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德国的反犹太主义(1 / 1)

在德国,将军和容克贵族的统治曾被视为是所有偏见的来源。一战后,随着这些人统治的瓦解,很多人以为,歧视犹太人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但实际上权力的丧失反而激起了这一阶级内心深处的愤怒。除非认定一场大灾难是源于自己的无能,否则这个人就无法释怀。因而,他总会试图归咎于别人。于是遭推翻政权的拥护者们扩散这样的说辞:德国战败并不是军事的薄弱,而是国内犹太人叛乱所致。这种观点的传播使得犹太人在德国遭到了极端仇恨。即便是受过教育的阶级也保持着这样完全非理性的情绪,这不免让犹太人的处境更加危险。犹太人对此无力反驳,也不能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躲避敌意。

但是,许多德国的犹太人并不了解个中缘由,他们也生搬硬套,企图把人们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引开。比较温和的情形是,他们将德国战败归罪于社会主义者缺乏爱国意识。更有甚者强调犹太人的分化,指责一部分的“坏分子”群体。长期居住在德国的犹太人将所有的劣根性都归咎于那些从东欧国家移民过来的犹太人。出于观念偏好和临时需求,其中还包含来自于波兰、俄罗斯、罗马尼亚、匈牙利甚至是奥地利的犹太人。众所周知,希特勒就来自奥地利。他开始迫害犹太人时,德国一所大学的一位犹太教授说道:“我们不能怪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看法。他来自奥地利,就那里的犹太人来说,他真没说错。如果他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德国犹太人,就绝对不会对我们有这样不堪的看法了。”这种声明代表了一些德国犹太人的偏激看法。东欧的犹太人对此记恨在心,所以希特勒开始迫害德国犹太人时,犹太人的反应不是建立统一战线,结果往往是一个地区的犹太团体将罪过归到另一地区的犹太团体头上。

一些德国犹太人行为中缺乏自尊,爱因斯坦对此感到十分痛心。在那之前,他对犹太人的境况并不感兴趣,也还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艰难处境。而现在他对他们的立场产生了深切的同情。虽然爱因斯坦有些反感犹太正教,但是他把犹太人看作是一个拥有宝贵传统、高度重视智慧价值的群体。因此,看到犹太团体不仅外部遭受敌对势力攻击,内部又四分五裂不团结,内忧外患令他痛心不已。他发现犹太人愈来愈深陷扭曲的心理泥潭,最终只能导致一种变态的心理。

这一深切的同情激起了他日渐强烈的责任感。随着他名声大震,他让整个犹太群体都确信,他们完全可以培养出一个像他一样有创造力的智者,能构建关于宇宙的理论。全世界都认为那是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成就。这是对于“只有北欧雅利安种族才有创造性智慧”这一说法的有力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