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的现代化(1 / 1)

《新闻周刊》认为中国的军队正面临新的革命。1991年1月,当美国人的炸弹向伊拉克倾泻时,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对多国部队的进攻进行了现场报道。在5个时区之遥的北京,CNN的战场报道吸引了一批热心的观众。对中国人来说,海湾战争所展示的是21世纪的武器装备和战法,它以最生动、鲜活的方式反衬出了规模庞大的中国军队的落后。灵巧炸弹、灵活的指挥与控制以及天衣无缝的高技术战争,震动了中国的领导层。由此,他们发动了一场旨在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水平的运动,中国军方挂在嘴边的新词变成了“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国现正以购买的方式,尽快地向高技术超级军事大国迈进。有一点正在令华盛顿愈发寝食不安,那就是中国如何改进、重组其规模庞大的军队。

高技术国防战略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2年底中国军队领导层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即国家的战争机器——军队应该适应高技术战争准备。中国认为海湾战争是下个世纪不可避免的武装冲突样式。因此,一直在大规模研究海湾战争的经验教训,并将其研究重点转到近期国防需求的实际问题和具体事例、方案上;研究的深度、思想的自由度、参与研究者从高级军官到普通士兵的范围广度,在中国军队的历史上前所未有。

研究海湾战争有助于军事科学思想进步。从海湾战争中得出的主要经验教训是:电子战对整个战争的结局具有决定性作用;高技术武器是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关键;空军力量、海军力量是现代化战争中关键性的武装力量;快速反应、快速部署是综合能力的衡量标志;后勤供给能力与实际战斗力同样重要。

中国制定了有远见的高技术国防战略。首先,高技术国防战略不仅仅是军事科学思想的进步,还能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其特殊意义是:它具有远见卓识,将其目标瞄向下个世纪的战争;它能推动武器装备的发展,进而使中国军队获得扩充实力的能力。

其次,实施高技术国防战略的条件是经济持续增长。这个问题极为重要,中国共产党已看到了苏联的垮台,并一直谨慎地避免重犯苏联“国防冲击经济”的错误。因此,当迫切要求推进某些关键领域的武器装备发展进而要求增加军费预算时,中国军队总是合理地将军费集中用于某些突破性项目,而不是全方位地发展军事建设。

最后,高技术国防战略还是驱动全民族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力量。

实施高技术国防战略的着眼点主要是:新武器发展计划;国外采购与扩大预算;空军现代化建设。

当前,中国正在实施一项既定的无期而庞大的军队现代化计划,致力于改变在武器、装备、作战理论和训练等方面长期存在的落后局面,增强其作战能力,以应付普遍存在的潜在的威胁和实现其长久的现代化夙愿。虽然也许需要10年才能初见成效,但这一现代化规划已使常规的国防开支、采购国外的先进武器系统和研制国产新系统有了极大的增长,改善了固有武器系统并且在部队训练、战备、力量投送和合成兵种作战诸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这些及其他方面的进步已引起了亚洲和其他地区对不断增长的中国军队作战能力的关注以及对地区政治和军事稳定性、地区经济继续增长和亚洲海上航道安全的影响。这类关注反过来导致决策者和战略学家要问:中国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和何种方式来建设一支强大且具有相当投送能力的现代化军队?

这些都是不易回答的问题。近年来国防开支水平和武器装备完善的本身并非是一种表明中国军事现代化努力趋向的可靠迹象。尤其重要的是,人们不应设想,中国军队现代化经过5至10年,在质量和能力方面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且还需要将强大现代化的部队投入战场的能力,因而国防和技术完善的开支会继续增长或一直保持在高水平。

许多因素都将影响中国军队实现现代化规划的长期进程和范围,最显著的是:1.中国军政高层领导对军与民发展次序的决策;2.经济、技术和结构上各种“目标”对其的制约;3.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反应对其的影响。其中有些是主要的,也许会长期存在,并妨碍中国实现军队现代化的目标。影响最大的也许是第一和第二个因素。特别是任何对中国真正获得有效武器装备的能力具有实际意义的评价,都必须考虑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需的资源和技术的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