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沈阳
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流经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29℃~36℃之间,平均气温8.3℃。
1.历史、区位、经济
(1)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沈阳因地处古沈水(浑河支流)之北而得名。沈水孕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据对新乐遗址考证,在7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公元前229年设立侯城起,沈阳的建城已近2300年。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王朝。1644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清初皇宫所在地——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个完整皇宫建筑群之一。
(2)沈阳地理区位优势显著。沈阳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50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八大城市,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全国最高等级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
(3)沈阳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沈阳是20世纪50年代国家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到2005年,工业门类达142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033家,GDP为2084亿元。2008年沈阳市的GDP实现3855亿元,在全国大陆城市的排名位居16位。到2009年GDP达4359.2亿元,表现了沈阳作为沈阳城市集群的核心实力。
近年来,沈阳实施工业立市方略,外资和民营经济迅速成长壮大,已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化工医药等产业初具规模,已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沈阳市确定的近期目标是到2010年把沈阳建成全国装备制造、东北地区商贸物流和金融三大中心。
2.城市综合实力
一方面,沈阳新增投资项目剧增,短期内产值再望翻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4年末的1836户增加到2005年的3033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的排名由1999年的第13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8位,这种良好的势头还在继续发展。
2009年全年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4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占全社会完成投资的39.3%,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22.5亿元,占8.8%。
另一方面,沈阳工业经济加速发展,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沈阳市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288.6亿元,是2000年的2.9倍。粮经比例45 ∶55,养殖业占农业比重53%,农产品加工率45%。六大区域开发建设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发展新空间,经济发展的后劲十足。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09.7亿元;利润总额315.6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3.25%;工业产品产销率98.2%。
3.对外经济贸易
沈阳市2005年新签利用外资项目合同901项,外资额61.6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长106%,达21.23亿美元,超千万美元的项目35个。进出口总额45.9亿美元,出口总额增长29.7%,达23.71亿美元。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健康发展。新签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同金额10381万美元,增长180%;实现营业额8859万美元;外派人员1.43万人次。
4.城市环境
沈阳市2005年城市建设投资完成123亿元,比2000年增长5.35倍,年均增长44.7%。2009年城建投资达360.4亿元。
(1)加速度的城市基础建设。沈阳市在大力加大城市建设投资后,完成了461条二级以下街路、240万平方米的小巷改造工程;建设了1000.7公里农村公路,行政村已100%通柏油路。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达到1688公里。沈阳拥有国际国内航线64条,与国际19个城市、国内45个城市通航。
(2)完善的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体系。沈阳市供水管道总长度3024公里,年供水量5.6亿吨,日供水量153.4万吨;供热面积达145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83%;煤气供气管道总长度2300公里,煤气、天然气及液化气家庭用户达到145.6万户。
自然保护区覆盖率达到13.52%;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7天;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11151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0.6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3)秀美的旅游城市,众多的旅游景点。国际旅游实现较高增长。2005年接待来自15.9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旅游者32.6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实现1.73亿美元。2009年接待人数达5339.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53亿元,外汇收入实现3.7亿美元。
沈阳故宫是除北京故宫外,中国现存第二大完整宫殿建筑群,建于1625—1636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皇宫。
怪坡位于新城子区帽山西麓,面对旷野,背依群山,是一条西高东低的斜坡,坡长百余米,宽20余米,在此坡上开车会产生奇妙现象,即各种车辆到此下坡不开(蹬)不走,而上坡不开(蹬)会自然向坡上滑行,堪称“华夏一绝”。此外,还有棋盘山、响山、嗡顶、沈阳虎园、卧龙禅寺等旅游景点。
(二)“东方莫斯科”——哈尔滨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省会,东北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东北北部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十大城市之一。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辖8区10县(市)。户籍总人口998.3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95.2万人,48个少数民族共66万人,素有“冰城”、“天鹅项上的珍珠”、“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以及“冰城夏都”等美称。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都市,建筑风格别具风韵,很多欧式建筑遍布市区。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
经济、资源、贸易2009年哈尔滨GDP突破3000亿元,达到了3258.1亿元,排名全国城市的第26位,经济实力迅速上升。在全国40个大类行业中,哈尔滨有38个,主要产品达4000多个,覆盖全国,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哈尔滨正在由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向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城市转变。
哈尔滨地域广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空气清爽,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哈尔滨的东部和北部生长着红松、白松、水曲柳、黄柏等珍贵树种——为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6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5种。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94万公顷。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
2.交通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尔滨是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之一,主要铁路有哈大线、滨绥线、滨州线、滨北线、拉滨线。36条干线贯穿黑龙江省全境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构成了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通道。铁路营业里程6632.2公里,线路计长12516.9公里。主要公路有G10绥满国家高速、G1京哈高速、哈佳高速、哈大高速、哈同公路(同江)、哈黑公路(黑河)等。公路总里程达到75421公里。水运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2009年旅客吞吐量达656万人次,可办理110多个国家的客货联运业务,落户的航空公司目前已达23家,开通国际、国内航线82条,通航城市53个。
3.科技、教育、文化
哈尔滨市科技综合实力较强,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大学、研究所、大工厂科技力量为主,地方科技力量为辅的研究与开发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现拥有普通高等院校48所,在校大学生38.34万人,从事科研活动人员4.2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3.4万人,国有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多万人;大中型工业企业拥有工程技术人员2万多人,企业办科技机构63家,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县及县级以上独立研究机构131个,其中中央部门18个,地方部门113个。累计建成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成果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和沈阳,列全国第6位。
哈尔滨的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市属,下同)17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48个,文化馆21个,公共图书馆18个,博物馆8个,档案馆21个。年末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98.44%,广播综合覆盖率99.48%。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一年一度的“冰雪节”国际冰雕雪塑比赛以及“国际经贸洽谈会”,处处折射出“东方莫斯科”的独特魅力。哈尔滨冰灯和雪雕艺术已成为世界冰雪艺术的三大奇葩之一。“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是国家级音乐盛会,规模盛大,群星荟萃,已成为音乐艺术家的摇篮。2010年,哈尔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认定为“音乐之都”。
4.旅游
哈尔滨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粗犷豪放的北方民族风情,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庄严雄伟的圣·索菲亚教堂,神秘气氛笼罩的尼古拉教堂,造型奇巧的俄罗斯木屋,典雅别致的歌特式楼宇,欧式建筑的中央大街,雅洁明快的建筑色调。哈尔滨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及国家5A级旅游景点太阳岛,素有“北国风光赛江南”之美誉。2009年7月,哈尔滨太阳岛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哈尔滨中央大街是目前亚洲最大最长的步行街之一。全街建有欧式及仿欧式建筑71栋,并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及现代多种风格市级保护建筑13栋,是国内罕见的一条建筑艺术长廊。
(三)沈阳城市集群的龙头与龙腰——大连、长春
大连和长春是沈阳城市集群重要的两座城市,一个起着龙头的作用,一个是支撑巨龙全身的龙腰。它们不仅与沈阳和哈尔滨同属15个副省级城市,而且长春也是省会,大连还是其中唯一的海滨城市。
2009年,大连的GDP达4417.7亿元,居东北三省大城市之首,2010年会轻松步入5000亿元GDP的一线城市方阵。而具有文化古都的汽车城长春,2009年的GDP也达到2848.6亿元,2010年突破3000亿元轻而易举。
汽车和造船业是长春和大连两个城市的核心支柱产业。在未来的海洋时代,这两个行业都是沈阳城市集群扬帆前进的主体产业,必将为形成集群的主体实力作出巨大的贡献。
中国沿海开发,最北部的是辽东半岛和图们江的日本海,都在这两个城市的经济与文化辐射圈内。以长春为龙头的“长吉图经济带”(长春、吉林、图们江)就是长春经济外延的结果。充分发挥沈阳城市集群未来的接纳更多人口的地缘优势,快速地发展大连、长春、乃至哈尔滨等广阔北方寒带地区的城市化建设,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