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鸣:游园的哲理之思(1 / 1)

鹤鸣于九皋①,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②。

乐彼之园,爰③有树檀,其下维萛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⑤。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⑧。

【注释】

①九皋(gāo):皋,沼泽地。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②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③爰(yuán):于是。檀(tán):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无定指。常指豆科的黄檀,紫檀。

④萛(tuò):酸枣一类的灌木。一说“萛”乃枯落的枝叶。

⑤“它山”二句:利用其他山上的石头可以错琢器物。错:砺石,可以打磨玉器。

⑦榖(gǔ):树木名,即楮树,其树皮可作造纸原料。

⑧攻玉:谓将玉石琢磨成器。朱熹《诗集传》:“两玉相磨不可以成器,以石磨之,然后玉之为器,得以成焉。”

【简析】

这首诗的主旨历来有多种理解,我们不妨看看孔子对《易经·中孚》九二爻的理解。爻辞云:“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孔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鹤鸣》一诗,就是向人们展示了一副如诗如画般的极美乐园:沼泽之中,鹤鸣之声,震动四野,声闻云霄;游鱼一会儿潜入深渊,一会儿又跃上滩头。诗人感到这座园林真是其乐无穷,高大的檀树下,堆着一层落叶;当他看到那怪石嶙峋的山峰的石头,想到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篇,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曼妙的游园图。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充满了诗意,特别是“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从自然中获得的感悟,具有警策人心、启人心智、让人涵咏不尽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