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气壮山河的战歌(1 / 1)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①。王于②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③。与子偕作④!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⑤。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释】

①袍:战袍。

②于:语气助词。

③戟:一种长柄兵器。

④作:参展。

⑤裳:裙式下衣。

【简析】

这是一首慷慨激昂的军歌,表现了士兵们团结互助,英勇杀敌的旺盛士气和必胜信心。全诗三章,主题在第一章已经写尽,二三章烘托渲染出排山倒海、不可阻挡的声势。《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记载,秦人“民俗修习战备,高尚勇力、鞍马骑射”,一听就要打仗,兴奋激昂的心情立刻像一蓬火似地熊熊燃烧起来。要打仗啦!所以起首就霹雳一句:“谁说我们没衣着?你我共穿一战袍”,显得突兀可惊;再加上以反诘口吻出之,更觉笔力矫健,先声夺人:面前是共同的敌人,即使共衣合袍,也一定要奔赴战场。这种斗志正是行将出征的形势激发起来的。接下来三句从“王于兴师”句入题,是作诗的原因。“修我戈矛”句拓开一笔,以整治戎装的场面旁衬大军出征前的紧张激奋情景。“与子同仇”句点明主旨,是全诗关键。三句诗一句叙一事,用笔极洗练,而包蕴的内容极丰富,将秦国将士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写得神完气足。全诗疏密得当,繁简适度,虽然是军中将士信口而歌,但布局结体还是有天然浑成之妙。近人吴阍生对这首诗推崇备至,认为“非唐人出塞诸诗所能及”(《诗义会通》),虽然未免言过其实,但《无衣》作为出塞诗之祖则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