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1 / 1)

如果说道教给予少年李白的,是他超凡脱俗的气质与精神的寄托,是他诗中浪漫想象、抒情山水的来源,那么他的老师赵蕤给李白的,则是积极入世,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情怀,是他诗中的对于民间疾苦的同情,对于抱负的抒发。这两股力量贯穿了李白的一生,也让他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挣扎了一生。

这二者少其一,李白便不能成为李白。李白的特别,就在于他与生俱来的气质与道家的契合,却并不甘于道家的逍遥避世。他有精神世界的理想,也有现实世界的理想,但都失败了,因为统统不合时宜。他的叛逆精神,天真直率并不适合政治争夺,忧国忧民终生,未遇明君,他出生在一个太平盛世,这个盛世,没有给李白机会。也正是政治上的失败,让李白成为一个杰出诗人。也许正应了道家的阴阳平衡,失此方能得彼,这是命运的公平。

李白十八岁,听闻梓州三台长平山住着一位隐士,据说,隐士剑术高明,善为纵横学,但视功名为粪土,视富贵为浮云,玄宗多次征召,他都辞而不就。

李白心向往之,慕名前去拜访。

从匡山到长平山,路途遥远,赵蕤见到李白时,这个少年带着长途奔波的劳累,脸上稚气未脱,眼神明亮。赵蕤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孩子,于是收入门下做徒。

在这里,李白跟着赵蕤学习了剑术、道术、纵横术,完成了青年时期对于未来的建构。如同一只雏鸟,羽翼渐丰,学会了飞翔,也决定了要去振翅高飞的那片天空。

李白所要成为的,便是一位才华与谋略兼具的纵横家,在谈笑之间建立不朽功业,安天下济苍生,实现非凡的人生抱负。

赵蕤看中的是这个孩子的天分,这个孩子仿佛就是少年时期的自己,踌躇满志,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模样,为历史上的英雄故事所触动,想要成为和他们一样名垂千古的伟大人物。

唐玄宗继位后,唐朝进入“开元之治”,整个唐朝达到空前的繁荣与昌盛。赵蕤正是在这个时候隐于深山,开始形成他的政治及哲学思想的。盛世带来了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盛世也使人盲目,因为危机被和平蒙蔽,不易察觉,但在平静的河流之下,永远有暗流涌动。

乱世出英雄,相应的,盛世并不是一个适合英雄登台表演的时机。赵蕤或许是早早地明白了这一点,于是甘愿隐居山中,玄宗的征召也不能让他出山。他在等待一个或许终身都不会到来的时机。

虽然拒绝了玄宗的征召,视富贵为浮云,但赵蕤并不是一个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隐士,他时刻关心着民生疾苦和国家命运。在山中日复一日的隐居中,赵蕤想要探索历史兴衰的规律,探讨治国济民的道理,希望能使国家根基得到巩固,社稷长治久安。他的思想结晶就是《长短经》。

赵蕤回顾从春秋以来至唐代的中国历史,透过历史上的兴亡治乱,来把握处于不断变迁中的历史的脉搏。他继承了历史上进步的政治思想及古代《周易》的阴阳对立,对诸子百家进行深入研究,博采各家之长,提出了他的政治主张。这部十万言书涉及了历史上的诸多著作,如《论语》《老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孙子兵法》等,内容包括政治、哲学、军事、法律等多方面,《长短经》也有“小《资治通鉴》”之名。

虽然内容丰富博杂,但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论王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长短”就是是非、得失、长短、优劣的意思,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长短经>提要》说:“此书辨析事势,其言盖出于纵横家,故以‘长短’为名。”它汇集王霸谋略,让统治者能以史为镜,坦然应对得失。

赵蕤精通纵横术,所谓纵横术,据称为战国时期鬼谷子创立,它从趋利避害的角度,研究利益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重在陈述利害、游说君主的辩才方法。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所使用的谋术统称为纵横之术。纵横即合纵与连横,合纵是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一个强国,如苏秦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联合六国抗秦,抵抗强国对弱国的兼并;与合纵相对的是连横,连横是一个强国与敌对集团的一个或几个结成一个或多个联盟,达到瓦解对方,各个击破的目的,如张仪和秦国,拉拢强国进攻弱国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解释,纵横术就是在游说中抓住别人的弱点,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李白前十八年的人生中,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在道教发源地长大,爱去深山寻访神仙,所有的经历都预示着他不平凡的一生。也许那时的李白已经开始思考,他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该如何度过这一生,却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仿佛是上天注定一般,十八岁,他背着行囊独自来到长平山下,成为赵蕤的弟子,人生的轨迹在这里悄然改变了,道路的前方是平坦大道还是荆棘遍布,十八岁的他一无所知,而这是无法回头的选择。

命运降临的时候,从来不会询问人是否做好了准备,是否能接受,它只是在某个时间点,把人放到了某个处境,等到多年之后回忆起来,只记得那天照入山林的阳光,灿烂得像是去寻访神仙的那些日子,一切并无任何的预兆。这时开始,少年的梦里,有了金碧辉煌的宫殿,有了雄姿英发的英雄豪杰。

赵蕤将自己的纵横术以及《长短经》悉数教给了李白,李白天资聪颖,很快就能融会贯通。在赵蕤的《长短经》中,变幻莫测的“时运”几乎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李白对此深信不疑,他舍弃了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道路,决心与赵蕤一样,隐居深山,“遍干诸侯,历抵卿相”,显示自己的才华,最终得到皇帝的赏识。

从一个小人物,一夜间名扬天下,成为李白毕生追求的梦想。“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在李白后来所写的《鞠歌行》中,依然能看出赵蕤对他的深刻影响。他歌颂着历史上大隐隐于市的小人物,他们大多没有显赫的出身,也没有积极地为了获得功名参加科举考试,在刻苦钻研了政治、军事、安邦治国之道后,似乎遗世独立地隐藏在角落,隐居深山但知晓天下局势,对于历史的风云变幻有着独到的见解。等到终于被伯乐发现,才会出山从政,辅佐君主,以他们的卓识改变历史的走向,姜太公如是,诸葛亮亦如是。

从李白的诗文中,很容易看到纵横家的风采。时而慷慨激烈,时而感人至深,豪迈雄浑,高昂奔放,显示出积极的人生态度与远大的志向。即便是李白在仕途屡屡受挫的时候,这种强烈的愿望,仍然时刻激励着他。

我们每个人,都是同样地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会拥有短暂的一生,但慢慢地,有些人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平凡。他必须要去实现什么,去证明什么,留下自己在这个世界存在过的痕迹,或是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这个世界,仿佛不这样,人生就是白白流逝了一般。李白就是这样的人,他不甘当一个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他想要活得轰轰烈烈,建立一番丰功伟绩,在史书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光辉灿烂的一页。

拥有不平凡的梦想,对于少年时代未经世事的人而言,是容易的。但在历经了挫折与磨难,依然坚信不疑,不曾放弃的,这类人并不多。李白就是如此,像是去完成一个与生俱来的使命一般。只是,他们能否实现自己的抱负,除了自身的不懈努力,还需要借助时势,否则,便可能如同姜太公一般,直到70岁依然一事无成,72岁时才被姬昌发现。

在李白的年代,读书人实现自我的最佳也是唯一的方式,便是从政,用自己的才能辅佐君主治国,使得国家兴旺强盛,人民生活太平。远大抱负上升成为家国情怀,诗人的细腻情思,掺入了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凭借一己之力,做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小浪花。也许这朵浪花,并不能改变河流的走向,却能让河流出现一点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