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对岸的警报(1 / 1)

随着双方走近,小小的台湾的繁荣能成为大陆改革中民主的榜样吗?《纽约时报》的记者观察试图看清这一问题。

“小辣椒往往是最辣的。”这是3月台湾领导人李登辉对一青年团体讲话时引用的中国谚语。把谚语用于今天的新形势下,这里提出一个难题:台湾从独裁统治演变为经济发达并享有一定民主的地区,它的进步是否能成为北京的一个榜样?

这个提议是可以争论的,虽然不是在北京。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并列为亚洲经济发展新四强,虽然对大陆来说,台湾只不过是第23个省。外交上,台湾很孤立,只与29个国家保持有正式外交关系。经济上就不同了:台湾有820亿美元外汇储备,人均收入达1万美元以上,在世界上列第25位。199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530亿美元,列世界第14位。台湾与美国和法国签署主要军火协议,并且与中国大陆同在为加入世界关贸总协定而努力。这对于一个只有2000万人口的岛屿来说已经相当不错,而大陆有11.7亿人口。

即使李登辉政府已停止过去反对北京政府的宣传,普通民众则直接把“台湾经验”的信息带到大陆。认证会计师Jaung Kwun-ming一年数次赴大陆福建省免费为同行讲学,讲解资本主义股市交易、税金冲销。学生们似乎对他所讲的台湾实例更感兴趣。台北市经济学家兼出版商查尔斯.H.C.高已经在大陆高校做过关于台湾经济发展的数十场报告。今年7月,高将主持在江苏省召开的一个两天的会议,会上两位台湾著名企业家将做主题演讲。

专家学者还不是唯一把这一信息带到大陆的人士。台北城市大学学者说:“台湾在近几年中有400万人到大陆观光旅游。他们带去了大量的礼物送给亲友,还有许多钱。他们的富有和休闲旅游无疑给大陆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所接触的人会问自己:‘我们为什么没有这一切?’”

在蒋介石率领其200万国民党军队逃到台湾之后的这些年中,台湾与大陆就几乎都是对方的镜像。像大陆一样,台湾经济也是政府控制的:在20世纪50年代,国营公司,如垄断型的台湾糖业公司,一家公司即占全岛工业产量的95%(现在只占5%)。

50年代,蒋介石政府制定了两项经济新政策,促使经济起飞。一是土地改革运动,使农民占有生产资料,并大大增加了购买力。另一项是与工商业界达成的协议,大体上就是你们一心一意挣钱,我们负责政治事项。

这两项政策都意在抚慰台湾当地人,他们把国民党残兵败将视为外来少数派。最终或许也是不可避免地,经济自由化逐步渗透到政治领域。1988年,蒋介石的儿子和继承人蒋经国发起了谨慎民主化运动,包括宣布反对党的合法化。他还指定在台湾出生的李登辉作为政治接班人。在1992年大选中,主张台湾独立的反对党民进党获得31%的选票。2月,李登辉任命台湾籍人省长连战接替退休的郝柏村将军任行政院长。

在经济方面,台湾已没有什么奇迹可言。台湾岛内只有一家企业——中华石油公司——通常被列入《幸福》杂志每年公布的世界级500家大企业。其余绝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其中许多依然是家族式经营的作坊式企业。政府放弃对公司的拥有权,用税收作杠杆来鼓励对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工业行业投资,如计算机工业。国家经济计划作为指导性而非严格的强制性规定。台湾经济计划以4年或6年为单位,不用大陆5年计划的标准。

前任经济金融部长李国鼎是60年代和70年代台湾经济增长的主要承办者。他现在相信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投资办好教育,学校培养出一代代的技术工人、经理和科技人才。遵循中华民族的传统,进入重点学校要经过全国统一考试,这样一来,知识精英阶层中也包括许多出身贫苦家庭的子女。36位政府部长中,21人有博士学位,5人曾担任过大学校长。

面向未来,一些台湾专家相信,大陆也将经历与台湾相似的压力和紧张关系。专家还认为,北京将最终给新生的工商企业者更多的旅行自由,放松外汇管制。正如台湾那样,工商界在大陆将成为不同意见者,他们支持那些维护他们的特殊利益的政界人士。

出版商查尔斯与许多人观点相同,即20~30年内经济力量将会导致台湾与大陆统一。他认为,台湾最好的策略就是在大陆投资,与大陆进行贸易往来,因此成为“大中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这一设想,台湾和香港能向“大中华”提供资本、管理、市场经验、国际观等,他们实际上已经这样做了。

大陆官员坚持,台湾的模式并不适用。他们强调台湾经济发展的阴暗面——无止境的高消费热和污染。

西方的外交和经济学界人士普遍认为,双方是否仍在酝酿继续对峙下去。他们注意到,在内地与台湾于今年5月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一次官方会谈中,虽然会谈的议程只商讨犯罪及走私等次要问题,但会谈总要涉及更大范围的问题上。北京和台湾都没有提出关于统一问题的明确时间表,耐心是中国人典型的美德。实用主义也是的——大陆与台湾间的迅速增长的贸易关系不用很长时间即可使双方事实上的相互依存形势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