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随州,李白回到安陆,搬离了许家,在白兆山桃花岩建造了石头房子,开辟山田,远离人间,从此以耕种、读书度日,开始了一段新的隐居生活。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入远构石室,选幽开山田。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
李白的每次隐居,都是虔诚的,愉悦的。他像一个单纯天真的孩童,终于到了梦寐以求的一方小天地,他在山水中发现无限的乐趣,攀登到翠微峰顶俯瞰大地,在高大的树下享受阴凉,看芳草一年四季变换山野的颜色,春风吹动女萝长长的藤条……移步换景,美妙绝伦,他怡然自得,心中充满纯粹的欢乐,就这样安然度过一生,仿佛也没什么遗憾了。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
他在山中读书耕作,喝酒会友,过着神仙般的日子。在山中寻访隐居的道士,与道士把酒言欢,两人意气相投,酒喝干了一杯又一杯。李白喝多了,昏昏欲睡,只好打发朋友先走,他坦率地对朋友说,请自便吧,我要睡着啦。醉倒了依然余兴未尽,招呼友人明朝抱琴来,他们继续开怀畅饮。
李白似乎有一种磁场,能够将周围各种各样的人都聚集到他身边,变成他的朋友。对待朋友,他率真而豪爽,没有丝毫遮掩,喝酒聊天,快意恩仇,一副江湖儿女的气魄,活得肆意洒脱。他的心始终是晶莹透亮的,容易被感动,容易交付信任,好像没有受过任何伤害,没有任何仇恨与悲伤,没有任何不好的事情会发生在他身上。人们自然会喜爱这样的人,天真如孩童,烂漫如小兽,还有一股谁也无法比拟的,上天赋予他的灵气,将他与凡人区分了开来。人们羡慕他的真性情,羡慕他的纯真与勇气。
此时的李白,并不是未经世事的少年。他已过而立之年,有家有室,历经坎坷,仕途失意。一般人到了这个年纪,有了这些经历,便会慢慢地学会收起自己的棱角,让自己变得圆滑些,以便能顺利地融入社会。不会对所有人坦诚相待,不会轻易让自己的野心暴露,学会了虚与委蛇,学会了权衡利弊,掌握种种处世的法则,隐藏真实的自己。但李白并不这样,他顽固而倔强,不肯向这个世界低头半分。始终只愿意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以本真的面目示人。他的人格完整而独立,不需要从外界汲取信仰,所以任何无形或有形的力量都无法改变他。不管他经历多少岁月,多少磨难,一颗心始终是鲜活的,年轻的,如同他的诗一样,篇篇都能触碰到他澎湃的热血,盈眶的热泪。
这一年,李白的女儿降生了,取名为平阳。飘飘****了半辈子的诗人,成为父亲了。
李白深爱妻子,对于可爱的女儿,李白更是喜爱不已。在世人看来,李白就像一阵风一样来去无踪,无牵无挂,神秘而遥远。但这位诗人也是凡人,与所有人一样,对于自己的妻儿,也有亲子之爱,儿女之情。他寄情山水,诗中很少写到妻子、孩子,这类亲情诗只占了他的所有诗的一小部分,也正是这一小部分,让李白变得真实可感,与普通人无异。
鲁迅这样评价陶渊明:“‘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有抑扬,更离真实。”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和“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的也都是李白,他胸中的大爱献给辽阔的自然山水,也献给漫漫宇宙中他的小小家庭,有多么豪情万丈,就有多么细腻温柔,这并不矛盾,这是一个天性浪漫的诗人的两面,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必需。
女儿降生的这一年,李白停下了漫游的脚步,悉心照料这个稚嫩生命。一年时光,女儿开始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李白的肩上,增加了作为父亲的重任,他不得不结束隐居,又开始离开家乡,四处干谒,寻求入仕的机遇。
春天,李白到达第一站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他带着自荐信,去谒见当时颇有声望的荆州长史韩朝中。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与韩荆州书》
李白的第一篇自荐文是《上安州裴长史书》,写得肆意洒脱,豪情万丈,却未能打动裴长史。在献给韩荆州的这一篇文中,他依然不卑不亢,光明磊落,没有一点干谒该有的谦逊与矜持。
李白一开篇便写道,他听闻天下谈士对韩荆州的称赞与敬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荆州善识拔人才,所以士人们不求荣华富贵,只希望能结识韩荆州。李白也是慕名而来,他极力夸赞韩荆州善于选拔人才,盛誉满天下,认为韩荆州定能慧眼识珠,发现他这样的奇才。韩荆州的光环不是李白给的,而是他听闻天下士人评论的,这让他更加坚信韩荆州的识人本领。换言之,李白也是在暗示韩荆州,既然大家都认为你能发现贤才,我这么个人才在你面前,如果你视而不见,那就证明你的眼光也不过如此。
李白的狂妄,是无处不在的。明明是干谒,求人办事,却并不肯向对方低头,极力抬高对方的同时更强调自己的卓越不凡,他告诉韩荆州,他出生于唐代帝王的出生地陇西,少年时期就以剑术和文章“遍干群雄”,“历抵卿相”,有“心雄万夫”的气概,也曾受到王公大人的赞许。他要与干谒的对象站在完全对等的地位上,气概凌云,毫无卑态,简直是在挑战权威了。
他真诚地颂扬韩朝宗,“笔参造化,学究天人”,然后傲慢地表示,如果要测试他的才华,一天写出上万字的文字,他能倚马而作,立等可取。李白张扬的资本是他的才华,既然世人都认为韩朝宗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一经他的品评,便会被认作美士,那么,以李白的才能,为什么还要吝啬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不能扬眉吐气呢?李白的言下之意就是,什么考验我都能从容应对,给我一个我应得的机会,对你来说轻而易举,你没有理由拒绝我这样的人才。
李白相信,韩朝宗如同王允和山涛一样,选拔的人才都能“衔恩抚躬,忠义奋发”,那么李白也必然会在急难之时效微躯,报答韩朝宗的知遇之恩。所以韩朝宗推荐李白,对他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但重点不在于李白怎么设想,而在于他的干谒对象韩朝宗的考虑。李白的才情,韩朝宗当然是看到了,他的张扬傲慢,他也看到了。试想,一个有求于你的人,比你还要高傲,还要不客气,你作何感想?这样锋芒毕露的人经由自己推荐,如果日后闯下祸端,自己如何能逃脱责任?种种现实的考虑,都超出了李白的预期。这封言辞激切、气势雄壮的自荐文,毫无回应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了。
而李白也许并不会明白其中的缘由,他失望而归,认为韩朝宗不是他的伯乐。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对自己没有丝毫的怀疑。如果李白能够在屡屡受挫时反思自己的狂妄,他也许不会走得如此艰难。但他并不会,他把原因归结于属于自己的时机尚未降临,宁愿被怀才不遇的痛苦所煎熬,也不愿意收敛自己的锋芒,向这个世界低头认输。正是这种骄傲,让他成为名垂千古的诗人李白,而不是一位籍籍无名的官员。
——《襄阳歌》
失意又如何?他还有酒。落日将尽,李白戴着山公的白帽子,喝得烂醉如泥,晃晃悠悠骑马而归,小儿见他憨态可掬的模样,拍手唱歌,引来满街人的喧笑。他视而不见,只觉得很快活,高唱着《梅花落》,提起鸬鹚杓把酒添得满满的,高举起鹦鹉杯开怀畅饮。醉眼蒙眬中,襄阳城外碧绿的汉水也变成了刚刚酿好的葡萄酒,清香扑鼻,等着他去大醉一场,要酿出这么多的酒,酒曲快垒成一座糟丘台了吧。喝醉的感觉真美妙啊,历史上的王侯的生活能有我快活吗?人生百年,不过三万六千日,每天都应该往肚中倾倒三百杯酒,才不算虚度。清风朗月都在我的怀抱,我不花一文钱就能尽情享用,名垂青史的意义何在呢?总会被世人所遗忘的,都不如“月下倾金罍”这般快乐而现实。
李白不是借酒消愁,而是享受醉酒的逍遥感觉。醉眼看世界,一切皆模糊,唯有自己在发光,真实地存在着,醉的时候,最为清醒。像是深海里的一尾鱼,漆黑夜空里的一颗星星,四周寂静,空无一物,一个自由的灵魂在起舞。
没有等到韩朝宗的回应,李白转而结识了他的下属县尉李皓,希望能够从他这里获得帮助。这位少府比李白要幸运得多,仕途顺利,青云直上,而李白散尽千金,家徒四壁。
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却秦不受赏,击晋宁为功。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当朝揖高义,举世称英雄。小节岂足言,退耕舂陵东。归来无产业,生事如转蓬。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吾兄青云士,然诺闻诸公。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棣华倘不接,甘与秋草同。
——《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没有喝醉的时候,李白对于自己的处境,还是有清晰的认知的。他颇为轻描淡写地回忆他的青年时期,由于“未识事”,结识了一帮热血豪迈的朋友,四处行侠仗义,慷慨地为他人解难,为朋友两肋插刀,甚至手刃歹徒,侠肝义胆天下闻名。但这些他都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是不足为道的。如今,有了家室,在偏僻山林中隐居。年轻时候为了救济落魄文人,挥霍完了钱财,现在四壁空空,不得不为了生计而奔波,去干谒达官贵人,请求他们推荐自己,结果都没什么回应。李白显然对于自己的年少轻狂没有一丝悔意,虽然一事无成,倒也逍遥自在。现在,他明白了自己已不再年轻,不能再像年轻时意气用事,不知天高地厚了,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委屈一下自己。他虽然处境艰难,但还是很潇洒地对李皓说,我说的这些相信你都明白,就不再啰嗦了。如果你念及我们的兄弟情谊,请你帮我一把,不然老兄我就要像秋草一样随风飘散了。
与李皓分别后,李白第三次到了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在这里度过了夏天,结交了多位友人。友人离开江夏,他为他们送别。
欲别心不忍,临行情更亲。酒倾无限月,客醉几重春。藉草依流水,攀花赠远人。送君从此去,回首泣迷津。
——《江夏送张丞》
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谷鸟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江夏别宋之悌》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余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赤壁歌送别》
宋之悌是初唐著名诗人宋之问的弟弟,身长八尺,骁勇善战,于开元年间历任右羽林将军、益州长史、剑南节度使等要职,后坐事流朱鸢。他在江夏遇到李白的时候,正是被贬至交趾(今河南境内)的途中。
李白看到友人如今落魄的模样,内心悲凉。眼前的楚江水辽阔澄澈,遥遥地与碧海相通,那是友人将要去往的地方。李白举起酒杯,如江水般浩**深沉的情谊,尽在这浅浅的一杯酒中了。即将相隔千里,还请你好好保重。
李白依依不舍地与好友道别,从白天直到晚上,夜晚凄厉的猿啸,代替了白天明媚的布谷叫声。别离终究是到来了,向来豪迈洒脱的李白,想到前方等待友人的命运,泪流不止。他不再是那个曾经年少轻狂的,在别离时潇洒地对朋友挥挥手,说着“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少年了,他在一路的坎坷中慢慢体会到人世的艰难,聚散的无常。友人要去的地方,不是光明的坦途,而是未知的黑暗。他担心着友人,也想到自己依然壮志未酬,心中的悲凉再添一层。两个惺惺相惜的失意人,在这里短暂相聚,挥泪作别,然后各自奔天涯。
离开江夏,李白又去了嵩山,访他的老友元丹丘。在这年冬天,回到安陆家中。
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元丹丘歌》
元丹丘是隐居在山中逍遥自在的道士,李白与他在一起时,也觉得轻松快活,暂时忘却了烦忧。他写诗调侃他的神仙好友,把他写成能朝饮颍川水,暮登嵩山顶,能骑龙升天、横河跨海的神仙。像庄子笔下的大鹏,在宇宙间作逍遥之游。他羡慕着元丹丘能够这般自由,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功成身退,过上像他一样的隐居生活。
李白还有尘世的牵挂和抱负,自然无法成为元丹丘。这一路他走得步履维艰,没有顺遂的时候。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愿望时时激励着他,像是一个虚幻的梦境,时而出现在他的梦中,支撑着他,给他一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