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几个月前对中国进行的国事访问被定位为现代外交行动。这次外交行动被舆论界炒作为结束中苏30年对峙局面。1990年5月初,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李鹏对苏联为期4天的访问一方面推进了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之间貌似升温的友好趋势,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加深了两国在意识形态上日益明显的分歧,在某些方面,这种分歧比去年5月要突出得多。
李鹏是自周恩来1964年之后第一位访苏的中国政府首脑。与其他各级代表团官员一起,李鹏为中国同苏联达成了解决6个问题的6项协议,内容从两国在7000公里长的共同边境上军队部署问题到太空研究领域内的合作均有涉及。在两国都存在为时近一年的国内不稳定的情况下,双边关系基本上保持在正常的轨道上。正如李鹏总结的那样:“去年,在戈尔巴乔夫总统对中国进行历史性的访问期间,我们有两句话:捐弃前嫌,开辟未来。现在我所做的访问就是要为‘开辟未来’铺平道路。”
中国从来没有公开批评过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新思维”。但是私下里,北京方面并不认同某观点。
李鹏总理在访问中尽量避免表露出类似的情绪,相反地,他还找一些颂扬性的话来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李鹏总理说,与苏联领导人探讨使他更加确信,这种改革仍旧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他进一步指出:“每一个国家都有权力决定自己建立社会主义的方式。”在谈及东欧国家时,李鹏说:“现在说它们脱离了社会主义还为时尚早。”但是,就算它们真的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仍将与它们保持外交关系。
戈尔巴乔夫仍旧自诩他的改革为“第二次共产主义革命”。在明确提到脱党行为和民族主义的分裂情况时,他宣称改革进程一定要坚持“主流改革与合法改革”。
几项协议中最主要的是双方共同在边境裁减军队的议案,双方约定由目前苏联驻军50万,中国驻军65万的状况改为“正常的睦邻友好关系所需的最少量”。虽然为李鹏访苏所做准备工作中的多次协商长达几个月,但边境驻军确切的数目限额仍未能得出。
这次还有另外两项协定得以签署。一个是中国向西伯利亚远东市场销售价值3亿3600万美元的商品,作为交换,苏联要为中国建立两个核动力系统。另外一个协议是中苏合作进行太空开发,甚至向来不愿意在外国太空研究队伍中派驻人员的中国这一次也将派人加入苏联的宇航员小组。其他的两个协议是关于经济合作和外交磋商的。
总的来说,李鹏的访问没有使中苏关系比去年疏远。在意识形态上,估计两国目前所能做的就是保留各自的分歧意见。中苏的军事关系相当稳定:双方均削减了武装力量的规模,当然这样做多半是出自经济原因而非外交协议的规范作用。双方的经贸交流正处于上升状态,但交流量分别占中国和苏联的4%和1.5%。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荣誉教授道克·巴尼特评价这次所签订的一系列中苏协议说:“这些是会给中苏经贸合作带来缓慢的发展,但在它们发展关系的道路上会出现阻碍。”他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两个国家都迫切需要向西方要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科技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