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①彼流水,朝宗②于海。鴥彼飞隼③,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沔彼流水,其流汤汤。鴥彼飞隼,载飞载扬④。念彼不迹⑤,载起载行。心之忧矣,不可弭⑥忘。
鴥彼飞隼,率彼中陵⑦。民之讹言,宁莫之惩⑧?我友敬⑨矣,谗言其兴。
【注释】
①沔(miǎn):流水满溢貌。
②朝宗:归往。本意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后来借指百川归海。
③鴥(yù):鸟疾飞貌。隼(sǔn):一类猛禽,我国常见的有游隼等。
④载:句首语助词。
⑤念:“尼”之假借,止。不迹:不循法度。
⑥弭(mǐ):止,消除。
⑦率:沿。中陵:陵中。陵,丘陵。
⑧讹言:谣言。惩:止。
⑨敬:同“警”,警戒。
【简析】
这首诗对兄弟反目引发邦国之乱深表忧虑。周朝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社会,王族兄弟反目往往造成血腥的叛乱。这首诗在歌唱的时候,可能是按照一三、二三的顺序反复。诗以“沔水、鴥鸟”起兴,一为地上浩**的流水,一为天上的猛禽,展示一种分崩离析的凶险景象。“沔水”流归于大海,暗示“百流归海”,接受周王的统领是天道自然。“沔水”浩浩****地流与“鴥鸟”起落随性、自由自在地飞,又流露出诗人处境艰危,但又不便明说,充满“心之忧矣,不可弭忘”的浩叹。首章先言“兄弟”,是提醒的重点;再呼“邦人诸友”既是延伸,也是为了避免“兄弟”认为此诗针对他们。诗人明告他们不要兴起暴乱的念头,表达乱象已明,大乱在即的危机感。明示出来,便于弭乱于萌芽,并以“谁无父母”温言相劝。战争一旦发生,“父母”的安危令人担忧;子死,“父母”伤心难抑,劝告的切口选的很有利。次章言“不轨”时有发生,战乱不息,诗人深以为忧。三章重唱二次,对“谣言”和“谗言”深感忧虑。以劝告友人的口吻,请他们“一言一动加敬慎”,“谗言”弥漫身边。在野,民间谣言四起;在朝廷,“谗言”无处不在,天下无主,君子无处安身,“国无主,其能久乎?”诗人怎不忧心忡忡?诗中满溢着作者忧乱畏谗的感叹和沉痛的呼喊,这正是对“分明乱世多谗,贤臣遭祸景象”(方玉润《诗经原始》)的高度艺术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