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肃①鸨羽,集②于苞栩。王事③靡盬,不能蓺④稷黍。父母何怙⑤?悠悠苍天,曷其有所⑥?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⑦?
肃肃鸨行⑧,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粱⑨。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⑩?
【注释】
①肃肃:鸨羽之声。鸨(bǎo):是形状像雁的大鸟,属涉禽类,一名野雁。鸨羽,犹“鸨翼”。《集传》:“鸨,鸟名,似雁而大,无后趾。”
②集:鸟类息在树上叫做“集”。苞:草木丛生为“苞”。栩:是栎树。鸨的脚上没有后趾,在树上息不稳,所以颤动羽翼,肃肃有声。这里以鸨栖树之苦,比人在劳役中的苦。
③王事:指战争、徭役。靡盬(gǔ):没有停息的时候。王引之《经义述闻》:“盬者,息也。”
④蓺(yì):通“艺”,种植。
⑤怙(hù):依靠。
⑥所:居处。曷其有所:言何时才能安居。
⑦极:止。曷其有极:言何时才是苦尽之时。
⑧行:行列。一说行指鸟翮(hé,鸟的翅膀)。《通释》:“鸨行(háng),犹雁行也。雁之飞有行列,而鸨似之。”
⑨粱:《集传》:“粱,粟类,有数色。”
⑩曷其有常:言何时恢复正常。《集传》:“常,复其常也。”
【简析】
此诗以出征在外的年轻征夫的口吻,向天神祈祷结束战争,早一天回归家园的诗作,深切地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厌战情绪和对安居乐业的向往。诗的意思是,由于无休无止的徭役征发,使百姓没有时间耕种稼穑,以致田园荒芜,家贫,亲老,不得供养。这种苦境熬不到头,又没有解脱的办法,只好抬头呼天,发泄满腔的怨苦。全诗三章,都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重章叠唱的形式,换字也不多,但是读了这首诗,我们依然被诗中悲苦的情绪所感染,心头受到一种震撼。是什么样的艺术力量使它产生了这种魅力呢?先是诗的起兴:“肃肃鸨羽,集于苞栩。”不宜停在树上的鸨鸟却偏偏停到树上去了,其中总有被迫的原因吧,总有极困苦的现状吧,总有悲惨难堪的后果吧。诗人触景生情,以此起兴。特别是“肃肃”二字,通过鸨鸟不安地拍动翅膀的声音,刻画出鸨栖树上那种窘困危急的样子,鸟犹如此,人何以堪!如果说诗的起兴使我们进入诗人困苦的环境氛围,那么真正撼动读者心灵的当推每章末的反诘和呼告。“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表达了更强烈的感情。在我们民族的传统观念中,孝养父母是为人子者最大的天职。有父母而无力侍养,以致贫困冻馁,感情上的难堪和痛苦是可以想见的。他不说“妻子何怙”,而要说“父母何怙”,正反映出情感的痛苦引起的情绪上的激烈起伏。“王事”无休止,双亲遭冻馁,这两件事逼得他走投无路,终于发出“悠悠苍天”的呼告。这长声的呼喊,是诗人向老天爷捧出的一颗赤子无告的心,使我们惊悸、战栗、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