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齐州受箓之后,这年冬天李白返回任城。又一年过去了,李白四十五岁,春天,梨花千树雪,杨柳万条烟,他送别好友归泰山。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送范山人归泰山》
范山人是李白在东鲁的好友,他抱着求仙的愿望,将要回到泰山了。李白送别友人,恍然间看见他仿佛抱着一只白鹤,他目送着友人远去,如一片白云越飞越远,经过了青碧的崖,高高的天门,白色的影子更遥远了,终于被重重的云山遮蔽,消失在李白的视线中。伫立送行的诗人怅然地问道,什么时候你能再回来看看我呢?春色正好,热闹百花开,衬托着李白的形单影只。离别总归是让人惆怅的,纵然李白豪情万丈,也总会有失落之时。他重情重义,每一份友情都看得十分珍贵。正是因为这种珍视,他一边祝福着离去的友人拥有快乐的旅程,一边感受着深深的离别之痛。
这年夏天,李白奔赴兖州,与杜甫相会。老友重逢,自然是欣喜不已。他们漫游兖州,接着赴齐州,与高适一同拜谒北海太守李邕,这个李邕就是李白在十九岁初出蜀时去干谒过的,让他满怀激愤写下“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的渝州太守。
三十余年过去,李白早已不是那个轻狂的后生了,李邕也已经是北海太守。故人相见,时光磨平了少年的锋芒,杯酒泯恩仇,两人冰释前嫌。李邕对杜甫有知遇之恩,当年李白干谒遭到他的拒绝,他对杜甫却是欣赏有加。此时李邕年事已高,三人陪伴他游临淄,同游孟姜庙、杞梁坟和淳于意墓,李白写下了《东海有勇妇》,记录了当地一位侠女为夫复仇的故事。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损躯报夫雠,万死不顾生。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东海有勇妇》
在李邕当政的北海,有一位女子立志为丈夫报仇,她练成了一身高超剑术,抱着万死不辞的决心去寻仇,最后砍下了敌人的头颅,高悬于城门之上。北海太守李邕听闻女子的事迹,向朝廷请命免罪于她,赢得了世人的称颂。女子的芳名被列入《列女传》中,在史书中流芳千古。李白热烈地赞颂女子的勇敢侠义,这是他一直推崇的侠士精神,李白想成为的便是这样的猛士,侠肝义胆,快意恩仇。
李邕在北海当太守时,受到百姓的爱戴,称他为“李北海”。勇妇复仇的故事,若没有李邕奋不顾身上书朝廷,也不会有如此完满的结局。李白赞美勇妇,也赞颂着李邕的豪气。世事无常,与李白杜甫告别的第二年,李邕受到李林甫迫害,含恨而终。杜甫悲痛欲绝地为之哭悼:“坡陀青州血,羌没汶阳瘗。”李白也写下悲愤的诗句:“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
告别李邕,李杜在齐州分别,杜甫西游临邑,李白返回任城家中。秋天,杜甫前往任城,与李白重逢。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戏赠杜甫》
李白与杜甫交游之频繁,在李白的交友史中,这是前所未见的。向来习惯四处飘**,送别好友如同家常便饭的李白,与杜甫却格外的亲密,甚至有种恋恋不舍的感觉,可见二人之投缘,感情之深厚。
这天中午,李白在饭颗山头忽然远远瞧见杜甫头戴斗笠向他走来,身形瘦削,神情严肃,好像是在思考什么要紧事。李白便笑着打趣他,老兄,你最近作诗是不是有些辛苦了,年轻人还是要注意身体呀。
李白大杜甫十一岁,可以算作忘年交。二人作诗的方式大不相同,李白是“斗酒诗百篇”,喝醉之后就放浪形骸,手舞足蹈,思接千载,美妙佳句信手拈来,杜甫则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丝不苟,为了炼字而苦苦思虑,以至神色憔悴。杜甫对于李白,自然是带着满满的崇敬。李白在他眼中,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傲诗仙,他天马行空,洒脱飘逸,简直浪漫到了骨子里。李白带着醉意写出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豪放热烈,变幻莫测,是他纯真人格的外露,张扬的自由精神,天底下再没有第二人能与他相比……无论是才情还是人格,都是杜甫无论如何也到达不了的境界。
如果仅仅是崇敬,李白也许不会觉得杜甫有多么特别,以李白张扬的人格魅力,崇拜者自然不在少数。李白珍视的,是他与杜甫意趣相投,同为诗人,他们道路不同,但杜甫是那个最懂李白的诗人。
李白遇见杜甫时,他被玄宗赐金放还,心中抑郁不已。而杜甫尚年轻,漫游四方,对于仕途踌躇满志。杜甫的现在,是李白曾经历过的。他似乎能从杜甫身上依稀看到自己从前的影子,年轻而不知畏惧。但杜甫又与他不同,杜甫没有像他一样犹犹豫豫,在隐居与入仕之间摇摆不定,对于自己的理想,杜甫一直很坚定。杜甫写下的诗,也都是完整地融入了他自己,所以字字都沉重,句句都感人。如果说他们因为相同的济天下苍生的愿望而走到一起,李白从政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己,而杜甫是为了天下苍生。
李白轻飘飘的狂妄,在杜甫这种坚定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李白看似洒脱,实则是个孤独的漂泊者,“孤蓬”是他的自喻,没有方向,没有终点,甚至没有固定的形状,随风而起,随风而落,一生如此。而杜甫是个坚定的战斗者,他要反抗黑暗的现实,控诉一切不公,一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所以李白是诗仙,仙人必然不容于人世,孤独的宿命难以摆脱。而杜甫是诗圣,圣人看过了人间一切苦难,心中悲悯,泪眼清澈。
杜甫打动李白的,是那一股活在世上勇于面对一切苦难的生命力量,命运之神并没有眷顾杜甫,他的人生比李白更为曲折,他时时痛苦,同时在源源不断的痛苦中感知生命。这是李白所没有的,他毕生寻找的就是这样一个精神支点,让他能够将灵魂安放。杜甫则在李白身上看到了另一种生命的形式,可以狂妄到不受任何束缚,那么自由美丽,那么纯真热烈,仿佛生命的本真状态就是如此,它能在一瞬间,让世间的一切黯然失色。
李白有多么张扬,就有多么孤独。杜甫知道这份孤独的重量,它让李白痛苦,而他无法分担。杜甫所忧心的,李白也都看在眼里。所以李白才会调侃杜甫,别为了写诗而消瘦了身体,调侃背后是深深的关切。杜甫也总是牵挂着李白,担心他一个人的时候不快乐,常常寄诗来问候。深重的情谊,不受距离和年龄的限制,让两颗同样热忱的心惺惺相惜,情意相通。
人生能得一知心游伴,相携周游四方,该是一件多么幸运而美好的事情。李杜两人漫游了任城,又同去曲阜、兖州、东蒙,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在曲阜,他们一同去拜访了居士大隐范十,在诗中记下了这一段经历。
一个风和日丽的秋日,雁群南度,万里无云。李白与杜甫骑着马,忽然来了兴致,想去拜访一位隐士范十。走到城壕边,秋草茂密,连老马也不认得路了,两人迷失了方向,顾不得一身珍贵的翠云裘衣,在荒草中胡乱穿行,不巧钻入了一丛苍耳中,沾了满身的苍耳。范十见到两人狼狈的模样,都不敢相认了。酒桌上,李白连饮四五杯,酒酣高歌一首《猛虎词》。三人痛饮美酒,尽情欢乐,度过了十天的时光。与李白不同,杜甫回忆这一段日子,是与李白“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愿与李白“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与李白同游的快乐,杜甫无比珍视。
雁度秋色远,日静无云时。客心不自得,浩漫将何之?忽忆范野人,闲园养幽姿。茫然起逸兴,但恐行来迟。城壕失往路,马首迷荒陂。不惜翠云裘,遂为苍耳欺。入门且一笑,把臂君为谁?酒客爱秋蔬,山盘荐霜梨。他筵不下箸,此席忘朝饥。酸枣垂北郭,寒瓜蔓东篱。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风流自簸**,谑浪偏相宜。酣来上马去,却笑高阳池。
——《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相逢虽好,两人却还是要继续各自的道路。秋天,两人在鲁郡作别,他们写诗互赠,依依不舍。这一别后,他们再也没有见面。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赠李白》
李白与杜甫互称的“杜二甫”、“李十二”,是好友之间一种亲热的称呼,数字代表对方在族中同辈排行中的位置。这段携手同游的日子,他们将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都游览遍了。过几日就要别离,不如痛快地大醉一场吧。就在青翠的徂徕山下,两人举杯对饮,远处的泗水,秋波**漾,在一片如此迷人的秋景之中,二人却要分别了,不知下次同游是何时。千言万语尽在酒中,遇上这样的挚友,是人生一大幸事。这样痛饮狂歌,纵情四方的日子,还会再有吗?
分别之后,他们又要像飞蓬一样各自远扬了,漂泊在天涯中,不知将栖息到何处。两人的心中,都是满满的离愁,秋色正好,两人无心赏景。寒冬将至,以后的路却无法同行。往日一一在眼前浮现,快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李白忍住不舍,潇洒举杯,就让我们畅快淋漓地再喝一次酒吧!他想借醉酒来浇去心中的痛苦,仿佛这样就能冲淡别离的伤感。而杜甫只是为李白感到同情,“飞扬跋扈为谁雄”?你这样义气豪迈,实际上心中也有很多苦楚吧,有济世之才却不能施展,我们都是同样的失意之人。
两位大诗人,如同两颗流星般短暂交汇,所发出的光芒,却足以照亮历史的长空。两人余生再未遇到对方这样的知己,尽管别后再无相见,仍旧时时挂念。挥别杜甫,李白独自奔赴沙丘,杜甫南去长安。李白在沙丘望着浩浩****的汶水,绵绵不绝地思念着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寄南征。
——《沙丘城下寄杜甫》
沙丘位于兖州,与杜甫分别后,李白在此居住。没有了杜甫的陪伴,李白感到了冷清。眼中的一切都变得萧瑟荒凉,让他无心赏景。黄昏时分,城边长着高大的老树,在秋风中发出瑟瑟之声,寂寞凄清。这里的酒太薄,让他没有兴趣去痛饮酣歌,就连高歌一曲,也没了听众,只好作罢。与杜甫作别时,他从汶水去了长安,李白望着浩**奔腾的汶水,想象着自己的思情,绵绵不绝地随杜甫南去。曾经的李白,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是“思归若汶水,无日不悠悠”,悠悠逝水,承载了李白的绵绵情思。如今他的思念,有了明确的对象,那便是杜甫。
离开了李白的杜甫,同样感到寂寞。长安之行并不顺利,他深深牵挂着李白,时常寄来诗句问候。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杜甫《冬日有怀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春日忆李白》
如今,我在渭北独自对着春日的树木,而你在江东远望日暮薄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思念。我们何时才能重聚,再次饮酒论诗呢?冬天与春天,杜甫都思念着李白。
李白对于杜甫的影响是深远的,与李白交往后,杜甫的诗风渐渐开阔。在晚年的李白最落魄潦倒的时候,杜甫仍站出来支持他。两个同样孤独的诗人,命中注定一般相遇,相互慰藉着,走过一段温暖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