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人:啼饥号寒日色暗(1 / 1)

彼候人①兮,何戈与祋②。彼其之子,三百赤芾③。

维鹈在梁④,不濡⑤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⑥。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⑦。彼其之子,不遂其媾⑧。

荟兮蔚兮⑨,南山朝隮⑩。婉兮娈兮B11,季女B12斯饥。

【注释】

①候人:官名,是看守边境、迎送宾客和治理道路、掌管禁令的小官。

②何:通“荷”,扛着。祋(duì):武器,殳的一种,竹制,长一丈二尺,有棱而无刃。

③赤芾(fú):赤色的芾。赤芾乘轩是大夫以上官爵的待遇。

④鹈(tí):即鹈鹕,水禽,体型较大,喙下有囊,食鱼为生。梁:伸向水中用于捕鱼的堤坝。

⑤濡(rú):沾湿。

⑥称:相称,相配。服:即赤芾之服。

⑦咮(zhòu):禽鸟的喙。遂:终也,久也。

⑧媾:服佩。

⑨荟(huì)、蔚:云起蔽日,阴暗昏沉的样子。

⑩朝:早上。隮(jī):虹。

B11婉:年轻。娈(luán):貌美。季女:少女。

B12季女:儿童。

【简析】

《毛诗序》:“《候人》,刺近小人也。共公远君子而好近小人焉。”诗四章,章四句,结构如链条然一环套一环,蝉联而歌。首章四句两两对比。前两句说候人荷武器守于岗位,后两句言“彼其之子”身着鲜艳的官服,喻其逍遥容与。两相对比,鲜明地揭示出朝廷上苦乐不均的现象。二三章承“彼其之子,三百赤芾”,集中笔墨指斥“彼其之子”尸位素餐、不称职。他们就像“鹈”一样,“鹈”无须辛劳入水捕食,可以坐享其成,喻指“赤芾”者由于荫庇等有利条件,无须考虑国事,同样可以坐享其成。四章承二三章,言这些尸位素餐者充于朝廷造成的恶果。恶果可能是很多的,但诗人只选取那些可爱的儿童受饥挨饿的事实。因为为父母者总是让孩子先吃、吃饱;儿童不能饱,国人的饥寒可知矣!国人饥寒若此,则其国政之败坏可知矣!而国政之败坏,则正因这些如此众多的“赤芾”者所致!那么,四章前两句中“荟兮蔚兮,南山朝隮”之喻可知矣,即言这些着“赤芾”者就像乌云压在南山上,使人看不见早晨的太阳,极言曹国之无望。全诗两层对比,层次清晰,意脉贯通,在两组鲜明的对比中,在对其原因和结果的深刻揭示中,有力地鞭挞了曹国的政治败坏。其唱于朝廷之上,应具有震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