冽①彼下泉,浸彼苞稂②。忾③我寤④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⑤。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⑥黍苗,阴雨膏之。四国⑦有王,郇伯劳⑧之。
【注释】
①冽:原作“洌”。
②苞:草木众生;稂:有穗却没有饱食的禾。
③忾(xì):叹息。
④寤:睡醒。
⑤萧:一种香气。
⑥芃芃(péng):茂盛的样子。
⑦四国:四方。
⑧劳:勤劳、努力。
【简析】
《孔丛子·记义》载:“于《下泉》见乱世之思明君也。”《左传》记载,春秋末期的公元前520年(鲁昭公二十二年),周景王死,王子猛立,是为悼王,王子朝因未被立为王而起兵,周王室遂发生内乱。于是晋顷公派大夫荀跞率军迎悼王,攻王子朝。不久悼王死,王子匄(gài,即丐)被拥立即位,是为敬王。《春秋》记:周敬王居于狄泉,又名翟泉,在今洛阳东郊,有人认为即《下泉》一诗中之“下泉”。此诗的前三章以“寒泉浸苞稂”比喻世之乱,周室衰微而思明主,后句“感时追忆,无限伤心,妙在前路绝不说出”(清陈继揆《读诗臆补》)。三章增强了“乱世思明君”的低迷阴郁,第四章在最后忽然一转,格调高亢明亮,如云开日出。且前两句与前三章的前两句相比较,“昔时苗黍,今则苞稂;昔时阴雨,今则冽泉”,可谓“字字对照,直以神行”(清陈震《读诗识小录》)。正是因为前三章复沓叠咏使这种悲剧感加强到了极点,所以末章雨过天晴般的突然转折,就令人产生非常兴奋的欣慰之情,这样的艺术效果当然是独具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