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进场,几天后“长征2F”运载火箭也到了。这次任务计划要在年内发射,因而测试程序安排得十分紧张。好在基地准备工作做得充分,从产品进场的第二天开始,就以精密的计划、精心的指挥、精准的操作,有条不紊地按照计划网络图一项项往下进行,十分顺利。不过,对于经历过无数导弹卫星发射历练的东风人来说,不满足于顺利,而是要在鸡蛋中挑骨头,在顺利中发现隐患。为此,宾雪松副司令对发射测试站的官兵指示,要“翻箱倒柜找问题,挖地三尺查隐患”。陀螺平台专业组长张起宏在安装Y陀螺时,用他的火眼金睛,在地板上发现了一丁点只有小镊子的尖头般大小的杂物。他立即叫停操作,经过严格检查,发现Y陀螺内环锁凸轮上有了缺损。如果此问题不发现,很可能在飞行时出现断裂。运载火箭在进行系统匹配检查时,遥测专业组长邓如凡发现有一路信号出现异常,经过对箭上测量通路逐一检查,一条电缆一条电缆地测试,一个插头一个插头地查看,一根插针一根插针地测量,最终查到罪魁祸首是一根电缆上的一个插头有一根插针弯折90度。在进行火箭电爆管检查时,周晓昕拿着8枚电爆管反复察看,总感到插针的粗细不均匀,其他两位操作人员察看也感到有问题。电爆管是火箭上最重要的器件,若是有问题的话,飞行中运载火箭分离时爆炸不均匀或某一个不爆炸,肯定会造成飞船发射失败。他们把问题反映到站里,卜溪望站长反映给宾雪松。宾副司令到了现场用肉眼一看,也感到插针粗细好像不一样。不过,他知道肉眼不能作为检测仪器,指示基地计量室对插针进行精密测量。结果出来了,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不影响使用。这一圈下来,看似“无用功”,但宾副司令对他们这种精益求精、严之又严、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的作风,给予很高的评价。
2002年12月20日,宾雪松一觉醒来已是零晨4点,他趴到窗户上往外看,只见窗外白茫茫一片。真的下雪降温了!昨天下午指挥部会上,气象室亓主任汇报昨晚要下雪,温度降到零下30度。按照原定计划安排,运载火箭和飞船要于今日垂直转运到发射区,但因为气象原因,指挥部昨日取消了转运安排。
宾雪松心急火燎地穿上棉衣,戴上皮帽,走出家门,踏着厚厚的积雪,直奔气象预报厅。此时气象室亓主任正带领预报员分析情报资料,一个个眼睛熬得通红。宾副司令见到迎面过来的亓主任,劈头便问:“天气怎么样?”
亓主任说:“昨晚下了一场多年罕见的大雪,降水量达到13毫米,温度骤降到零下32摄氏度,创造了近30年来的最低温度。”
今天转运显然不现实了。宾雪松问:“要几天气温才能上升到零下20度?”发射条件中有一条不能在零下2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发射的要求。
亓主任说:“根据以往天气变化的规律,如果不再下雪降温的话,有10天就可以。”
宾雪松听明白了。他拿起电话,向弓司令作了汇报。
“知道了。”弓司令一早起来看到铺天盖地的大雪,早已心中有数。昨天他在指挥部上就明确地说了,不管气象预报准不准,都要重新研究下步计划,因而他没有像宾雪松那样显得惊惶失措。他淡淡地交待了一句,“通知各系统的老总9点到气象室。”
吃完早饭,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平一春和总设计师竺尔生最先赶到。进到预报室,他们就逮着亓主任问个不停。8点30分,飞船系统总指挥麦家骏、总设计师祁华卫和副总设计师苗歧敏也来了,随后其他系统的总指挥、总设计师均相继到达。
弓司令最后到场。他发现各位老总都来了,笑着说:“来得都很早呐,看来大家都很关注这场大雪。”说完看了看表,比通知时间还早11分钟,他望了大家一眼,“已经下大雪,就用不着焦急了。俺先给大家通报一下马大总师的病情。”
“没有危险吧?”大家都十分关注马大总师的病情。
“刚接到电话,手术很成功。301医院说,假如晚送来几个小时,马大总师就会有生命危险。”
听到弓司令的话,大家总算放心了。三天前,一直在现场忙碌的马大总师吃过晚饭后,感觉胃部不舒服,睡觉前疼得直冒汗,只好送到513医院就诊。柯院长诊断为急性胆结石,病情严重。随后赶到医院的弓司令听了后心里一惊,马大总师是“国宝级”的人物,是载人航天工程的顶梁柱,万一有个闪失,后果不堪设想。他指示柯院长一定要确保马大总师万无一失。柯院长说,最好转到北京治疗,转院前只能保守治疗,但需要一种特效进口药,酒泉医院有。弓司令给酒泉办事处林主任打电话,令他连夜搞到送进来。林主任敲开酒泉人民医院大门,药房负责人在睡梦中被他叫醒。取到进口药品后,林主任星夜驱车200多公里,天亮前将药品送到513医院。马大总师服用后,病情有所缓解。弓司令不敢大意,联系上在基地进行测控系统校飞的飞机,将马大总师小心翼翼地送到北京。弓司令一直惦念着马大总师,刚才接到电话才松了口气。
“马大总师总算死里逃生了。”弓司令用了一个十分沉重的词说完了马大总师的病情,转而说,“俺们却遇到了倒霉的厄运。先让气象室讲讲情况吧!”
亓主任简要地汇报了目前的天气实况和未来10天天气变化态势,最后给出结论是:今天早晨的天气实况为零下32摄氏度。预计未来的天气趋势是每天有微小升温,到月底可升到零下20摄氏度。
平一春听完后,焦急地说:“每天才升1摄氏度!”
亓主任笑着回答说:“因为天气仍然维持在这种寒冷的温度场中,没有明显的暖流影响。”
宾雪松问平一春:“你的运载火箭就不能放宽点温度条件,为什么非卡住零下20摄氏度不放?”
平一春说:“我们已经放宽了,原来提的是零下10摄氏度。最后咬咬牙,放了放血。”
宾雪松说:“这我知道。你们最初提的是零下10摄氏度,我们和你们辩论,你们最后才放宽到零下20摄氏度。这说明你口袋里还有余量。你为什么不把口袋里的余量全部拿出来呢?”
平一春说:“早已掏光了,哪里还有什么余量?”说完,他特意站起来,把口袋朝外翻了翻。这一动作惹得在场的人忍俊不禁。
“我不跟你说。”宾雪松转而问竺尔生,“竺总,我问你,现在能不能发射?”
竺尔生连连摆手说:“不能。发射时绝对不能低于零下20摄氏度。”
“你们研制的导弹型号,给出的作战指标是零下40摄氏度到零上40摄氏度。那怎么说?”宾雪松紧追不舍。
平一春抢着说:“别忘了现在是运载火箭。”
宾雪松说:“但也不要忘了,不管是运载火箭还是导弹,用的都是相同的推进剂。”
平一春说:“宾司令,用途不同,结论就不同。打仗的时候是争分夺秒,现在试验没有时间限制。要是说现在是打仗,如果不立马发射,国家就要灭亡,那我举双手赞成立即就打。”
宾雪松说:“说来说去还是有这种可能嘛。”
平一春反问道:“我也问你,时间长点,有什么影响?”
宾雪松说:“当然有了。现在测量船队已经出海,多一天就多消耗10万美元。”
平一春不屑一顾地说:“国家还在乎这么点钱!把那些腐败分子贪污的钱拿出来,绰绰有余。”
宾雪松瞪了平一春一眼:“别扯远了。反正呀,我看不必死抠零下20摄氏度。”
平一春反驳说:“当然要抠了。早已协调好的发射条件,不能说变就变。”
宾雪松说:“‘神舟四号’飞船发射,中央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写进了全年工作要点,我们要是不能在年内发射上去,就没有完成中央赋予的任务。这才是问题的要害。我的院长同志!”
平一春才不买这一套呢,他嘿嘿一笑说:“年底打上去嘛,当然好,关门红。元旦后打上去嘛,也很好,开门红。不是吗?我的司令员同志!”他学着宾雪松的语调,回敬了一句。
“中国人的词汇多,都能自说其圆。”弓司令听了平一春的话,哈哈大笑,脱口说了自创的成语。“不管是关门红还是开门红,只要红就是好事。既然运载火箭坚持零下20摄氏度作为发射条件,那就等吧,毕竟低温发射有很大风险。大家还记得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爆炸事故吧,那就是因为一个O型密封圈低温失效,导致燃料泄漏起火爆炸,7名航天员‘报销’了。同志们,虽然不是俺们的事,但搞航天发射的人都要牢记那次事故的惨痛教训。现在是三九严冬,无论怎么说,这次只能在低温条件下发射了,总不能等到明年开春吧!各系统回去后好好预想一下,特别是基地的同志,一定要做好预想预防工作,低温发射有什么隐患?怎么解决这些隐患?假如要在零下20摄氏度发射,什么时候转运最合适?总之,要做到一声令下即可转运,转运过去即可加注,加注之后即可发射,中间不能有任何卡壳。”最后他说,“今天就是给大家通通气,让大家知道这一严重情况,不做结论,最后决策由大指挥部定。”
发射测试站站长卜溪望不是“神舟四号”任务指挥部成员,因为他的级别差得太多,但因为他的岗位重要,一般都列席指挥部会议。2002年12月24日下午,他又一次列席了由总装备部长任指挥长的大指挥部会议。会议在基地第一招待所小礼堂举行,指挥部成员审议了各系统的汇报,听取了天气预报,最后审慎地决定25日转运到发射区进行加注,待机发射。
卜溪望第一个走出会场,钻进了早已等候在门口的越野车。上车后,他问花参谋长:“通知了吗?”
花参谋长说:“人员已经集合完毕。”原来,今天全站官兵要举行一次警钟长鸣警示会,也是转运加注的动员会。
说到警钟长鸣,不得不回过头来再说说2000年12月31日“神舟二号”任务时那次撞击运载火箭和飞船的事故。虽然“神舟二号”飞船最终发射成功了,然而卜溪望作为测试发射的第一线指挥员,事后深深自责。“神二”任务后的大半年时间,只要有空,他就想这个问题。他亲自查阅资料,把案头的一本基地出版的《简明航天史与航天大事记》快要翻烂了。他把基地40多年来所有试验任务中发生的事故差错罗列出来,进而把美国、苏联(俄罗斯)、欧空局、日本、印度、巴西等国外航天发射中的事故差错也搜罗进来,进行分类整理,加以分析研究,从中寻找事故差错的规律。他分析后发现,全站每一次试验任务中能够造成事故的环节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可以说参加任务的每一个人、每一个项目、每一个时段、每一个动作,都可能发生事故,都是一个事故环。当事故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事故链时,就肯定发生事故。他从事故链的剖析中发现,在诸多事故环中,只要阻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就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卜溪望着手进行阻断事故环的研究,制定从思想上、作风上、技术上预防事故的措施。技术训练中,他要求指挥员和操作手吃透操作对象原理,熟记操作规程,上岗前进行严格考核,不达标者不准上岗。试验作风上,重申以往试验任务中的有关规定,并针对飞船任务中出现的新情况加以补充完善。思想认识上,要使每个参试人员都打上预防事故差错的鲜红烙印,人人防事故,时时防事故,处处防事故。经过一番思索分析研究,卜溪望写就一篇《论飞船发射试验中的事故及其预防》的论文,印发全站参试人员阅读。他还组织机关人员编写出《预防试验事故差错手册》,把搜集到的国内外有关导弹卫星飞船发射中出现的事故差错180例附上。下了如此一番工夫后,卜溪望和管政委商量,召开一次党委会专门研究预防事故差错的问题。会议决定把12月31日作为发射测试站的“站耻日”,建立警示碑,铸造一个两米高的“警钟”悬挂其上,镌刻碑文,竖立于进出发射场必经之路最显眼地方,做到警钟长鸣,知耻后勇,永志不忘,并规定每年的这一天集合全站人员,到此“敲警钟”。“神舟四号”任务马上就要转场,而且遭遇了几十年一遇的低温加注发射,因而在预防事故差错上更要严之又严,慎之又慎,为此,站党委决定提前在今天“敲警钟”。
想到此,卜溪望催促司机:“开快点!”
“站长,最近军务处查得紧,场区时速不能超过20公里。”司机侧过身苦笑着对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卜溪望说。
“死教条。”卜溪望发了句牢骚,“运载火箭早已超过第一宇宙速度了,我们航天路上的车辆却是老牛拉破车。”
司机回答说:“我要是开快了,马上就会扣我的驾驶证。”
就这样,不到10公里路程走了半小时。
此时全站人员已经集合完毕,看到卜溪望下车,值班参谋用洪亮的声音,大喊一声“立正”,然后跑步到卜溪望跟前敬礼报告:“站长同志:发射测试站全体官兵集合完毕,请指示。值班参谋司发军。”
“稍息!”
“是。”值班参谋跑回队伍中央,下达了“稍息”口令。
卜溪望走到队伍中央,运足气力,大声说:“同志们!”
队伍唰的一声,由稍息变为立正。
“稍息。”队伍又是唰的一声,成了稍息姿势。
卜溪望用高亢的声音说:“刚才任务指挥部已经决定,明天进行垂直转运,决战就要打响了。”接着卜站长简要地说了这次任务在低温发射的困难,分析了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重申了最后加注发射阶段的注意事项,提出了站党委决胜“神舟四号”的目标和战斗口号。最后,卜溪望提高了声音发问:“同志们,还记得两年前的12月31日的事故吗?”
“记得。”全站官兵齐声回答。
“记得就好。要永远记住站耻之日。知耻者勇,知耻而后无敌。前段时间,我站的各项工作做得很好,但是,最后这几天才是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候。在这滴水成冰的日子,我们要完成垂直转运,临射前检查,加注发射。每一步都很关键,哪一步没做好都会前功尽弃。同志们,我们发射测试站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历史,我们还要再立新功。宁可掉几斤肉,冻掉一层皮,也要把‘神舟四号’发射上天。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
1000多名官兵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卜溪望运足气力,最后下达了震撼人心的口令:
“警钟长鸣!”
全站官兵齐声复诵:
“警钟长鸣!”
卜站长、管政委、金总师以及各技术室、营、中队的代表共10人,出列走向警钟,10双手紧握碗口粗的木槌,随着站长的口令,用力敲击警钟。
“当!”
“当!”
“当!”
浑厚深沉富有穿透力的钟声,久久回**在发射场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