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彼鸣鸠①,翰飞戾天②。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③不寐,有怀二人④。
人之齐圣⑤,饮酒温克⑥。彼昏不知,壹醉日富⑦。各敬尔仪,天命不又⑧。
中原有菽⑨,庶民采之。螟蛉有子,蜾蠃负之⑩。教诲尔子,式谷B11似之B12。
题彼脊令B13,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B14。
交交桑扈B15,率场啄粟。哀我填寡,宜岸宜狱B16。握粟出卜,自何能谷?
温温恭人B17,如集于木。惴惴小心B18,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注释】
①宛(wǎn):小貌。《集传》:“宛,小貌。鸣鸠,斑鸠也。”
②翰:高。戾(lì):至。
③明发:《集传》:“明发,谓将旦而先明开发也。”
④二人:《集传》:“二人,父母也。”
⑤齐圣: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齐圣,聪明睿智之称,与下文‘彼昏不知’相对。齐者,知虑之敏也。”
⑥温:蕴藉自持。《郑笺》:“饮酒虽醉,犹能温藉自持以胜。”
⑦“彼昏”二句:《通释》:“醉则日自盈满。与温克正相反。”
⑧又:《毛传》:“又,复也。”
⑨菽:《集传》:“菽,大豆也。”
⑩螟蛉、蜾蠃(guǒ luǒ):《集传》:“螟蛉,桑上小青虫也。蜾蠃,土蜂也,似蜂而小腰。”王夫之《诗经稗疏》:“盖蜾蠃之负螟蛉,与蜜蜂采花酿蜜以食正同。”
B11式:语助词。谷:《郑笺》:“谷,善也。”
B12似:嗣,继承。《传疏》:“传于似字皆训为嗣。”
B13题:视,看。《集传》:“题,视也。脊令,飞则鸣,行则摇。”
B14忝(tiǎn):辱没。《毛传》:“忝,辱也。”《集传》:“各求无辱于父母而已。”
B15交交桑扈:“交交,往来之貌。桑扈,窃脂也,俗呼青觜(zuǐ),肉食不食粟。”
B16填(tiǎn):穷苦。《释文》:“填,《韩诗》作疹(zhěn)。疹,苦也。岸:《韩诗》作犴,音同。云乡亭之系曰犴,朝廷曰狱。”
B17温温:“温温然恭谨之人,无过可指,然处今之乱世如集于木而恐坠,如临于谷而恐陨。”
B18惴惴(zhuì):形容又发愁又害怕的样子。
【赏析】
朱熹说《小宛》是一首:“遭时之乱,而兄弟相戒以免祸之诗。”全诗六章,章六句。首章以斑鸠起兴,兴中有比,以小小斑鸠却要高飞上天为喻,形容弟弟人小力量差,却想建立大功业,所以“我心忧伤”,为弟弟担心,更怀念父母,忧伤过度,通宵达旦睡不着。诗的开端,为全篇定下了感情基调,与结尾的诗意,遥相呼应,显示出诗人反复告诫弟弟要辛勤从事、谨慎处世的宗旨。这一章里,“念先人”和“怀二人”,诗意并不重复,正因为有了这二句,突现了忧虑的深重,使诗情摇曳多姿,产生艺术感染的力量。诗的第二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告诫弟弟要“各敬尔仪”。恭敬聪明的人,饮酒和处理事务,都能有节制,而糊涂无知的人,群聚酗酒,放纵无度。两相比照后,诗人接着说你(指弟弟)要注重自己的仪容和作风,做一个“齐圣”的人。诗的第三章,以采菽和蜾蠃负子设喻,告诫弟弟要“教诲尔子”。“中原、螟蛉”二句,两次运用比兴手法,劝告弟弟要教好下一代,继承好的品德,做力所能及的事,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姚际恒曾说过“中原二句,螟蛉二句,此双兴法,亦奇”(《诗经通论》)。第四章,诗人用鹡鸰为例,劝勉弟弟要“而月斯征”,“夙兴夜寐”,努力奋进,不要辜负父母亲的养育之恩。三个诗章,三层告诫、劝勉的诗意,不断展示出诗篇的题旨。第五章诗意一转,写到衰乱的时世。作者别转一路,宕开诗笔去描写“率场啄粟”的“桑胤宜岸宜狱”的“填寡”,十分新人耳目。诗人又写到人们握粟问卜,冀求生存,但哪里会有吉祥的征兆呢?“握粟”二句,进一步申明了乱世人们绝望的诗意。这一诗章,是全诗的“诗骨”,它为本诗所透露出来的人们忐忑不安的心绪、畏祸忧伤的心态,揭示出深刻的社会原因。最后一个诗章,诗人反复申述处在乱世的人,一定要小心谨慎,以免受祸害。这个诗章,拍合全篇,读诗至此,我们才真正领悟到诗人为什么会如此忧伤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