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同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传世的佳作。著名的《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卜算子·咏梅》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的佳句如“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等,至今仍时常为人们吟咏。
毛泽东自己创作的诗歌都是古典诗词,也就是有着严格的格律的旧体诗歌,虽然如此,但他也并不反对创作新体诗。一向关注普通人民的毛泽东对民歌更加情有独钟。1957 年在和两位诗人的谈话中,毛泽东说:“过去每一个时代的诗歌形式,都是从民间吸收来的。”这句简单的话大体是符合文学史的实际的。中国古代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的“国风”就是优秀的民歌作品,唐诗和宋词也是有着深厚的民间诗歌的渊源的。
1958 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专门发出了号召,他说:“请各位同志负个责,回去搜集一点民歌。各个阶层都有许多民歌,搞几个试点,每人发三五张纸,写写民歌。劳动人民不能写的,找人代写。”
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歌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一时间,搜集和创作民歌不仅是文艺工作者的事,也成了全党的大事。毛泽东自己也十分关注民歌的搜集和整理,他曾指示身边的工作人员专门收集各种民歌。当年年底,由著名诗人郭沫若和当时的中宣部副部长周扬编辑的《红旗歌谣》出版了,毛泽东认真地读了一遍,但情况并不令他满意。
这是由是当时国家的情况和氛围造成的。从1957 年年底、1958 年年初开始,为了尽快摆脱中国经济的落后面貌,毛泽东党中央错误估计了形势,提出了一系列不合实际的经济高指标尤其在钢铁产量方面,要求在短时期里有大的突破,以达到超当时的第二号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目标,实现经济的“大跃进”。
“大跃进”运动对高速度的盲目追求也波及了民歌运动,少来自民间的歌谣质量不高,良莠混杂,有些甚至是弄虚作假,时由收集的人拼凑或者请作家代笔的。毛泽东虽然并不完全解这些情况,但作为诗人的他对诗歌有着特别的敏感,他意识他曾寄予了很大希望的民歌运动推行得并不成功,离他的预期标还有差距,他对别人说:“《红旗歌谣》水分太多,就是选得不精还是旧的民歌好。”
和民歌运动一样,经济领域的种种高热现象来源于人们美的愿望,但是由于违反了经济规律,打乱了正常的国民经济的例,使得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到很大的损失,人们的生活也受到定影响。在中央领导中,毛泽东是最早关注到“大跃进”的问题的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中国总结了经验教训,度了艰难的岁月,用最快的速度恢复了生产。
1959 年,在纠正“大跃进”失误的同时,毛泽东也谈到了民运动的得失,他说:“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只能一年一年地发展,诗也只能一年一年地发展。写诗不能每人都写,要有诗意,才能诗。”毛泽东说的是一个根本的创作规律。民歌的优点在于它都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劳动中自发形成的,那种离开生活刻意写出来的显然不是真正的民歌。从总体上来说,这场民歌运动并成功,但毛泽东关于民歌的一些想法是正确的,他自己诗歌创的成功也得益于主动地从民间文化中吸取营养。两年后,他在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还饱含深情地说:“民歌使人得到很多东西,了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