像家园荒芜、民生凋敝,倍增怀念之情。这里所写的杂草丛生、野兽昆虫出没、磷火闪烁的景象,说明战士家乡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战乱,难怪在家乡越来越近时,他的心境更加复杂。所以他一面说着家乡的可怕景象,一面说着“不可畏也,伊可怀也”这样自相矛盾的话。后两章承上写主人公途中的想象,却是专写对妻子的怀思。有推想妻在家中的忧思,有回忆新婚的情景,也有对久别重逢的想象,诗中写到剖瓠为瓢的婚俗,迎亲的车马喜气洋洋,丈母娘的殷勤叮咛,暗示着主人公曾经有过“新婚别”的悲痛经历。回忆还会引起诗中人对重逢更强烈的渴望。此诗于“道途之远、岁月之久、风雨之凌犯、饥渴之困顿、裳衣之久而垢敝、室庐之久而荒废、室家之久而怨思”(朱善),皆有情貌无遗的描写,使之成为浑融完美的艺术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