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寻找“转世灵童”(1 / 1)

正当王志纲要为他的“泛地产战略”寻找更广阔的试验场时,一个“转世灵童”找上门来……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王志纲自1994年从新华社下海,成立了王志纲工作室。几年来,王志纲率其工作室走南闯北,先后为数百家企业与项目提供了策划咨询服务,其所涉及的领域日益拓展,策划方法论体系初具雏形并日臻完善。在策划间隙,偶尔也接受一些城市的讲学邀请。

1999年7月中旬,王志纲应邀到杭州讲学。演讲结束后,一个青年人冲进重围,诚恳地邀请王志纲到杭州新的旅游景点去转一转。生性好奇的王志纲欣然应允,不料从此便落入了对方的“圈套”,坠入“情网”而不能自拔。

原来,这个年青人是宋城集团广告公司总经理邱晓军。听说王志纲来杭讲学,便专门来一见高低。听完王志纲的演讲,心悦诚服,于是设计诱王志纲上钩。

王志纲一边游览宋城集团开发的主题公园,一边听邱晓军的介绍,果然十分感兴趣,心中也暗自称奇,很是欣赏宋城背后的这位企业家的才华与魄力。

其实,此时的黄巧灵正躲在公园的一间办公室里,暗自关注着王志纲的一举一动!事后,黄巧灵坦白地说:“哈哈,我明知王志纲来,但听人说王志纲很‘傲’,所以我也矜持了一下。”

王志纲游毕,邱晓军问道:“王老师能否与我们黄总见面一叙?”

王志纲笑曰:“有必要吗?”

邱晓军答道:“我们黄总说,‘我相信只要王志纲看过了我们的项目,就一定会动心的’。我想是这样吧?”

王志纲听后不禁开怀大笑,心想:“此人竟如此自信,似乎与我神交已久!”

看了宋城的项目,王志纲感到了一些与自己的策划思想暗合的东西。

熟悉王志纲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人。其工作室的策划也有着与众不同的风格与目标追求。当一些人纷纷效仿国外大型咨询顾问公司的产业化路子,将策划公司办成标准化、模块化的快餐式公司,主要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时候,王志纲还是坚持走个性化路线,不求最大,但求最好,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注重社会效益,追求策划项目的社会价值。所以,在大量的找上门来的项目之中,王志纲一直在寻找那些对行业和区域发展更具示范性和引爆价值的项目,希望通过一个项目的成功,引爆一个新的产业或将行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一花引来万花开,唤起民众千百万,从而实现其策划的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所以,当众多的企业、策划人和专业人士纷纷跟进一个已经成型的领域和事业时,不安分的王志纲可能又在寻找下一个引爆点和创新机会了。这也正是王志纲为其工作室定下的“引领市场潮流,享受冲浪乐趣”的市场定位和文化理念。

想当初,王志纲的“碧桂园神话”开辟了中国房地产开发与策划的新纪元。此后,众多的广告公司、代理公司及文化人纷纷涌入策划这一领域。于是,许多人言必称“志纲”。但时过境迁,“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智之虑者,必见敖于民”,正当王志纲用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把“策划”这两个普普通通的字眼演绎得风风火火的时候,也有很多人不服气,当然更多的是靠嘴皮上的功夫。对于这种时不时的小打小闹,生性豁达的王志纲早就习以为常,往往一笑了之。

实际上,正当有些人指着王志纲多年前的作品评头论足的时候,他带领着他的工作室,早已是“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古人云:“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人生对于王志纲来说,是一次次成功的叠加,而不是一次次的重复。

在王志纲看来,纵观中国几千年的知识领域,往往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学”,一个是“术”。所谓“学”,就是高楼深院里搞学问的人。他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自成一家,自成体系,自圆其说。中国自古就不缺少经邦济世之学,也不缺少孤影青灯含辛茹苦治学的人。学而优则仕,学本身是个体面的职业,亦同时是一个跃龙门的途径。当然,弄不好就会成为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很多知识分子觉得光靠秀才人情纸半张,难以在物质上充实,难以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于是出现了下海的现象。当知识分子从精神的象牙塔里走出来的时候,常常又会束手无措,因为他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东西——“术”。没有奇技灵巧的操作之术,就没法在市场上生存,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以至于不少人为术而伤学,因术而弃学,常常术是获得了,但文化人最宝贵的独立精神和操守却被典当了。当然也有不少如鱼得水的人,他们大多是治术的人,比如广告设计,或者本来就是商人的料,但因历史所限,误入“歧途”治了学。为术要伤学,囿于学又难展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知识持有者有没有“外圆内方”的生存之道呢?

王志纲的答案是“有”,可以归结为“道”。它介乎学与术之间,是一个承上启下、左右逢源,即承学之上启术之下,左右逢源于各种社会经济要素的十字路口和超级平台。

房地产行业,是王志纲工作室策划的主战场。其实,自从王志纲宣布自己淡出碧桂园时代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强烈地意识到,碧桂园式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与策划思想属于那个特定的时代,新的时代环境下需要新的战略方向和模式。作为一个策划人,不能总是躺在昨天的成绩上睡大觉,必须勇于超越自我,向新的目标挑战。

行行重行行。经过五年多来的策划实践与理论探索,王志纲的策划思想进入了一个更成熟、更完善的境界。结合自己对中国经济走势与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大势把握,王志纲大胆地提出了他的“概念地产”、“复合地产”、“泛地产”等新的项目开发理念与企业经营战略思想。

任何新事物对于习惯于传统思维的人来说,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可挑剔之处。当“概念地产”、“复合地产”与“泛地产”理论刚一提出,就遭到一些房地产专业人士的冷嘲热讽。同以往一样,面对各种非议和评论,王志纲无意与之辩论。

“一个成功的实践胜过一千打纲领。”王志纲喜欢用事实来说话。

“泛地产”理论首先在岭南孕育。在与广州金业集团的合作中,从金业别墅花园到狮子洋养生园,再到奥林匹克花园,王志纲“中试”了他的“概念地产”、“复合地产”开发理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也算是为“泛地产”破了个题。

但从总体上来说,奥林匹克花园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实践的意义,主要在于奠定了“概念地产”与“复合地产”的里程碑,而从“泛地产”的角度来看,还略显不够“泛”。如果其狮子洋养生园取得成功,则堪称是中国“泛地产”的开山之作,遗憾的是由于时机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这一项目至今尚未能启动。

狮子洋养生园虽然最后未启动,但它却成了一个孵化器,促使金业集团的经营理念从传统的房地产专业开发理念向泛地产开发理念升华。其核心思想与理念创意被部分应用于金业集团后来的奥林匹克花园开发之中,使其能在广东乃至中国房地产竞争最为激烈的广州洛溪桥头力挫群雄,异军突起,可以说是一次泛地产战略牛刀小试而大获成功的经典案例。但王志纲并不满足于此,认为奥林匹克花园是概念地产和复合地产的代表之作,但作为泛地产的案例来说,似乎还应该添上一笔。

几年来,王志纲一直努力在策划实践中向企业家渗透着“泛地产”战略思想,并得到了绝大多数企业家的认同。然而,“泛地产”项目的运作对企业家和策划人都有较高的要求,其实质是“必须跳出地产做地产”,即跳出行业(专业)的思维定势,进行发散式的创造性思维。

知易行难。很多企业家受由来已久的行业(专业)思维惯性的束缚,在实际的项目运作中常常不能大胆地推行这一新的思维方式与经营战略。

然而,王志纲从未放弃过寻找印证与实践这一新的战略思想的“转世灵童”。

也许是房地产的竞争太激烈了,很多房地产企业都忙于市场的较量,总体上仍然是在产品(总规、单体、立面、户型、园林、会所、配套等)、销售(卖场、广告、宣传、CI、公关、促销等)及物业管理(如ISO9000)等功能和专业技术层面。注重技术创新和营销创新固然是企业制胜的法宝,但如果因此忽视了房地产开发总体理念与经营战略的创新,则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怪圈而不能自拔。

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房地产产品设计与营销组合如七色板般百变出新,但实际上,行业深处隐藏着严重的“战略趋同”的危机,仍局限于房地产“专业思维”的框框,开发商也往往习惯于从技术层面而非战略层面思考问题。很少有人敢于打破行业的传统界限,以“泛地产”的新思维去整合资源。谁要是胆敢越雷池一步,就会被嘲讽为“玩虚的”,“不专业”。

然而,正是这种“不专业”,恰恰成全了宋城集团敢为天下先的突破,使今天的房地产界,又多了一道新的景观。

做旅游开发的宋城集团从来就不以专业房地产商自居,初涉此道的宋城集团也确实不是很“专业”,至少比起杭州地产界的第一品牌——绿城房产来说“不专业”得多,也确实应向这些优秀的专业公司学习专业功夫。然而,也正是这种“不专业”,宋城人从来就不受什么“专业”的思维框框所束缚。黄巧灵说:“我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实际上,宋城集团介入房地产业靠的是战略创新,是一种横空出世的模式,而不是专业地产商从蝌蚪到青蛙的模式。在宋城集团正忙于驾驭自己一天天扩张起来的规模时,已经无意识地踩到了“泛地产”这根弦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暗合了王志纲的“泛地产”战略思维。

而此时的王志纲,也正在寻觅着“泛地产”的一块更广阔的试验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却没想到在旅游行业里发现了“转世灵童”,真是天缘赐合!

于是,一场财智结合、财智互动的天城交响乐奏响了第一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