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父①:快人快语的呵责(1 / 1)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②,靡所③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④止?

祈父,亶⑤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⑥饔。

【注释】

①祈父:周代掌兵的官员,即大司马。

②恤:忧愁。

③靡所:没有处所。

④厎(dǐ):停止。

⑤亶(dǎn):确实。聪:听觉灵敏。

⑥尸:借为“失”。饔(yōng):熟食。

【简析】

《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云:“《祈父》之责,亦有以也。”诗一开头便大呼“祈父!”继而厉声质问道:“为什么使我置身于险忧之境,害得我背井离乡,饱受征战之苦?”第二章与此同调,但复沓中武士的愤怒情绪似乎在一步步增加,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且自古兵政,亦无有以禁卫戍边者”(方玉润《诗经原始》)。武士说:“可你这司马,却为何不按规定行事,派我到忧苦危险的前线作战呢?”作为军人,本不该畏惧退缩。在国难当头之际,当饮马边陲,枕戈待旦。武士再次质问:“可你这司马太糊涂了,就像耳朵聋了听不到士兵的呼声,不能体察我还有失去奉养的高堂老母。”第三章,武士的质问变为对司马不能体察下情的斥责。同时也道出了自己怨恨的原因和他不能毅然从征的苦衷。“三呼而责之,末始露情”(姚际恒《诗经通论》)。风格上充分体现了武士心直口快、敢怒敢言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