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被迫害者的控诉(1 / 1)

四月维夏①,六月徂暑②。先祖匪人③,胡宁忍予④?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⑤。乱离瘼矣⑥,爰其适归⑦?

冬日烈烈⑧,飘风发发⑨。民莫不谷⑩,我独何害B11?

山有嘉卉,侯栗侯梅B12。废为残贼B13,莫知其尤B14!

相彼泉水B15,载清载浊B16。我日构祸B17,曷云能谷B18?

滔滔江汉B19,南国之纪B20。尽瘁以仕B21,宁莫我有B22?

匪鹑匪鸢B23,翰飞戾天B24。匪鳣匪鲔B25,潜逃于渊。

山有蕨薇B26,隰有杞桋B27。君子作歌,维以告哀。

【注释】

①四月:指夏历(即今农历)四月。下句“六月”同。

②徂(cú):往。徂暑,意谓盛暑即将过去。

③匪人:不是他人。

④胡宁:为什么。忍予:忍心让我(受苦)。

⑤卉(huì):草的总名。腓(féi):此系“痱”的假借字,(草木)枯萎或病。

⑥瘼(mò):病、痛苦。

⑦爰:何。适:往、去。归:归宿。

⑧烈烈:即“冽冽”,严寒的样子。

⑨飘风:疾风。发(bō)发:状狂风呼啸的象声词。

⑩谷(gǔ):善、好。

B11何:通“荷”,承受。

B12侯:有。

B13废:大。残贼:残害。

B14尤:错、罪过。

B15相:看。

B16载:又。

B17构:“遘”的假借字,遇。

B18曷:何。云:语助词。

B19江汉:长江、汉水。

B20南国:指南方各河流。纪:朱熹《诗集传》:“纪,纲纪也,谓经带包络之也。”

B21尽瘁:尽心尽力以致憔悴。仕:任职。

B22有:通“友”,友爱,相亲。

B23鹑(tuán):雕。鸢(yuān):老鹰。

B24翰(hàn)飞:高飞。戾(lì):至。

B25鳣(zhān):大鲤鱼。鲔(wěi):鲟鱼。

B26蕨薇:两种野菜。

B27杞:枸杞。桋(yí):赤楝。

【赏析】

《四月》是首逐臣自述诗。全诗八章:第一章写夏日迁徙之苦。开头两句,是说从四月到六月,一直在炎炎烈日下奔走。这两句既是交代时间,也是暗示跋涉之苦。“先祖匪人,胡宁忍予”两句,正是痛极无告而呼唤先祖之词。第二章写秋日迁徙途中所见所感。作者以秋风凄厉、花卉凋零映衬社会动乱、民生凋敝,以及自己的痛苦遭遇,“兴”的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第三章写冬日迁徙之为了突出“苦”字,诗作者一方面以“冬日烈烈,飘风发发”作渲染,另一方面以“民莫不教,我浊何害”作对比衬托。这个“浊”字下得极为巧妙,它一方面写出了“我”在朔风怒号、寒气凛冽的旷野里瑀踽独行的形象;另一方面又与“民”亦即“众人”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给人以强烈的刺激。以上三章,从时间落笔,写“我”迁徙之苦。四、五、六这三章则是从空间着墨,写“我”登上山岭、经过流泉及徜徉江汉之滨的所见所感。“我”登上山巅,望到大片栗梅遭到摧毁,联想到自己横遭摧残,于是发问:是谁摧毁了栗梅?又是谁把我摧残到这个样子?这是谁的罪过?“我”穿行深谷,看见泉水有清有浊,不舍昼夜地奔流,“我”想:泉水还有清的时候,我为什么天天受罪?我的罪什么时候了啊!“我”独步江汉之滨,看见江汉汇集百川奔腾而去,于是“我”联想到以前担负的职务,如今孑然一身,远谪江汉,于是“我”问:有谁理解我?又有谁同情我啊?由于是用移步换形写山、泉、江汉,表明“我”放逐所经的处所。以上六章均以问句作结,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我”由痛苦而愤怒以至无法自我控制的强烈感情。第七章紧接第六章,是由江畔所见而生的联想。“我”独步江畔,见鸢飞鱼跃,羡慕它们能高飞深潜,悲痛自己无法逃脱那不堪忍受的迫害。最后一章说明作诗之由,抒发胸中的悲痛,也就是控诉统治者的迫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以及统治者的昏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