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山房(1 / 1)

1928年岁末,《护生画集》的第一集终于编写完竣。在准备返回温州前,弘一去居士林拜访尤惜阴,适尤居士和谢国梁居士在收拾行李,说要到暹逻(泰国)弘扬佛法,法师当即表示愿与同往。

从上海到暹逻,途中要经过厦门。12月初,船抵厦门之后,与弘一法师曾有过往的当地居士陈敬贤(陈嘉庚的胞弟)等人闻讯前来迎接。在厦门候船之时,弘一法师的身体又有不适,陈敬贤便介绍他到南普陀寺中稍事休养,因此而得与性愿、芝峰、亦幻、大醒等法师相识。因着寺中诸位法师的极力劝说和热情挽留,法师终于打消了到暹罗去弘法的念头,留在了厦门。

南普陀寺在五老峰南麋,唐建,因在普陀山之南,亦供养观音,故得名。弘一法师住在叫“关房”的僧舍内,监院觉斌、大醒、芝峰、教师亦幻等,每日必有一、二人到关房中闻法师无言之教。

小住之后,弘一法师便到南安小雪峰寺度岁,正月中旬回南普陀寺,住佛学院筱楼上,为时约3个月。

佛学院里的学僧虽然不多,但态度与举止文雅有礼,学习也很用功,给法师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佛学院的课程设置得很多,时间分配却很少,法师对此提出了一点建议,把英文和算术等课目删掉,腾出时间来加强佛学课的教学,佛学院的师生都很赞成,接受了他的提议。此后,学僧们的成绩,果然要比以前好得多了。

4月,弘一法师因为担心闽南的天气会很快热起来,由泉州名居士苏慧纯陪同返回温州。途中经过福州,游鼓山涌泉寺,得览该寺所藏《法华经》《楞严经》等,精妙绝伦。更让法师喜出望外的是,检阅藏帙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些清初的佛经刻本,特别是鼓山涌泉寺方丈道霈禅师所编纂的《华严经疏论纂要》,实为罕见,法师如获至宝,随即发愿要重印25部,12部赠日本名刹保存。

弘一法师旧识、日本商人内山完造一向热心中日友好,法师《四分律比丘戒表记》出版后,他曾依师嘱分批寄赠日本170多部。这次法师发愿重印古籍,内山听说只有25部,每部约60册,十分震惊。因为日本大正年间出版的《大藏经》里也未收有此书,足见珍贵。

弘一法师回到温州后,着手为开明书局写字模。原来,当时坊间所用的活字字模,常有字体参差不齐、印成文后行列不均的毛病,法师因此发愿,得暇之时,为开明书店书写一套铜字模,用于刻印佛书。

弘一法师坚持了半个月,写了30页,终于决定放弃此事。原因为:“朽人本来发愿写一套铜模字用于弘扬佛法,但仔细考虑,铜模刻成,浇出来的字未必皆印佛书,也没有那么多的佛书刻印,势必还要印别的书籍,有的著作与佛门相悖,如以之排小说之类,更不恰当。又如女部中的一些字,佛家不宜写,不宜想,不宜属目,实为难题。”

此事搁置之后,弘一法师选录了两本格言集,一是从明儒薛文清的《读书录》中选摘戒除身心习气的训言百余条,另一卷则是从清人梁瀛侯的《日省录》中选录的有关警策身心之言。

弘一法师自出家以来,云游苦修,迄无定居。近年来年事渐长,身体状况也大不如昔。尤令法师友人担忧的是,社会上寺院充公之说,仍时有所闻。为此,法师的友人与学生们便想为法师募集资财,筑建一处能长期安养静修的居所。

也许,年岁渐老,身累心倦,生命的灯光渐弱,便不由自主地想一个息影敛羽的处所;也许,时事流迁,人世不靖,弘一法师自己未也想早作准备,以防万一。

1929年,弘一法师终于首肯友生们在白马湖畔为他建一座山房。筑居由刘质平、经亨颐、周承德、夏丏尊、穆藕初、朱酥典、丰子恺7人发起,且特意发布《筑居募款启》:

弘一法师,以世家门第,绝世才华,发心出家,已十余年。披剃以来,刻意苦修,不就安养;云水行脚,迄无定居;卓志净行,缁素叹仰。同人等于师素有师友之雅,常以俗眼,愍其辛劳,屡思共集资财,筑室迎养,终以未得师之允诺而止。师今年五十矣,近以因缘,乐应前请。爰拟遵循师意,就浙江上虞白马湖觅地数弓,结庐三椽,为师栖息净修之所,并供养其终身。事关福缘,法应广施。裘赖腋集,端资众擎。世不乏善男信女,及与师有缘之人。如蒙喜舍净财,共成斯善,功德无量。

这年夏初,筑居告成,弘一法师命为“晚晴山房”。弘一法师在给夏丏尊的一封信里,透露出对这所山房的满意:

山房建筑,于美观上甚能注意,闻多出于石禅之计划也。石禅新居,由山房望之,不啻一幅画图。(后方松树配置甚妙)彼云:曾费心力,惨淡经营,良有以也。现在余虽未能久住山房,但因寺院充公之说,时有所闻。未雨绸缪,早建此新居,贮蓄道粮,他年寺制或有重大之变化,亦可毫无忧虑,仍能安居度日。故余对于山房建筑落成,深为庆慰。甚感仁等护法之厚意也。(秋后往闽闭关之事,是为宿愿,未能中止。他年仍可来居山房,终以此处为久居之地也)以上之意,如仁者与发起诸居士及施资居士晤面之时,乞为代达。因恐他人以新居初成,即往他方或致疑讶者。故乞仁者善为之解释,俾令大众同生欢喜之心也。

在友人与学生们的多次恳请之下,1929年6月,弘一法师来到上虞白马湖的居所。这是3间平房,依于山麓而建,背山面水,坐北朝南。门前有数十级石阶,一脉清水从不远的白马湖流过来,周围的环境十分幽静。一旁不远,是经亨颐、丰子恺、夏丏尊的家。

弘一法师前后只在“晚晴山房”住过三四回,但山房落成,却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从此,云行天下,哪怕再远,哪怕前途再恶,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片清清的湖波,一座小小的山峦,一栋幽幽的山房,以作心灵的最后憩园,以为倦羽的最后栖枝。

在弘一法师50寿诞之际,夏丏尊将其俗时所临各种碑帖辑成《李息翁临古法书》,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阴历9月20日这一天,弘一法师在“晚晴山房”迎来了自己的50寿辰。夏丏尊、刘质平、李鸿梁等人共聚于经亨颐的“长松山房”,为法师贺寿。法师当日手写一联,是他幼年时代即喜爱的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