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天地交则万物通(1 / 1)

呦呦①鹿鸣,食野之苹②。我③有嘉宾,鼓④瑟吹笙⑤。吹笙鼓簧,承⑥筐是将。人⑦之好我,示⑧我周行⑨。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⑩。我有嘉宾,德音B11孔昭B12。视民B13不恌,君子B14是则是效。我有旨酒B15,嘉宾式燕B16以敖B17。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B18。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B19。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注释】

①呦呦:鹿鸣的声音。

②苹:扫帚草。

③我:指主人自己。

④鼓:弹奏。

⑤笙:管乐器。

⑥承:奉。

⑦人:客人。

⑧示:指示。

⑨周行:大道,指处事所应遵循之道。

⑩蒿:香气。

B11德音:内在的德行和外在的言语。

B12孔:很。昭:明。

B13视:示。民:众民。

B14君子:特指贵族。

B15旨酒:美酒。

B16燕:安乐。

B17敖:即“遨游”,游乐。

B18芩:蒿类植物。

B19湛(dān):尽情欢乐。

【简析】

《楚竹书·孔子诗论》云:“《鹿鸣》以乐始而会,以道交,见善而效,终乎不厌人。”《孔丛子·记义》载:“于《鹿鸣》见君臣之有礼也。”《鹿鸣》的描写都是从奏乐开始,主人以丰富的食物和美酒来款待与会的嘉宾,这就是“以乐始而会”。“终乎不厌人”紧扣结尾“我有美酒,来愉悦嘉宾”。宴会不但是人们交往的重要媒介,而且关乎“王道”这一古代政治的根本问题。《礼记·乐记》说:“古先王制礼乐,人为之节。……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与何人交,如何交,是有一定的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道”。“交之道”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易经》认为:“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邦无道也。”把“以道交”提高到“与天地之大义”的哲学高度来认识。“交之道”,孔子还制订了原则:“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和”。“见善而效”是“交之道”的原则之一,意思与“见贤思齐”相似,主要在诗的第二章体现。“所效之善”是源于“道”而合于“道”,即乾坤之善,天地之善。“善”与“德”是相配的,“简易之善配至德”(《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