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②。恩斯勤斯,鬻③子之闵④斯。
迨⑤天之未阴雨,彻⑥彼桑土,绸缪⑦牖户⑧。今女⑨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⑩,予所捋B11荼。予所蓄租,予口卒B12瘏B13,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B14,予尾翛翛,予室翘翘B15。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注释】
①鸱鸮(chī xiāo):猫头鹰。
②室:鸟巢。
③鬻(yù):通“育”。
④闵:怜悯。
⑤迨:趁着。
⑥彻:通“撤”,取。
⑦绸缪:缠扎。
⑧牖(yǒu)户:门窗。牖,窗户。户,门。
⑨女:通“汝”,你们。
⑩拮据:鸟之筑巢。
B11捋:用手勒取。
B12卒:通“倅”。
B13瘏(tú):病。
B14谯(qiáo):通“焦”。
B15翛(xiāo):羽毛干枯黯淡。翘翘:摇摇欲坠,高耸危险的样子。
【简析】
《鸱鸮》是周公自述志诗,也是一篇寓言诗。寓言故事,是假借自然生物以寄寓人生感慨或哲理的特殊表现方式。此诗之源起,为武王伐纣之后,命纣王之子武庚管理殷商余民。为防止武庚叛乱,又使弟弟管叔、蔡叔监督武庚之国。两年后武王驾崩,其子成王立,因成王年幼,周公相之。而管叔、蔡叔却联合武庚发动叛乱,且散布流言曰: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故周公发兵东征,得武庚、管叔而诛之,将蔡叔流放。而此时成王犹未知周公之意,仍以为周公将不利于自己的王位。周公乃作此诗以明志。诗中,周公采取“比”的写作手法。他将自己比喻为受猫头鹰侵袭的弱鸟,将武庚等叛乱者喻为恶鸟猫头鹰,管叔、蔡叔喻为被猫头鹰抓捕的孩子,成王喻为弱鸟之幼子,周王室喻为鸟之窠巢。首章以鸱鸮已取“我”子为前提,直呼鸱鸮,警告其不要得寸进尺,再毁“我”室。后两句言养育小鸟之辛苦。第二章至末章专言造室之艰难,意接“无毁我室”。二章前三句言“我”趁时造室,暗示尚未完工,指封国政权尚未稳固。后两句写出了危急的形势,发出无奈的悲叹。诗的重点在后面三章,显然这不是一般的描写个人生活遭遇的诗,其反复出现的、诗主人公所为之心力交瘁的“家室”“室”,指周王朝。弱鸟自己尚无力与猫头鹰搏攫,何况还要抚养保护嗷嗷待哺的幼子与窠巢,其处境诚堪怜悯。此时的周公,内忧外患,周王室岌岌可危,王业之艰难,真无以言说。此诗读来,令人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