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遇希有鸟(1 / 1)

走过了巴南、巴中,这年冬天,李白计划从三峡去往巴东。行至三峡,被告知不通航,李白被滞留在了巫山一带,在万县停留。他在巫山度过了整个冬天,直到第二年春汛来临之时,才得以离开。

春天,在李白离家一年之际,他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吴指南,他们相伴去往巴东。吴指南与李白一样,是独自出来漫游的。萍水相逢,一见如故,两人结为旅伴,开始向下一站进发。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宿巫山下》

两人离开巫山时,正是阳春三月。桃花灼灼地盛开,被风吹落的花瓣漂浮在绿波**漾的水面。春色醉人,他们却要在最美的三月间离开瞿塘。

昨夜,李白度过了在巫山的最后一晚。梦中依然是凄厉悠远的猿声,让人不知身在何处。李白想起在这里滞留的日日夜夜,航路不通,他的愁思无人倾诉。猿声入梦,更觉凄凉。今天就要离开了,却又有几分不舍。

疾风吹雨,吹向南方。李白站在高山上,凭吊屈原的弟子宋玉,遥想宋玉凭借一手好文章在楚王时期大展身手,他多么希望自己也能通过才华打动君主,一颗心早已急不可耐,却不得不在这里白白地滞留。李白心中弥漫着淡淡的哀愁,是该继续往前了。

沿着三峡乘舟往南,孟春时节,李白与吴指南到达荆门山,眼前的景色变得开阔起来。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此行的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经过了一年多的辗转,目的地终于就在前方不远处。坐在船上,年轻的李白纵情欣赏着沿途的风光。随着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两岸的景色逐渐变化,群山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辽阔平原。江水奔流直泻,仿佛流入了荒漠辽远的原野。如此壮阔之景,让李白的心中充满了万丈豪情。

船行至荆门时,这里水道迂回,江面变得平静。夜晚,明月映入水中,倒影如同从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白天,天空云彩变幻,结成海市蜃楼般的奇景。平静的水面,辽阔的江岸,这一切对于在地势险峻的蜀中长大的李白而言,都是新鲜奇妙的。

随之而来的,是已经远离家乡的孤独感。这一江水来自蜀地,曾经养育他长大,故乡的水跟随他从四川到重庆,再到湖北,不远万里,依依不舍地为他的小舟送行。

漂泊四海的人,总需要一方故土存放自己的一部分灵魂。好似是一只飞上高空的风筝,故乡在那一头,牵着细细的线,让你记得自己的来处,为你留着一个归处。潇洒如李白,也难以逃脱与故土的羁绊。在几十年的漫游生涯中,一想起故乡,他就变得温柔而忧愁。

初夏,李白与吴指南经过荆州,李白在这里也学习了当地民歌。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拨谷飞鸣奈妾何。

——《荆州歌》

正是荆州的麦熟时节,蚕已出蛾,蚕事已成,家家户户都在煮茧缫丝。庭院中,一位农妇正在辛勤劳作,蚕丝细而脆弱,在面前纠缠为一团。她思念着她即将归家的丈夫,心事重重。

夫妻重逢本该是喜悦之事,农妇的心中却不安宁。丈夫返航归家,要途经地势险峻的白帝城,还有现在水流湍急、暗礁林立的瞿塘峡。思绪和手中的蚕丝一样乱成一团,忽然传来了布谷鸟的叫声,农妇暗暗责备自己当初不该让丈夫出行,现在要她怎么办才好?

同《巴女词》一样,李白也是以农妇的口吻写下了这首诗。他同情这位思念丈夫的勤劳农妇,也为她对丈夫深深的爱而感动。如果没有别离,这世上会少很多悲伤的人吧。他为别人的别离之苦而感伤,却不知别离也将降临到他的身上。从三峡一直跟随他的吴指南,他的知心游伴,正一天天地病重了。

离开了荆州,他们抵达江陵,慕名拜访了著名道士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是道教上清派茅山宗第十二代宗师,师事嵩山道士潘师正,得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诸术,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唐朝奉道教为国教,开元年间,司马承祯由道士成为帝王师。开元九年(721),司马承祯第三次奉诏进京,为醉心于道教的皇帝唐玄宗传授法箓。翌年,玄宗在洛阳,召司马承祯随驾。他有着极为高深的道术,为帝王师却无心官宦之途。开元十一年(723),司马承祯厌倦了都市追名逐利的生活,决心回到天台山。行至江陵,与李白相遇。

司马承祯不仅道行深厚,还有着极深的文化修养,后人将他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被称为仙宗十友。他见李白器宇轩昂,气度不凡,十分欣赏,在读了李白的诗文之后,称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宗师的称赞令青年李白激动不已,他深受鼓舞,于是写作了《大鹏赋(并序)》用以自勉。李白以大鹏比作自己,以希有鸟比司马承祯,抒发自己大鹏展翅的宏伟抱负。大鹏的形象,从谒见李邕时的《上李邕》中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到《大鹏赋(并序)》中的“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百川为之崩奔”。这只大鹏彻底脱离了庄子《逍遥游》的母胎,自由地翱翔在天际,它是李白生命意志的彻底觉醒。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已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睹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多将旧本不同。今复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其辞曰:

南华老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之奇言。征至怪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几千里,其名曰鲲。化成大鹏,质凝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凭陵乎昆仑。一鼓一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百川为之崩奔。

尔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层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回右旋,倏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阊阖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象其势,仿佛其形。

若乃足萦虹霓,目耀日月。连轩沓拖,挥霍翕忽。喷气则六合生云,洒毛则千里飞雪。邈彼北荒,将穷南图。运逸翰以傍击,鼓奔飙而长驱。烛龙衔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启途。块视三山,杯观五湖。其动也神应,其行也道俱。任公见之而罢钓,有穷不敢以弯弧。莫不投竿失镞,仰之长吁。

尔其雄姿壮观,坱轧河汉。上摩苍苍,下覆漫漫。盘古开天而直视,羲和倚日以旁叹。缤纷乎八荒之间,掩映乎四海之半。当胸臆之掩画,若混茫之未判。忽腾覆以回转,则霞廓而雾散。

然后六月一息,至于海湄。欻翳景以横翥,逆高天而下垂。憩乎泱漭之野,入乎汪湟之池。猛势所射,余风所吹。溟涨沸渭,岩峦纷披。天吴为之怵栗,海若为之躨跜。巨鳌冠山而却走,长鲸腾海而下驰。缩壳挫鬣,莫之敢窥。吾亦不测其神怪之若此,盖乃造化之所为。

岂比夫蓬莱之黄鹄,夸金衣与菊裳?耻苍梧之玄凤,耀彩质与锦章。既服御于灵仙,久驯扰于池隍。精卫殷勤于衔木,鶢鶋悲愁乎荐觞。天鸡警晓于蟠桃,踆乌晣耀于太阳。不旷**而纵适,何拘挛而守常?未若兹鹏之逍遥,无厥类乎比方。不矜大而暴猛,每顺时而行藏。参玄根以比寿,饮元气以充肠。戏旸谷而徘徊,冯炎洲而抑扬。

——《大鹏赋(并序)》

这只大鹏由北海里的大鱼鲲化身而来,在海岛上脱去脊鳍,在天门展开羽毛。它速度迅猛,胜过春天河水流向渤海,朝阳从树梢升起。它展翅高飞在宇宙之间,高过了昆仑山。每扇动一次翅膀,就能扬起漫天风沙,风云为之变色,五岳震动倒塌,百川冲破堤岸。

它自由地在大地上穿梭,在天空翱翔,高高的脊背像巍峨的大山,扇动的翅膀如同连绵的云,气势如虹,无人能敌。它的爪子周围环绕着霓虹,眼睛里闪耀着日月般的光辉,飞舞盘旋,气吞山河,一切路上的阻碍都被它的气魄所征服,天神也为它开路。山川湖海在它眼中,只是一些土块和盛着水的杯盏而已。就连开天辟地的盘古,太阳神之母羲和,看到它的雄姿勃发,都会自愧不如,发出阵阵叹息。

大鹏当然不能和待在蓬莱岛上、养尊处优任人赏玩的黄鹄相比,它也不屑于学习苍梧山上的凤凰,炫耀自己美丽的羽毛。这些鸟儿要么已被人驯服,要么以为人类服务为己任,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性情,怎能和悠游自得的大鹏相提并论。

这只独立不羁、不受拘束的大鹏,便是青年李白的精神化身。世界辽阔,人生短暂,李白不愿做芸芸众生之一,拥有平淡的一生,他要当能与宇宙比肩的大鹏,以他个人的力量,去对抗庸俗、权贵、不自由的一切,改变这个世界。他的一生,也就是大鹏冲出重重围困,挣扎与反抗的一生。

司马承祯的肯定让李白得到了极大的鼓励,一颗年轻的沸腾着的心,快要冲出胸膛了。他在司马承祯这里,也找到了能够更快让君主看见自己的方法,那就是通过道教。

李白被司马承祯仙风道骨的气质所影响,在这次会面后,两人成为忘年交。李白表示想跟随司马承祯神游八极,“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李白接下来的漫游中,他去了各地的名山,寻访居住在五岳山上的仙人。

这篇充满浪漫想象与豪情壮志的赋是李白的第一篇成名作。

江陵一别后,李白与司马承祯再未见面。但李白仍然深深挂念着这位恩师,开元二十三年(735),司马承祯在阳台观仙化,葬于王屋山松台。天宝三年(744),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李白去山中寻访司马承祯,才得知他早已仙去,无缘再见。在瞻仰了司马承祯生前所做的巨幅山水壁画后,李白睹物怀人,写下了《上阳台》四言诗,亲笔书写成帖,这也是李白唯一的传世书法真迹。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仙人已去,徒留画作在人间。李白望着画中群山巍峨,云雾升腾,仙鹤飞舞,苍松林立,想象着恩师所去的地方,应该也是如画一般的仙境。没能在恩师生前与他再见一面,想到便遗憾不已。人世无常,李白未曾停下漫游的脚步,也在不断地经历着重逢与别离。每一次别离或许都是永别,说着再见的人却不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