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藟:人情凉薄民流离(1 / 1)

绵绵①葛藟,在河之浒②。终远兄弟③,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④。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⑤。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⑥。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⑦。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⑧。

【注释】

①绵绵:长而不绝。

②浒:水边。

③终:既,已经。远:远离。兄弟:亲人。

④顾:照顾。

⑤涘:水边,岸边。

⑥有:通“友”,亲近、亲爱。

⑦漘(chún):河岸。

⑧闻:通“问”。【简析】

这是一首流亡者求助不得的哀怨之歌。在那战乱频仍、劳役繁重、灾难不断的时代,他被迫告别亲人,离乡背井。虽到处哀告,称呼别人为父母兄长,急切地乞求同情与救援,但却无人理睬,受到了冷酷无情的拒绝。诗以葛藟起兴,一说他看见长长的葛藟得其所地长在河边,因而联想自己离家过着漂泊的生活;一说葛藟本是蔓生,在河滨无高木依附,比喻他流离失所,举目无亲。全诗三章,只改动了几个字。父、母、昆的变化反映了诗人感情的波澜。一二章“谓他人父(母)”,反映了诗人在孤寒无援的境地中愈益窘迫卑下的心;三章“谓他人昆”,则体现了诗人在乱离之中渴望家庭温暖的感情。两种情感交杂渗透,细致入微。“谓他人父”、“谓他人母”、“谓他人昆”,在每章中各重叠一句。这是全篇的诗眼所在,也是诗人感情波澜的激涌点。如果说前一句是窘困无地的压抑,那么后一句便是满怀希冀的稍稍扬起。而最后“亦莫我顾”则是当头一棒,击碎了诗人的幻想,使他的感情跌落到冰冷的谷底。自己是又渺小又卑贱的流亡者,而他们却傲慢地充耳不闻苦难者的呼唤。为人至此,穷困极矣;读者至此,也难免为之一掬同情之泪,所以方玉润说这几句是“沉痛语,不忍卒谀”(《诗经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