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位于崤山的怀抱之中,河中立有砥柱,水流湍急。舟船无法过去,只能改走陆路,靠牛车走崎岖的山路。洛阳附近的洛口仓粮食堆积如山,只不过运不到长安。这是唐初的情景。
用车辆或者牲口把粮食驮运到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县),通过陆路绕过三门峡,再重新入黄河,入渭河,将粮食运往长安。
陕州至东渭桥,航程虽短,但渭水多沙,隋代开广通渠三百余里,至唐已经不能航运,所以东渭桥的米须用牛车运往长安。
后来朝廷在三门峡东西各置粮仓,凿三门北山十八里为陆运以避滩险,缩短了洛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间的陆运路程,基本解决了关中缺粮问题。
过了洛阳,需要换乘马车。李商隐的身体越来越差,不能骑马,于是差役为他雇了一辆马车,一路颠簸,向长安而去。
29.大中九年
大中九年(855年),李商隐44岁。十一月,柳仲郢在镇,美绩流闻,征为吏部侍郎。十一月,柳仲郢结束了五年的东川节度使生涯,内调为吏部侍郎。吏部负责管理六品以上官员。
李商隐准备随柳仲郢回京。他一直想回中央政府工作,不只是在梓州这几年,而是漫长的二十年幕府生涯,可是总也没有这个机会,如今机会终于要来了。
临行前,李商隐告别同僚,作了《梓州罢吟寄同舍》:“不拣花朝与雪朝,五年从事霍嫖姚。君缘接座交珠履,我为分行近翠翘。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憀。长吟远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销。”
李商隐说,不管是花开还是下雪的日子,我们一起跟随幕主已经五年之久。跟随柳仲郢的这五年,相比较起来,是自己二十年幕府生涯中最漫长的一段。我现在离开梓州就要远行了,衣服上依然染着余香还没有消散。
确实,这几年,李商隐长时间卧病,又戒了酒,一心向佛,很少参加同僚的宴会。李商隐深知那些年轻的幕僚们虽然当面夸他才华横溢、诗词写得好,可是背地里都在嘲笑他人近晚年依旧一事无成。他一生困顿,始终未施展其才华,未遂其志,尝尽人间冷落、世事艰虞的况味,所以他的诗往往指向世事人生的无情与虚幻。
他在《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说,欣闻府主视察途中为游赏而置酒张乐,同时也是看望乐营的歌舞伎。李商隐在诗中想象,一定是风吹帽斜,观者满路,相逢道狭,阻碍行车:“风长应侧帽,路隘岂容车。”而自己依然是“可怜漳浦卧,愁绪独如麻”。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愿得化为红绶带,许教双凤一时衔。”新人、旧主:泛指官妓的新识、旧交,亦即两从事。东晋时宫官着乌纱幍,隋唐贵者多服乌纱帽,后来乌纱渐成闲居的常服。
这几年,幕主柳仲郢对他很好。柳仲郢同宰相李德裕、牛僧孺关系都很好。柳仲郢遇事不存党派偏见,就事论事,秉持公正。所以他与李商隐惺惺相惜。他对李商隐看重,恐怕不仅仅是文采,还看中李商隐的人品。
柳仲郢的父亲柳公绰藏书甚多,经、史、子、集皆有三本。最好的华丽的一本藏在书库;一本书作为平常经常阅读之用;一本书供后生子弟学习使用。都用书柜橱格分开,不相参错。藏书之处原在长安,后迁至洛阳,经过柳仲郢父子两代努力,柳家藏书达万卷以上。
柳仲郢少年时勤读经史,尤对《史记》《汉书》以及魏、晋、南北朝史做过深入研究。柳仲郢曾经亲自抄写了《六经》,司马迁、班固、范晔著的史书都各抄写了一部,魏、晋和南北朝的史书各抄写了两部,又像这样抄的其他书共三十篇,取书名为《柳氏自备》。又抄录《瑜伽》《大智度论》等佛、仙、道等经书甚多,都用精美端正的小楷字抄写,没有用行书。所著《尚书二十四司箴》一书得到韩愈的赏识,从此出名。
柳公绰理家甚严,子弟克禀诫训,言家法者,世称柳氏。在朝廷中,没有贺喜吊唁之事,不去宰相家。柳仲郢每逢自己住在内书斋,系上单色带子,衣服用具简单朴素。
父子两代人担任过九任节度使,五次任京兆尹,两次任河南尹,都不向朝廷报告认为是吉祥的传闻和事物,也不让人出家当和尚。对撤除贪官污吏很急切,救济势单力弱的人。每逢旱涝灾害,一定贷款给穷人,免除欠的赋税,乡间没有欠赋税的家庭。
柳仲郢长大后擅长写文章。《旧唐书》说他手笔敏捷,尤长于歌篇,其文思体势,如崇岩峭壁,万仞崛起,当时文士从而效之,无能仿佛者。
牛僧孺出任武昌军节度使时,柳仲郢在府中任从事,表现出众。牛僧孺赞叹说,不是积久而成的习惯和受名家教育,哪能达到这样的成就?
而柳仲郢真正受到重用则是在李德裕执政期间。武宗请道士修建望仙台,柳仲郢多次直言诤谏,谆谆劝告。御史崔元藻因复查吴湘的案子犯了罪,柳仲郢恳切地为他辩护。李德裕不认为讨嫌,反而上奏武宗任命柳仲郢为京兆尹。任命下达之后,柳仲郢前去拜谢李德裕说,我一定会像在牛僧孺幕府时那样去努力,以报答你的厚德。李德裕也不介意。
柳仲郢出任京兆尹后,政令严明,以法治市。为了管理好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颁布了市场规约,设置了标准计量器具,以监督那些短斤少两、坑害顾客的不法商贩。有一北司官吏在市场仗势欺人,买粟违犯了条约,他立即下令打杀。他从市场经过,有一神策军小将纵马横冲直撞,他令手下人当众杖杀。当时的神策军仗势横行,地方官无人敢管,柳仲郢杀一儆百,使京城秩序从此安定,无人敢违犯条令,受到百姓称赞。
李德裕被罢相后,柳仲郢被调出京城任郑州刺史。郑州是滑州的属郡,时任滑州节度使周墀欣赏柳仲郢的政绩。等到周墀回朝任宰相,就推荐柳仲郢任河南尹,后回京任户部侍郎。周墀罢相后,柳仲郢降职任秘书监。后又出任河南尹,改用宽厚仁德来处理政务。
柳仲郢任东川节度使,有个属吏边某贿赂朝中权僻,前几任节度使无法奈何,柳仲郢因事将其诛杀,内部肃然。大吏边章简利用权势贪婪无度,前任主帅制服不了他,仲郢借事杀死了他,下级官吏都整肃起来。
他们返途经过绵州绵谷县(今四川广元)北九十九里筹笔驿,这里是蜀相诸葛亮出师驻军筹划的地方,后主刘禅出降乘坐驿站专用车辆也经过这里。千年后,他来此地,见到猿鸟经过似乎还在畏惧诸葛丞相的严明号令,风云仿佛犹自受到军中法令约束保护蜀军壁垒,信手写下了《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或可译为:
猿鸟还在惊畏丞相严明军法,
风云依旧守护军垒藩篱栏栅。
诸葛亮徒然地挥笔运筹谋划,
刘阿斗乘坐着驿车投降魏家。
孔明真不愧有管仲乐毅才华,
可惜关羽张飞已死没有办法。
往年经过锦城去敬谒武侯祠,
吟诵起梁父吟不禁满眼泪花!
最终,诗人将着力点放在一个“恨”字上,表面是写诸葛亮,实际是在写此时的自己。
二十年前经过的圣女祠,出现在眼前。上次经过是二十年前,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冬,他扶令狐楚灵柩从兴元回长安,途经这里。
而如今,圣女依然在这里,他也像圣女一样离开朝廷太久了。他就像这位幽居独处、沦谪未归的圣女。
道家传说,九嶷仙女萼绿华,年纪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晋穆帝升平三年,萼绿华降于羊权家,自此往来,一月六次,后来带着羊权隐影化形而去。江边弃婴杜兰香,被渔父收养,长到十来岁,灵颜姝莹,忽有青童从天上下来,把她带走。杜兰香行前告诉渔父:“她仙女也,有过,谪人间,今去矣。”萼绿华和杜兰香都返回了天界,而圣女遭贬谪,一直没有回到上清天界。
道家称天上掌管神仙名册的仙官为领仙玉郎,掌管仙人的档案,掌管登第入仕。遥想从前,职掌仙籍的玉郎曾经与圣女相会,帮助她登上仙界。那时的圣女在天宫采取紫芝,过着悠闲自在的仙界生活。当年是令狐绹郎中这个“玉郎”相助,他才中了进士。
现在柳仲郢奉调为吏部侍郎,执掌官吏铨选,不知他是不是他的“玉郎”?他的期待和希望像梦一样飘忽、渺茫、恍惚。
神仙的到来会使旗子充满灵风,而现在寺庙的旗平静,没有神仙来访。萼绿华和杜兰香来去自由,自己本应该是天上的星宿,在东川时,崔珏就开玩笑说他是天上的文曲星,却不知为何被贬谪到这人间,哪里才是属于自己的世界呢?他写下了《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或可译为:
圣女祠前的白石门扉长满了碧绿苔藓,
上清洞府谪降圣女已经长久沦落尘间。
丝丝春雨飘洒屋瓦迷蒙飘忽如梦似幻,
习习灵风吹拂檐角始终不能把旗吹展。
萼绿华自由自在地说来就来居无定所,
杜兰香有青童接驾说走就走立时归返。
玉郎仙官与圣女相会帮助她登上仙界,
当年一起天宫阶下采摘仙草自在悠闲。
《水经注》说:“故道水合广香川水,又西南入秦冈山,尚婆水注之。山高入云,悬崖之侧,列壁之上,有神像若图,指状妇人之容,其形上赤下白,世名之曰圣女神。”
十八年前的开成二年,他在《圣女祠》一诗中,就发出过“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得归迟”透出多少信息:早就想回朝,幕府不过是手段,朝廷才是本意。十八年过去了,沦谪的圣女依旧困守故地,而诗人自己也仍然过着天涯漂泊的幕从生活。
玉郎,是传说中掌管神仙名册的仙官。通仙籍,即取得登仙的资格。当年她登临仙界时,就是玉郎援引的,她对这位仙官怀着怎样的感激与眷恋啊,可那毕竟已成过去。
因柳仲郢未谢,改任兵部侍郎,这使李商隐的抱负又落了空。吏部管三品以下、六品以上官员。李商隐正属吏部管理,柳仲郢也有此意,所以带他回京,准备授官。
李商隐工作暂无着落,在家赋闲。此时,韩瞻已出任凤州(今陕西凤县)刺史兼本州镇遏使。有一次,李商隐患了眼疾,多方医治不愈,痛苦难耐,后求助智玄大师授《天眼偈》三章,他依教奉行,昼夜礼诵,虔诚不殆,不久疾愈如初。
春末,他回济源经过太原交城,怀念卢弘止,写下了《过故府武威公交城旧庄感事》:“信陵亭馆接郊畿,幽象遥通晋水祠。日落高门喧燕雀,风飘大树撼熊罴。新蒲似笔思投日,芳草如茵忆吐时。山下只今黄绢字,泪痕犹堕六州儿。”
秋暮独游曲江。他中进士后在这里参加曲江宴,在这里认识王晏悦。如今物是人非,他写下了《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两句中有四字重复,让我们仿佛又看见了“巴山夜雨”那种回环往复、似直而纡的情韵:荷叶生时春恨已种下,荷叶干枯秋恨也生成。深深知道身在情也在,眺望江边流水呜咽声。
他似乎在怅望水声,而不是在听水声,听觉、视觉、感觉完全打通,这也是佛家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打通。从大中七年(853年)之后,他的诗风改变了。他的诗里有了佛家的因素,加入这个因素之后,也就提升了诗的品质和内涵。
他又到乐游原上,想当初,这些柳枝曾经随着东风如舞女翩翩,乐游苑上让人销魂的春天,为什么要挨迟到萧瑟深秋,已经身披夕照又满耳鸣蝉: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这是柳枝之柳,柳仲郢之柳,更是他自己。
30.南衙北司之争
南衙北司之争,也就是宦官与朝官之间的斗争。唐代长安城,宫城在北面,皇城在南面。宦官机构在宫城,所以习惯上用北司指代宦官。三省六部的官署位于皇城南部,称为南衙,指代朝官。
宦官干政是晚唐最明显的特征,比藩镇割据和牛李党争危害更甚。从李商隐出生年代的唐宪宗,直到唐朝灭亡,十个皇帝除了最后一个是军阀朱全忠所立,其余九个都是宦官所立。
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唐初太宗定制,宦官不得登三品,宦官人数不得超过一百人。这种制度在玄宗以前未曾改变。宦官只用来侍候皇族和管理宫室事务,不得干预政事。
到玄宗时,高力士得宠,出现了由宦官组成的内朝,设置了正三品的内侍官职,级别与正三品的宰相等同。天宝年间,宦官人数激增至三千,五品以上的达一千多人。玄宗纵情声色,怠于政事,内有宦官高力士当权,杨贵妃专宠;外有李林甫、杨国忠乱政,朝纲紊乱,政治腐败,于是宦官的权力日重,开始揽权用事。
玄宗最宠信的宦官有杨思勖和高力士。杨思勖因助玄宗夺权有功,被任为左监门卫将军,后加骠骑大将军(从一品),封虢国公,从而打破了唐初定制。
高力士办事精明,知书识字,深得武则天赏识。在武则天以后的宫廷斗争中,因协助玄宗平定太平公主之乱,夺得皇位而被玄宗宠信,视为心腹,任右监门将军事,主管内侍省,官至骠骑大将军,封渤海郡公。唐末宦官专权用事,遂由此开其端。
安史乱天下,玄宗避难成都,宦官李辅国扈从太子李亨奔灵武,并拥立太子称帝,是为肃宗。肃宗即位后,感激李辅国拥立之功,任他为少府、殿中二监,封郕国公。后升任兵部尚书。
德宗时宦官权力有增无减。早年德宗依靠宦官侍从平定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叛乱后,重新组建卫戍京城的神策军,规定由宦官统率。自此以后,宦官始终控制着神策军的兵权,而且还控制了将相的任免权。
德宗死后顺宗继位,引用文官王叔文、王伾裁决宫中大事,王叔文、王伾引进柳宗元、刘禹锡、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韦执谊等官员,着手改革,企图削夺宦官权力。
王叔文、柳宗元、刘禹锡等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史称“永贞革新”。这些措施直接触犯了宦官、藩镇和官僚集团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击,迫使顺宗李诵退位。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次年被杀),王伾为开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二王八司马事件”,是中唐著名的事件,与此接踵而至的便是绵亘达四十年之久的牛李党争。
柳宗元病逝于柳州,时年47岁。好友刘禹锡整理其遗稿,编成《柳先生文集》,韩愈作《柳子厚墓志铭》。
李商隐对柳宗元表示了极大的同情,也对宦官弄权表示极大的愤慨。大中二年(848年)从桂林北返,自湘水入洞庭时,李商隐看到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他想起柳宗元的《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花不自由。
或可译为:
破额山下碧玉般的江水在奔流,
诗人在遥远的江岸停下木兰舟。
春风吹拂送来无限美好的情意,
多想采花相赠无奈不得自由。
李商隐于是作了一首《木兰花》:
洞庭波冷晓侵云,日日征帆送远人。
几度木兰舟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
或可译为:
清晨冰冷洞庭湖水寒意直逼层云,
江上往来船只络绎不绝送别行人。
几番登上木兰树造的船眺望远方,
终日漂泊不知船本是木兰树自身。
元和十五年(820年),李商隐9岁。那年,从正月初一开始,宪宗因服用金丹,身体不适,停止朝会。正月二十七日,宪宗驾崩于大明宫的中和殿,享年43岁。因为是暴死,坊间传言他是被宦官陈弘志所杀。
国不可一日无君。当年闰正月,右神策军中尉梁守谦与宦官王守澄等拥立太子李恒即位,是为穆宗。李恒即位的第二年改元长庆元年(821年)。
穆宗刚刚为宪宗服丧期满,就开始游乐打猎,喜好歌舞和女色,对臣下赏赐毫无节制。九月,穆宗计划在重阳节举行盛大宴会,拾遗李珏等上奏说:“陛下继位不到一年,年号尚未更改,先帝的陵墓也还是新的。现在,邻国前来吊丧的使者才刚刚离开他们的都城出发上路,朝廷赴各国告丧的使者还没有回来禀告。解除丧期的各种禁令,都是为了百姓不受限制;至于陛下在后宫举行宴乐,恐怕不妥。”穆宗不听。
穆宗想到华清宫去游玩,宰相率领中书、门下两省的供奉官到延英门,三次上表劝阻,请求面见穆宗,穆宗不听。谏官都拜伏在延英门下,一直到傍晚才退回。第二天天尚未明,穆宗从地道出城,到华清宫去游玩,到黄昏时才回宫。
“甘露事变”后,北司完全凌驾于南衙之上,宦官牢牢地掌握军政大权,视文宗如同傀儡。自此,朝廷大权全归北司,宰相只是奉命行文书。
武宗时期,李德裕对宦官采取了不卑不亢的态度。李德裕任淮南节度使时,任监军的宦官杨钦义奉诏回京,李待他如同平常并无特别的礼遇,临行前设宴赠礼相送,以显同僚情谊。杨钦义行至半路奉旨返回,退还礼物,李德裕拒不接受,显得不以炎凉世态来对待宦官。不久,杨钦义被任为枢密使,李德裕能当上宰相,杨钦义在其中的作用自不待言。
宦官王践言曾担任西川监军,与西川节度使李德裕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王践言回京出任知枢密,谈到逮捕悉怛谋交给吐蕃处置,是关闭了吐蕃投降的门路。李德裕因此得以回京出任兵部尚书。
李德裕当上宰相后,对宦官颇有裁抑。他革除了德宗以来监军任意指挥军事的陋习,禁止监军干预军政和限制监军卫队的人数,使前线将领得以施展所长,为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李德裕对于神策军在京城长安的横暴不法也予以严厉打击。他任命薛元赏为京兆尹,整治京城治安。薛元赏不避权贵,严法惩治禁军,神策军气焰为之收敛。
李德裕在回鹘之战和平定泽潞的战役中,与朝中大宦官杨钦义、刘行深约定,命监军不得干预军政。李德裕能够取得数次军事战争的胜利,与收回监军之指挥权有直接关联。
宦官仇士良在李德裕的多方抑制之下,感到权势衰落,不同往昔之骄横,便向武宗请求闲职以养病。武宗诏准,仇士良由神策军中尉转左卫上将军兼内侍监。
31.七国三边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或可译为:
张放十三岁就世袭了富平侯的高官显爵,
他根本顾不上忧愁七国叛乱和边患未消。
只求玩得尽兴随意将贵重金弹抛在林间,
倒偏偏把井上辘轳架看得如同良玉珍宝。
华丽的灯柱环绕着层层蜡烛似明珠辉映,
檀木的枕头回环镂空像精致莹润的玉雕。
王府守门人再不给清早来访的客人通报,
因为富平少侯拥着美女莫愁正欢度良宵。
这首诗是李商隐有感于敬宗的年少无知、荒**无度而作的《富平少侯》。
长庆四年(824年),穆宗服方士金石药病逝,享年30岁。太子李湛即位,是为敬宗,时年16岁。敬宗年幼,不恤国事。他豪奢放纵,宴游无度,尤其喜爱纂组雕镂,又好深夜捕捉狐狸。这不禁使他想起西汉景帝时,张安世封富平侯,他的孙子张放13岁继承爵位,史称富平少侯。《汉书》记载,汉成帝微服私行,带着私奴出入郊野,每自称富平侯家人。
敬宗当惜不惜,滥加赏赐,对贵重的东西毫不在乎,而对应当赐予的东西却极为吝惜。这又使他想起《西京杂记》所记,“韩嫣好弹,常以金为丸,所失者日有十余,长安为之语曰:‘苦饥寒,逐金丸。’儿童每闻嫣出弹,辄随之,望丸之所落,辄拾焉”。
敬宗喜爱女色,经常让宫女穿上写着靡丽诗篇的轻薄丝衣跳舞。听说浙东上贡飞鸾、轻凤两个舞女后,敬宗雕琢玉芙蓉为歌舞台,飞鸾、轻凤每歌舞一曲,如鸾凤之音,百鸟翔集。歌罢,敬宗下令把她们藏到金屋宝帐里面,尽日纵情。宫中都传说:“宝帐香重重,一双红芙蓉。”
敬宗荒僻日甚,疏远贤能,每月坐朝不过两三次,每次太阳很高了,百官还在紫宸门外排队等候,有时年老多病的大臣甚至晕厥过去。
当时正值藩镇叛乱、边患不断,情形仿佛汉景帝时七个同姓诸侯国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联合发动叛乱。而吐蕃、党项等也时常侵扰中原,正如同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边境与匈奴接壤。可是年少的敬宗全然不知道理会这些。
有一次,敬宗准备游览骊山,很多大臣劝谏他不要前去。敬宗犹豫不决。拾遗张权舆伏紫宸殿下,叩头谏说:“昔周幽王幸骊山,为犬戎所杀;秦始皇葬骊山,国亡;玄宗皇帝宫骊山,而禄山乱;先皇帝幸骊山,而享年不长。”敬宗说:“骊山真像你说的那么凶邪吗,我偏要前去验证一下。”过了几天,敬宗从骊山回来,告诉随行者说:“叩头者之言,安足信哉!”
敬宗生活奢侈,曾向浙西下诏命令当地进献二十具盝子,共计花费一万三千两银子和一百三十两金子。当时李德裕在任,制作了两具盝子进献后,上疏要敬宗免除了其他额外负担。敬宗在位的三年时间中,一共给浙西下过四次诏书要求推举当地的佛、道高人,但是李德裕一人都没有推荐。
敬宗还爱好手抟击球,游戏无度。各地都争着献给他力士,陪侍游戏,昼夜不离身边。敬宗性子偏激,力士偶尔出言不逊,就会受到发配流放或籍没的处分。宦官偶有小的过错,也会遭到捶挞。因此,力士和宦官对敬宗都既怨恨又恐惧。
这年十二月,敬宗夜猎还宫,与宦官刘克明及击球军将苏佐明等二十八人饮酒。敬宗酒酣,入室更衣,殿上灯烛忽然灭了。等到点燃灯烛看时,敬宗已被弑身亡,年仅19岁。刘克明等矫称敬宗旨意,让绛王李悟暂时负责军国大事。
宦官、枢密使王守澄等迎江王李涵入宫,发神策军斩刘克明等,绛王李悟也被乱兵所杀。李涵即位后改名李昂,是为文宗。
李商隐自幼熟读史书,敬宗的遭遇使他联想起东昏侯萧宝卷。东昏侯为宠爱的潘妃修建了神仙、永寿、玉寿三座宫殿,四周都用黄金、碧玉作装饰。《南史》说:“庄严寺有九子铃,外国寺佛面有光相,禅灵寺塔诸宝珥,皆剥取以施潘妃殿饰。”“又凿金为莲花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
《西京杂记》记载,“赵飞燕女弟居昭阳殿,中庭彤朱,而殿上丹漆,砌皆铜沓,黄金涂,白玉阶,壁带往往为黄金,含蓝田璧,明珠、翠羽饰之。上设九金龙,皆衔九子金铃,五色流苏。带以绿文紫绶,金银花镊。每好风日,幡旄光影,照耀一殿,铃镊之声,惊动左右”。
东昏侯凌晨寅时入睡,下午申时才起床。后来,雍州刺史萧衍(后梁武帝)率兵攻入京城,北齐叛臣内应,打开宫门,引兵入殿。当晚东昏侯正在含德殿吹笙作乐,才刚睡下,兵至,被斩首,年仅19岁,许多事情跟敬宗相仿。
李商隐有感敬宗遭遇,借用东昏侯的故事作了一首《齐宫词》: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
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或可译为:
深夜宫门不锁永寿殿里冲进敌兵,
再也见不到潘妃的金莲起舞中庭。
梁宫新主依旧寻欢作乐直到三更,
凉风习习传送齐宫遗物九子铃声。
九子铃是用金玉制成挂在宫殿、寺塔四角的檐铃。在诗中,他以九子铃为线索,用见证北齐因荒**亡国的九子铃,继续悬挂在梁台宫殿上因风飘摇,再次见证了梁宫的宫廷荒**生活,一微物贯穿两代亡国之君。只是他把东昏侯被杀的地点,由含德殿改到永寿殿,与潘妃金莲印中庭相应,以使人物、场景更加集中。
敬宗的遭遇,使李商隐想起北齐的故事。在太原幕府公务之余,他经常游览太原古迹,联想到历史上的事情,感慨北齐的灭亡。
北齐后主高纬荒**无度,宠爱穆皇后的随从女婢小怜。小怜聪明灵巧,善弹琵琶,精于歌舞,被封为淑妃。后主对小怜宠爱倍加,坐时同席,出则乘同匹马,但愿两人生死在一处。
《北齐书》记载,武平七年(576年),北周在晋州大败齐师。次年,周师攻破晋阳(今山西太原),向齐都邺城进军。齐后主出逃被俘,北齐遂灭。他写下了一首《北齐》: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或可译为:
君主为美色所迷多半会家破国亡,
不用到宫殿长满荆棘才开始悲伤。
小怜洁白如玉身体横躺**之夜,
已传出战报说北周军队进占晋阳。
《北史》还记载,周军攻打晋州平阳城时,齐后主正和小怜在三堆狩猎。信使不断飞骑前来,报告情况紧急。但是大臣阻拦不让报告,说后主正玩得开心,不可因边境骚扰而打扰。直到日暮,信使来报说平阳城已经陷落,这才报告后主。后主正要回京,小怜建议再猎一围,于是又留下来继续打猎。数月后,北周占领了北齐京城晋阳。他又写下了第二首《北齐》: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或可译为:
哪知甜笑足以抵过君王日理万机,
淑妃身穿戎装后主眼里最是美丽。
晋阳已被敌国攻陷远远抛在脑后,
不顾自己将成猎物还要更杀一围。
李贺最早将小怜引入诗歌题材。小怜进御与周师攻陷晋阳,相隔尚有时日,这是他剪辑之功。所陷者系晋州平阳,非晋阳,也系他对时间、地点剪辑之功。他喜欢把古人罗致笔下,自由驱使,不问时代先后,不问地域远近,只要意义相关,都可以在诗中同时出现。艺术创作不限于真实,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敬宗的遭遇,还使李商隐联想起隋炀帝。
南朝北朝,宋齐梁陈,以至于隋,总是一个朝代终结另外一个朝代,但终结之后的命运何其仿佛。
大约从敬宗开始,大唐的江河日下已经是不可避免了。正如诗友杜牧《阿房宫赋》所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2.文宗即位
文宗即位后,深知穆宗、敬宗两朝之弊,励精求治,去奢从俭。他一次安排三千多名宫女出宫,又裁减了教坊、翰林、总监等一千二百多人。以前敬宗索取的组绣、雕镂等物,也都不再收取了。敬宗时期,每月上朝不过一两次。文宗恢复旧制,每逢单日必定上朝,与宰相群臣研究讨论政事,每次研究很长时间才结束。如果赶上辍朝、放朝,都放在双日。这时,朝野上下翕然相贺,都以为天下太平可期。
当初李商隐正在玉阳山学道,就是因为听说这些消息,决意出山:“岂意闻周铎,翻然慕舜韶。”(《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他结束学道生活,离开玉阳山回到郑州,开始求仕。
刘蕡早就指出宦官的祸害,杜牧也指出藩镇的危害,李商隐认为贞观之治靠的是贤明的人,而玄宗任用奸人李林甫,酿成祸端。文宗任用李训、郑注,也使人民受难。这么重大的政治事件,当时的文人骚客竟寂无反响。
当“甘露事变”之后,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上表请问王涯等罪名,并扬言誓死清君侧。刘从谏握有重兵,昭义镇辖泽、潞等州,靠近京城,处于上游有利位置。此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与鄜坊节度使萧弘皆勒兵备非常。
刘从谏上疏请王涯罪名,本意在警诫仇士良,不要进而为废立之事,并无兴兵赴阙、剪除宦官之意,只是坐视危局,始终没有真正发兵。据《旧唐书》,刘从谏所在潞州在京师东北一千四百八十五里,至东都六百六十五里。而泾州在京师西北四百九十三里,坊州在京师东北三百四十七里。王茂元他们才是真正的既可以警卫京师,也可以扼控京师的军事力量。李商隐实际是在对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喊话。
刘从谏上表声讨宦官,正如东汉凉州牧窦融得知光武帝打算征讨西北军阀隗嚣,便整顿兵马,上疏请示出师伐嚣日期。又如东晋陶侃任荆州刺史时,逢苏峻叛乱,京城建康危险,遂领兵直抵石头城下斩苏峻。在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一方雄藩理应与君主共分忧。而朝廷不能正宦官之罪,正如鹰隼之不能顺秋令以击燕雀。
可是,刘从谏三次上表,多早晚才能发兵?李商隐忧心如焚,作了《重有感》:“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而仇士良有所畏惧,南衙才得以多少行使一些职权。
时过不久,文宗又奏起王涯生前制定的《云昭乐》,在宫中开起寿宴来。文宗又与宰相论诗之工拙,郑覃说:“诗之工者,无若三百篇,皆国人作之以刺美时政,王者采之以观风俗耳,不闻王者为诗也。后代辞人之诗,华而不实,无补于事。陈后主、隋炀帝皆工于诗,不免亡国,陛下何取焉!”
开成元年(836年),李商隐25岁。三月初三上巳节,文宗在曲江宴请百官。令狐楚因为刚刚经过事变,不应赏赐欢宴,称病不去。
三月,令狐楚奏请收埋王涯等尸骨:“王涯等既伏辜,其家夷灭,遗骸弃捐。请官为收瘗,以顺阳和之气。”文宗惨然久之,命京兆收葬涯等十一人于城西。仇士良暗中使人挖开坟墓,将王涯等尸骨弃于渭水。
四月,朝廷以山南西道节度使李固言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贬令狐楚为兴元(今陕西汉中)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
开成五年(840年)正月,文宗病重,密令宰相李钰、杨嗣复等人拥立太子成美监国。掌控禁军的仇士良、鱼弘志趁文宗病危,火速废除太子,立文宗的弟弟李炎为皇太弟,暂时代理国政。文宗驾崩,时年33岁。
文宗在位十四年,有雄心壮志,可惜被家奴所制。文宗要求看宫廷实录中关于自己的记载,但史官拒绝了他的要求。文宗力图挽回王朝江河日下的颓势,却没有任何建树。两次谋诛宦官,均告失败。小而言之在于未用得力辅臣,大而言之是王朝运祚已去,回天无力。李商隐隐约感到本朝已经运终数尽,即令勤俭图治,也无法解除危机。世上非无青海马,因为运数已终,所以不逢。文宗生时,他颇多批评。文宗既殁,李商隐颇致哀婉之情,作了《咏史二首》之一: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熏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或可译为:
纵观历史上那些繁荣昌盛国家,
成功源于勤俭而衰败起于奢华。
为什么非得要琥珀才能作枕头,
何必说镶有珍珠的才是好坐车?
想要远行却没有遇见千里之马,
力单势孤真难以拔动蜀山猛蛇。
有几个人亲耳听过舜帝南风歌,
长久地对着翠绿华盖哭泣嗟呀。
这首诗用了几个典故,其中琥珀枕意思有二:一是南朝宋武帝在北征时得到一个非常名贵的琥珀枕,听说琥珀可以治疗金疮,就命令将琥珀枕捣碎了给士兵敷用。二是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把琥珀作为枕头,因为琥珀可释放出迷人的松香气息,具有安神定性的功效。
《史记》记载,齐威王会见魏王,魏王夸耀说他的国土虽小,却有硕大珍珠装饰车驾,用直径一寸的大明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齐威王说:“寡人之所以为宝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臣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路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
《北史》记载:“青海周回千余里,海内有小山,每冬冰合后,以良牝马置此山,至来春收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吐谷浑尝得波斯草(母)马,放入海。因生骢驹,能日行千里,世传‘青海骢’者也。”
南薰曲就是舜唱的《南风歌》,一唱而天下太平。现在再没人听到舜的《南风歌》了,国家如此衰败,不复当年尧舜之风了。李商隐开成二年(837年)登第之时,当其时受知之人俱在,不几年俱星散了。几人曾经听过文宗所颁布的雅乐,参与过文宗赐题的考试?
当年,太宗重用文臣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征、褚遂良,武将李勣、李靖、李宗道、薛万彻等人,出现了贞观之治。而玄宗先是用贤人,出现开元盛世,后来用佞人,出现了安史之乱。
宪宗曾询问宰相:“玄宗朝政治,先治而后乱,是什么原因?”崔群回答说:“玄宗任用姚崇、宋璟、卢怀慎、苏颋、韩休、张九龄为宰相,则天下大治;任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为宰相,则朝政紊乱。所以,用人得失,关系重大。人们都认为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叛乱是天下大乱的开端,我却认为开元二十四年罢黜张九龄相位,任用李林甫主持朝政是治乱的分界线。”
仇士良以左卫上将军、内侍监的职位退休时,他的党羽送他返回家中,仇士良教给他们保持权力和恩宠的秘诀,说:“对于天子,不能让他有闲暇的时间,应当经常变换花样,供他游戏玩乐,以便沉湎于骄奢侈靡的生活之中,无暇顾及朝政,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志。千万不要让他读书,亲近读书人。如果天子喜爱读书,明白了以前各个朝代兴亡更替的经验教训,心里知道惧怕丧失政权,就会励精图治,那么我们就会被斥责疏远。”他的党羽都下拜感谢,然后离去。
李商隐一直认为贤人是国家兴盛的根本。如果知人善任,唯才是举,那么,政治势必清明,国势必定强大。反之,如果亲小人,远贤明,那么政治势必腐败,国势必将衰废。文宗用错人,宣宗用了庸人,李商隐看得太清楚,终究不能不为大唐的日薄西山感叹。
33.哭刘蕡
自从元和末年以后,宦官日益骄横跋扈,皇帝废立都由他们掌握,权威远在皇帝之上,百官敢怒而不敢言。文宗亲自主持科举考试,贤良方正科考生刘蕡猛烈抨击宦官专权的罪行,大意是:忠正贤良的大臣得不到朝廷的信用,而宦官小人却窃取了废立皇帝的大权,使敬宗皇帝惨遭杀害,不能堂堂正正地终了一生,而陛下又被宦官所拥立即位,也不能堂堂正正地开始亲政。
他又说:“我并非不知道自己毫无顾忌地抨击宦官后,必然遭受他们的打击报复,即使皇上采纳我的意见,我也难免被迫害致死。只是由于痛感国家面临危机,百姓身处水深火热,因此,岂能眼看着这些丑恶的现象,为了谋取陛下的一官半职,而不闻不问呢?”
刘蕡力陈宦官专权的弊病,要求文宗屏退宦官,信任朝官,把政权交给宰相、兵权交给将帅。刘的策文得到了不少朝士和考官的赞赏,但因为畏惧宦官不敢录取。刘蕡虽然落第,但却代表了朝官反击宦官的先声。
李商隐在兴元幕府结识刘蕡。令狐楚在开成元年为兴元尹,表刘蕡幕府。开成四年,牛僧孺为襄阳刺史时,表刘蕡幕府。会昌二年(842年),牛僧孺留守东都,刘蕡贬江州司户。李商隐在奉使江陵归途中遇见时任澧州司户参军刘蕡,当时正是春雪满黄陵。秋天,刘蕡客死于楚地。
刘蕡往日直言极谏,志在中兴,李商隐深为痛惜伤悼。李商隐与刘蕡不存在党派上的分歧与矛盾,而在扶皇运、致中兴、反宦官等方面一致。对唐王朝命运的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与正义感,超越了党派集团的私利。
李商隐作了《赠刘司户蕡》:“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大意是,宦官专恣,犹如江风吹浪,危舟独系,他们两人不忘君门,希望刘蕡像贾谊一样被尽快召回京城。当时,刘蕡正寄希望于旧日座主、现任江州刺史杨嗣复入朝辅政。刘蕡自会昌元年(841年)被贬,至此已首尾八年。而杨嗣复自会昌六年八月任江州刺史,至大中二年二月一直在江州。
杨嗣复是东汉太尉杨震之后,穆宗时户部尚书杨于陵次子,与杨虞卿为族兄弟。八岁能文,二十岁登博学宏词科,累迁中书舍人,由户部侍郎擢尚书右丞,封爵弘农伯。李德裕辅政,被黜为湖南观察使。会昌元年三月被贬潮州。
杨嗣复主持过两期“朝考”,选拔了很多栋梁之材。李商隐之“此人不堪”,就是拜杨嗣复所赐。但是李商隐对此并没有怨恨。杨嗣复与牛僧孺、李宗闵出自同门,志趣相近,私交很深。李宗闵、牛僧孺先后当宰相,交相推荐杨嗣复,然而杨嗣复不愿意超越他父亲之上,只担任礼部侍郎等官职,不肯做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宗闵第一次罢相时,正担任尚书左丞的杨嗣复也被遣放到四川,做剑南东川节度使。后来杨嗣复回到朝廷,被提拔到宰相的位置。李宗闵再次罢相后,杨嗣复为他辩护和重新提拔,于是不可避免地深陷牛李党争。
武宗贬杨嗣复为吏部尚书、湖南观察使,随后贬谪为潮州刺史。宣宗即位,升杨嗣复任江州刺史,又以吏部尚书内召,不料杨嗣复道经岳州时突然因病去世。刘蕡回到京师的愿望彻底破灭,而今刘蕡也走了。
李商隐对刘蕡客死他乡有着深切的痛入骨髓的感受。他们俩都痛恨宦官干政。他对宦官势力十分痛恨,称他们为“凶徒”。在《重有感》里,他急切地呼吁刘从谏兴师问罪。他为什么对刘蕡如此悲愤?他自己也是如此。
李商隐想起《楚辞》:“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山泽,魂魄放,顾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又想起《礼记》所载,孔子曰:“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诸寝门之外。”一连写了四首诗哭吊。他为什么痛哭刘蕡?那是在哭自己。
其中一首《哭刘蕡》: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黄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平生风义兼师友,不敢同君哭寝门。
或可译为:
天帝高处在九重深宫紧闭天门,
更不派神巫到下界来询问冤情。
去年春天别后一直被江水阻隔,
如今等来的竟是客死浔阳噩讯。
我只能像潘岳一样作哀诔之文,
却无法使你起死回生为你招魂。
你平生高风亮节于他亦师亦友,
我不敢与你同列寝外哭悼亡灵。
34.武宗灭佛
武宗灭佛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个大事件,发生在武宗会昌五年(845年)。
早年,韩愈就曾直谏辟佛。在李商隐7岁的时候,宪宗诏令太监杜英奇带领僧人赴法门寺迎奉佛骨。自法门寺至长安城二百余里,州县府衙、村镇寺院,处处张灯结彩,数十万人跪而拜迎。
佛骨迎接到京城后,宪宗让佛骨在宫禁中停留了三天,于是遍送各寺。上自王公,下至士子与庶民,人人瞻仰供奉,施舍钱财,唯恐不能赶上。有人将全部家产充当布施,也有人在上肢与头顶上点燃香火供养佛骨。
韩愈当时任刑部侍郎,向宪宗呈上了《论佛骨表》。他论述了黄帝、尧、舜、禹及周穆王等历史上的强盛时代,说当时佛法未入中国,这种强盛非因事佛而致。到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十八年。其后乱王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以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得更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
韩愈甚至说,佛本身久已故去,剩下来的枯朽的骸骨,怎么宜于将它请进宫殿!请求陛下将此佛骨交付给有关部门,将它丢到水里火里消灭掉,永远断绝此事的本源,切断天下的疑问,杜绝后世的迷惑。如果佛有灵性,能够制造祸福,一切灾殃与罪责,都加在我的身上好了。
韩愈的犯颜直谏,使得宪宗怒不可遏,要将韩愈斩首示众。宰相裴度、崔群忠等极力讲情,宪宗才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均敬佛,武宗崇道抑佛。道士赵归真等人力劝武宗废佛。武宗认为两晋和宋、齐、梁、陈物力凋敝、风俗狡诈,都是由崇佛引起的。武宗认定崇佛必定穷国:“两京城阙,僧徒日广,佛寺日崇。劳人力于土木之功,夺人利于金宝之饰。且一夫不田,有受其饥者;一妇不蚕,有受其寒者。今天下僧尼,不可胜数,皆待农而食,待蚕而衣。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
武宗崇信道教,道士赵归真很受宠信。李德裕进谏道:“赵归真是敬宗朝的罪人,陛下不应该亲近这种人!”武宗不以为然。李德裕再谏道:“小人趋利,就像飞蛾扑火。听说近十多天来,赵归真的府门前,车马拥挤,不少人看他得陛下的宠爱,争相去和他交结。希望陛下深加戒备。”可惜武宗未能听取。
武宗下令,先拆毁山野之间的寺庙,上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左、右两街各留佛寺两所,每个寺院留僧侣三十人;天下各镇凡节度使、观察使的治所以及同州、华州、商州、汝州各留一所佛寺。他将佛寺分为三等:上等可留僧侣二十人,中等可留僧侣十人,下等可留僧侣五人。其余僧侣尼姑以及摩尼教、袄教僧人也一并勒令还俗。佛寺的财产、田产全部没收入官府,寺庙的建筑材料用以修缮公家的官舍和驿站的房屋,佛教铜像、钟磬等器物熔化后用以铸造钱币。
当时,天下一共拆除佛寺、庙宇、兰若、招提四万余所,僧尼二十六万余人还俗,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良田数千万顷。
李德裕对武宗灭佛非常支持。早在敬宗时期,李德裕在浙西观察使任内,就对佛教的发展加以限制。当时,徐州节度使王智兴为了聚敛财富,以敬宗生日为由,于泗州(今江苏盱眙)置僧尼戒坛,以取厚利。江淮以南的人,很多都北渡淮河,落发为僧。李德裕上《王智兴度僧尼状》,弹劾王智兴。他说,每日至少有百人渡河,估计江淮以南将会有六十万壮丁不在户册。李德裕上疏后此事被罢。武宗废佛后,从寺院收缴的巨额财富迅速解决了军费短缺问题,为平定泽潞叛乱立下了大功。李德裕认为武宗灭佛是国家大业,解决了唐高祖欲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大问题。
武宗迷信神仙,急切想要成仙,灭佛以后,多次催促赵归真炼制仙丹妙药。赵归真开出了一个用药清单:李子衣十斤,桃毛十斤,生鸡膜十斤,龟毛十斤,兔角十斤。
武宗由于服用所谓的仙丹妙药,自会昌五年(845年)秋天开始患病。会昌六年(846年)的新年朝会,由于武宗病重没有举行。宰相李德裕等请求觐见,也没有得到允许。
会昌六年(846年)三月二十三日,武宗驾崩。他的妃子王才人殉节自缢而死。当初,武宗想立王才人为皇后。李德裕认为王才人出身寒族,而且没有生儿子,恐怕不合天下人的愿望,因而上言劝阻。武宗放弃了这一想法。
秦始皇想找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未能如愿。汉武帝建集灵台,以金铜仙人承露盘接贮云表之露,传说将此露和玉屑服之,可得仙道。武宗力辟佛教,却笃信神仙之说,他学习汉武帝,于会昌五年筑望仙台于南郊。李商隐写下了《汉宫词》:“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神仙传》记载,西王母所居的仙境瑶池,位于昆仑山上的虚无缥缈间。上有阆风苑,苑中有玉楼,高达十二层,瑰丽壮观。楼在翠水之右,瑶池在翠水之左。
西周穆王,又称穆天子,传说曾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王母为穆王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穆王答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王母又问:“将子无死,尚复能来。”穆王答以:“将子无死,尚复能来。不来则死。”
传说穆王有八匹骏马,可日行三万里。《穆天子传》记载,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晋《拾遗记》记载,穆王有绝地、翻羽、奔宵、起影、逾辉、超光、腾雾、挟翼等八匹名驹,号为“八骏”。
当周穆王经过黄竹山的时候,天上下起了大雪,路上都是冻死的人。周穆王作了《黄竹歌》哀悼:“日中大寒,北风雨雪,有冻人。天子作诗三章以哀民。”(《穆天子传》)
本朝皇帝多迷信神仙,太宗因服药致暴疾不救,宪宗服金丹而暴崩,穆宗信道士饵金石而死,敬宗被道士所迷惑遣人采药,武宗又因服丹药妄求长生而丧命。李商隐借西王母希望穆王复来、穆王也许诺复来而终究没有归来这个故事,写下了《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或可译为:
西王母把雕镂彩饰窗户推开,
山下传来黄竹歌声动地悲哀。
八匹神马一天飞驰三万里路,
周穆王为何事没有如约前来?
35.宣宗辟佛
会昌六年(846年)三月,武宗病重,口不能言,因服食丹药驾崩。宦官、左神策军护军中尉马元贽立武宗的叔叔李忱为皇帝,是为宣宗。
宣宗是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宪宗暴毙时,李忱才10岁。皇位先是由其同父异母的三哥、穆宗李恒继承。四年后,李恒驾崩,接下来的二十多年,李恒的三个儿子相继称帝,分别为敬宗、文宗、武宗。
李忱是叔父辈,按惯例他是不能继承皇位的。据史书记载,李忱自幼沉默寡言,性格木讷,整天傻乎乎的。宦官为了控制皇权,破例拥立他当皇帝。宣宗的父亲宪宗是被宦官杀害的,他即位后,对宪宗的死因进行追查,先后惩处杀掉一批谋害宪宗的宦官。他还严禁朝官与宦官交往。
宪宗死后,穆、敬、文、武两代四朝统治天下二十多年,基本确立了穆宗一房为李唐皇室正脉的地位。宣宗是穆宗的异母弟,虽然是宪宗之子,但到武宗之后,显然已属于皇室庶支。
宣宗为了树立自己统治的正统性,尽反武宗之政的做法。所以即位伊始,宣宗罢免李党党魁李德裕,调牛僧孺、李宗闵、杨嗣复等牛党要人回朝廷。李党陡然失势,牛党全面复辟。
五月初五,宣宗宣告大赦天下,长安两街除以前留下的两座佛教寺庙外,再各增置八座寺庙,准许僧侣、尼姑出家。
闰三月,唐宣宗颁下诏敕:“在会昌五年毁佛时所拆毁的寺庙,如果僧人有能力修缮或营造的,听任他自己居处,官府不得禁止。”这时,唐宣宗和白敏中等君主、宰相,都竭力反对会昌年间唐武宗和李德裕的政策,所以僧侣、尼姑的弊端全部恢复了原样。
大中三年(849年)闰三月,宣宗宣布恢复佛教:“其灵山胜境、天下州府,应会昌五年四月所废寺宇,有宿旧名僧,复能修创,一任住持,所司不得禁止。”
大中五年(851年),宣宗因党项连年侵扰,追念李德裕边功及置备边库的筹策,诏许李德裕归葬。
大中八年(854年),宣宗认为甘露之变,唯有李训、郑注应当处死,其余王涯、贾餗等人无罪,颁布诏书昭雪他们的冤枉。
本年二月,令狐绹进中书舍人,袭彭阳男。五月,迁御史中丞。九月,充翰林学士承旨,寻权知兵部侍郎知制诰。还为翰林承旨。曾经夜对禁中,蜡烛燃尽,宣宗用自己的乘舆、金莲华炬送还,院吏望见,以为宣宗来了。等到见了令狐绹,都大吃一惊。随后令狐绹更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职超过令狐楚。
二月庚子(初十),唐宣宗任知制诰令狐绹为翰林学士。唐宣宗曾经以唐太宗所撰写的《金镜》授予令狐绹,让他读给自己听,书中有“在大乱之世也不应该委任不肖之徒为官,在大治之世也不应该不委忠贤之士掌政”,唐宣宗听到这句时止住令狐绹,说:“凡是要求致太平的,应当以这句话为首要的信条。”又将《贞观政要》书写于屏风之上,经常严肃地拱手细读其中的警句。唐宣宗想知道朝廷百官的名字和数额,令狐绹说:“六品以下的官,官位卑下而数目很多,都由尚书省吏部注册授职;五品以上的官,则由中书门下政事堂节制授理,他们各有名籍,叫作具员。”唐宣宗于是命令宰相撰写《具员御览》五卷,宰相撰修完后奏上,唐宣宗将其经常放置于桌上,以备查考。
二月,宣宗皇帝问宰相,立太子。唐宣宗颁布诏令,命令各州刺史不得外调到他处做官,必须先到京师长安朝见皇帝,由皇帝当面考察其能否胜任政务,然后再委任官职。令狐绹曾经将其故旧迁任邻州刺史,未到京师就顺路赶到任所上任。唐宣宗见到这位刺史所上的谢恩表文,就其不到京师朝见皇帝一事询问令狐绹,令狐绹回答说:“因为所迁州治任所较近,所以不来长安,以省去迎送的礼节。”唐宣宗说:“朕以天下各州刺史大多用非其人,成为百姓的蠹害,所以想一一召见,当面询问他们上任后的施政方略,以知道他们的优劣,便于对他们进行升降黜陟。然而,我的诏令既已颁发,你却废弃搁置不用,看来宰相有权也真是可畏!”当时天气还很寒冷,令狐绹竟吓得汗流浃背,连几层衣服都湿透了。
令狐绹是宣宗朝第一号人物,但在宣宗面前也不得半点秉权用事。令狐绹曾对人说:“我虽然十年持政柄,但每次奏对,即便是严冬腊月,仍然汗流浃背。”
除了令狐楚之子令狐绹,白居易堂弟白敏中、裴度之子裴肃、杜黄裳之子杜胜、牛僧孺之子牛丛都得到重用。史书说:“上追感元和(宪宗年号)旧事,但闻是宪宗朝卿相子孙,必加擢用。”
宣宗曾与翰林学士韦澳讨论如何对付宦官,韦澳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只好建议用“以宦官制宦官”的老办法。宣宗无奈,说这是下策,恐怕难以奏效。后来,宣宗又和宰相令狐绹议论如何诛杀宦官,令狐绹主张慢慢来:“但有罪勿舍,有阙勿补,自然渐耗,至于尽矣。”不幸的是,令狐绹的密奏被宦官看到,导致宦官和朝臣的关系势同水火。
宣宗又重用魏征五世孙魏谟。他认为,有了名相子孙的点缀,自己就能取得先辈那样显赫的功绩。宣宗常说:“魏谟绰有祖风,名公子孙,我心重之。”但是魏谟以言论切直,为令狐绹所忌,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
大中十年(856年)正月,宰相裴休请宣宗早立皇储,宣宗大怒说:“若建太子,则朕遂为闲人。”周墀升任宰相后,曾向韦澳讨教,如何把宰相做好。韦澳对他说:“愿相公无权。”
《新唐书》说,“唐亡,诸盗皆生于大中之朝”。王夫之也说,唐亡的病症在宣宗时已经都埋下了,只是在等待病发而已。宣宗一朝,恰是大唐的回光返照。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宣宗因服长生药中毒驾崩。临死前,他颁布最后一道旨意,将夔王李滋托付给了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和宣徽南院使王居方,让这三个宦官拥立其为皇帝。但很快,担任左神策护军中尉的宦官王宗实,依靠手中掌握的宫廷禁军,率军迎接郓王李温,拥立其为皇帝,是为唐懿宗。之后王宗实又以伪造圣旨的罪名,将王归长、马公儒、王居方三人处死。
宣宗之后的懿宗和僖宗,完全被宦官控制。到昭宗时,昭宗与宰相崔胤合谋打击宦官。但宦官勾结方镇,发动政变,囚禁昭宗。崔胤为挽救危局,也联结方镇,与禁军将领孙德昭、周承等诛杀王仲先、刘季述等宦官,复立昭宗。恢复有功的禁军将领极力反对让禁军隶属南衙,复位后的昭宗只好仍旧让宦官掌握禁军。
宰相崔胤见宦官仍掌兵权,而自己无一兵一卒,就联结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为外援,宦官也勾结凤翔节度使李茂贞相抗衡。结果朱全忠打败李茂贞,诛杀宦官一千多,只留下数十个小黄门在宫中做杂役。同时又下令诛杀在各道任监军的宦官,把兵权交给宰相掌管。至此,宦官差不多被杀光了,持续二百年之久的宦官之祸终于结束,但唐王朝也随之灭亡。
自桂林返京师经过长沙时,李商隐想到同乡贾谊的故事。当年,贾谊字字恳切地上书指斥汉王朝的种种弊病,引来了权贵的切齿痛恨,被贬长沙。不过,汉文帝后来还是将其召回长安。在未央宫前殿的正室,汉文帝刚从祭祀典礼上回来,遂就鬼神之事向贾谊讨教。汉文帝席地而坐,双膝跪下,臀部靠在脚跟上,听得非常投入,以至于不知不觉地向前靠。君臣畅谈,夜半方罢,汉文帝对贾谊的才华钦佩无比,甚至发出感叹:“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他抓住夜半虚前席这一情节,托古讽今,借前朝旧事寓现实感慨。贾谊身上正有他自己不遇的影子,遇与不遇不在个人的穷达与荣辱,而在于自己的政治主张是否被采用,是否能够造福天下苍生。他写下了《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或可译为:
汉文帝访求贤才诏见放逐之臣,
贾谊的才能丰姿真是无可比伦。
可惜深夜里移动座席屈膝靠近,
不关心百姓死活而是关心鬼神。
36.学仙玉阳
“学仙玉阳东”(《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是李商隐在同年李肱的画上题诗中的一句。
在敬宗主政这段时期,李商隐因为身体孱弱,又追随社会崇尚道教风气,到玉阳山清都观学道,“兼之早岁,志在玄门”“载念弱龄,恭闻隐语”(《上河东公启》)。
王屋山是道书所谓十大洞天之首。玉阳山是王屋山的支脉,在济源西三十里,有东、西二山,“玉山高与阆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玉山》)。山间玉溪潺湲,他的号“玉溪生”就是在那里取的。
他在《李肱所遗画松诗书两纸得四十韵》中自述道:“忆昔谢四骑,学仙玉阳东。”玉阳东何所指?河南道教名山王屋山有支脉曰玉阳山,东西二峰并峙。“玉阳东”即玉阳山之东峰,初为唐睿宗之女玉真公主修道之所。济源,济水之源,源在王屋。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西汉前期道家曾为朝廷推崇。李商隐说汉文帝“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末以降朝纲不举,礼崩乐坏,儒学独尊的光环逐渐黯淡,给各种非主流思想的产生和传播提供机会。道家思想卷土重来,在实践层面产生了道教,在思想层面则表现为玄学成为官学。隋唐时道教备受重视。隋文帝开国年号“开皇”即借用道教名词。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李商隐曾作《东还》:“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山上养着许多仙鹤,道书上说,仙家以鹤传书,白云传信。山上还养有许多大鸟,如《山海经》所载:“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鸾鸟”。
本朝尊奉道教。高祖李渊以老子为始祖,又将道教列入科考范围,女子入道也成为风气。李白学仙之际,因睿宗的女儿玉真公主推荐而入朝为翰林。宫中也曾一次出宫女四百八十人学道。他后来写过《和韩录事送宫人入道》:“星使追还不自由,双童捧上绿琼。九枝灯下朝金殿,三素云中侍玉楼。凤女颠狂成久别,月娥孀独好同游。当时若爱韩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