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理论中的宗教观点(1 / 1)

我们已经看到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如何通过一种相当含糊的表达方式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联系在一起,并通过这种模糊的表达方式成为支持政治的信条。因此,以相同的方式,爱因斯坦理论卷入了宗教思想斗争中,这也不足为奇。

第八章第六节提到,英国的大主教坎特伯雷在学习相对论的时候遇上了很大的困难,但由于爱因斯坦的理论与宗教无关,他感到十分释然。但是天文学家亚瑟·爱丁顿却一直对爱因斯坦的言论持批判态度。亚瑟·爱丁顿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在科学哲学领域享有盛名,并熟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在1939年出版的《物理科学的哲学》一书中提到:爱因斯坦答复大主教的观点并不是结论性的。

因此,下面我将描述将爱因斯坦理论和宗教进行联系的屡次尝试。首先,在这个问题上又一次在哲学层面提出了以下疑问:爱因斯坦的理论究竟是唯心主义的还是唯物主义的?

数年前,波士顿的大主教奥康奈尔在对天主教学生的演讲中说:

还记得在我的少年时代轰动一时的达尔文进化论和提出不到十年的相对论。我告诉你们,这些理论终将会过时,因为这些理论都是唯物主义的,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但是,就爱因斯坦的理论是否真的是唯物主义的,天主教的哲学家们自己也有争议。精通理论物理的爱尔兰哲学家拉伊利不赞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觉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上的。

天主教神学的科学基础——托马斯哲学反对唯心主义的同时,也反对唯物主义。因此,对于主张以经院哲学为理论基础的天主教而言,爱因斯坦理论的任何一种哲学解释都是一种武器,可能伤害到天主教自身。然而,如果宗教没有学术基础,并且每个人只是根据自身的感受来行为,那么,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将任何唯心主义理论用来支持自己的信仰。爱因斯坦访问伦敦的时候,《泰晤士报》的一篇社论上得意扬扬地写道:“事实上,观测科学回归了最纯粹的主观唯心主义。”

这则为公众所知的简明扼要的报道在不久之后由英国哲学家维尔东·卡尔作出了更专业的阐释,他在自己为哲学家和神学家所著的书中写道:

接受相对论的原理意味着无法从知识本身分离的主观因素必须正大光明地进入物理科学领域……迄今为止,科学问题在客观的自然体系中为思想争得一席之地,而哲学问题则证实了自然固有的客观性……当前,以具体的形式来看待现实,正如相对论的一般原则要求我们所做的一样,我们不应该把观察者和被观察的事物分开来,也不把物质和思想分开来。然后争论哪个更重要,哪个更次要。

据此,对宗教来说,相对论的成就仅仅是在自然的客观体系中找到了思想的位置。而这一点,在机械物理理论时期完全被视为“物质而非思想的”。

读者如果回顾爱因斯坦理论,将很容易发现,这种阐释与语言表达相关,而不是与理论的内容相关。如果作者将相对论的四维阐释看作是对传统宗教的挑战的话,那么就能更清晰地得到上述结论。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自1939年发表在《希伯特》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文章这样写道:

如果作为第四维的时间是有效的,那么人类和其他生命之间的差异就不是时间上的差异,也不是生命质量上的差异,而是我们看待时间的差异——我们纵观整体能力的差异。然而我们早已受限于对三维的理解,这就是人类的惯性思维。当我们的视野开阔到四维空间时,我们就能拥有一个永恒的生命。

上述这段话显然是在相对论中所使用的语言上做文章,与其理论中实质的物理内容几乎没有关系。然而,爱因斯坦对于宗教的态度从来都不是由特定的物理理论决定的,而是由他所相信的科学和信仰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来决定。爱因斯坦从来不鼓励和支持相对论成为进入神学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