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94年,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一个神秘的男子从海南天涯海角悄悄“潜回”他的祖居地杭州。他没有带回来金山银山。在他的行囊之中,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只有一张布满指痕而没有任何文物价值的《清明上河图》。
公元1994年,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一个神秘的男子从海南天涯海角悄悄“潜回”他的祖居地杭州。这个30出头的年轻人,立誓两年内要在杭州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然而,此时的他,除了肩部以上的头脑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的特殊资本——这个年轻人就是今天中国最大的民营旅游企业“杭州宋城集团”的老板黄巧灵。
一到杭州,黄巧灵就来到了魂牵梦绕的西湖。驿外断桥边,物故而人非。伫立桥头,凝望深邃的夜空,黄巧灵不禁思绪万千。
1986年,20多岁的他,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作为中国第一批下海的文人,揣着2000元钱只身来到海南创业。商海浮沉,涉足过多种行业之后,最后他发现自己还是钟情于旅游,并在这一行落了脚。在他的眼里,旅游作为一种娱乐大众的“大众美学”,本身极具创造性色彩,可以自由自在地挥洒创意与浪漫。然而,月是故乡明,不管他身居何处,对杭州、对西湖的情感总是那么难以割舍……
眼前的杭州对黄巧灵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改革开放10多年来,沿海地区的经济已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不曾想到,名声在外的杭州的发展却慢了半拍。此时的杭州,依旧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古老景象。提起古都杭州,在人们的脑海中除了西湖这个百说不厌的名胜之外,似乎很难再浮现出其他新鲜东西的影子来。杭州就是西湖,西湖就是杭州——外地人这么看,本地人也这么看。翻开杭州地图,整个城市的空间格局明显是以西湖为中心向外缓慢扩散,“西湖情结”使这个城市一直长不大。优美的自然环境,浓厚的传统文化,加上古都的历史基因,使杭州成了一个极为典型的休闲型都市,处处都洋溢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平和之气和惟我独尊的历史优越感。西湖这个天然聚宝盆,每年都为这座城市吸引着大量的人流、物流和商流。杭州人世世代代躺在西湖母亲的摇篮里,生活虽不是最富裕,日子过得倒也蛮舒坦,蛮滋润的。因而,杭州人不可能像周边的温州人、义乌人和东阳人一样“穷则思变”,于逆境中脱颖而出。在市场经济时代,杭州本地人还有着南宋遗风。历史文化的积淀在某种程度上正在制约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古老的杭州犹如一头美丽的睡狮。
望着古老的杭州城,黄巧灵的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创业冲动。
此次回乡创业,黄巧灵带回来的不是金山银山。在他的行囊之中,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只有一张布满指痕而没有任何文物价值的《清明上河图》。如果将其丢在大街上,人们可能不屑一顾,说不定把它当作一张废纸扔进垃圾箱。然而,在这个年轻的创业者的心目中,它却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因为在这张图里,浓缩着他的人生抱负和一个宏大的事业梦想——他要在杭州搞旅游开发,重现历史的《清明上河图》,建造一座世界一流的宋文化主题公园——“宋城”。正是带着这个梦想,黄巧灵又回到了杭州。虽然这一切还只是一个梦想,然而,对一个创业者来说,有什么比燃烧的梦想更重要的呢?
黄巧灵的创业史颇具几分传奇色彩。
回到杭州的第二天,天刚刚破晓,黄巧灵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了杭州天工艺苑——那里陈列着“清明上河图”的模型。围着模型,痴迷的他前看后看,左看右看,反复琢磨,还拍了很多照片,不知不觉在那里泡了一整天。他是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的。当夜,这个模型不幸被一场意外的大火烧成了灰烬。每每回想起这个插曲,黄巧灵总是为自己能成为最后一个目睹到“清明上河图”模型的人而感到庆幸。也许是上天的安排,模型的“宋城”烟消云散,但一个活生生的“宋城”浴火重生,竟要在一个年轻的创业者手里复活了。谁又能说这不是时代的造化呢?
然而,梦想毕竟是梦想,梦想与现实之间还有着并不轻松的行程。也许是生不逢时,或是杭州的文化根基太深厚,当黄巧灵提出自己的大胆构想时,很多行家都摇了摇头。
论天时,当时正是中国的主题公园由热转冷的阶段。人们对主题公园的前景普遍不看好。
在世界范围内,主题公园首先出现在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的美国、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
1952年,荷兰建成的马杜罗丹微缩公园是世界上最早的主题公园,它的出现迄今尚不到半个世纪。但这个现代旅游业的新“宠儿”已迅速风靡世界。仅美国、法国和日本三国,就已拥有各类主题公园近150个。尤其是美国的“迪斯尼乐园(DISNEY LAND)”,更成为全美及全世界男女老少趋之若鹜的旅游胜地,“迪斯尼”几乎成了主题公园的代名词。
1955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问世的迪斯尼乐园,由于其创业者和继任者的胆识、气魄,以及独特的市场策略和经营策略,至今风光依旧,游客云集。据《经济学家》报道,1995年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品牌评估结果中,迪斯尼高居第三位,品牌的市场价值为470亿美元,营业额约121亿美元。迪斯尼已成为20世纪世界各地家喻户晓的品牌之一,并与可口可乐一样,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迪斯尼乐园成功后,先后于1955年、1971年、1983年和1992年被“克隆”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加利福尼亚州、日本东京和法国巴黎,它们的年均游客量在1200万至1700万之间。游客一般要逗留一两天才能比较全面地享受迪斯尼乐园提供的节目和娱乐,这给乐园所在的城市和地区也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商业机会。正是由于迪斯尼乐园可以带动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同荷兰的“小人国”、日本宫崎的“海洋巨蛋”、澳大利亚姆尔拉巴的“海洋世界”、香港的“海洋公园”等一样,成了开发旅游城市的有效模式。
进入20世纪末以来,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吸引了投资者越来越多的关注。1989年,深圳人首开先河,投资1亿元建成人造景观“锦绣中华”,在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游人络绎不绝。“锦绣中华”不足2年便收回投资。随后开业的“世界之窗”,头7个月营业收入竟超过2亿元!仅这两个相傍的景点,即提供近5000个就业机会,使得当地饭店入住率保持在90%,房产价格比邻近地区高出30%!其后,“中华民俗文化村”又与“锦绣中华”、“世界之窗”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使深圳华侨城成为中国旅游的新热点。据有关资料,近5年来,华侨城景区共接待了3000多万旅客,营业收入近30亿人民币。华侨城的成功,也使深圳一跃成为全国的重点旅游城市。
一花引来万花开,深圳华侨城的示范在全国掀起了主题公园热潮,一时各地上马的主题公园数以百计。然而,重复建设却使许多项目失去了优势。这些主题公园建设者在重复别人的杰作时,往往只注意到了前者的骄人业绩,却忽略了其特有的环境与条件。
要知道,深圳华侨城的区位优势是十分特殊的:华侨城的成功,在于它依托着充足而富于消费力的客源市场。除深圳本市的300万居民外,每年还有500万人次的“入境客”。另外,港澳地区有600万居民,每年从世界各地抵港澳旅游的游客也近600万人次。海外游客先来这里感受一番中华文化的瑰丽多彩,先游“假”的,再看“真”的,其乐融融;而内地人在这儿过一把“出境瘾”,也不啻一件乐事。离开了深圳的特定环境,类似的主题公园就未必成功。就连香港中旅集团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克隆”出的第二个“锦绣中华”,也以每年亏损1000万美元宣告失败。大江南北一窝蜂似地建起的几百个“西游记宫”,冷冷清清,门庭冷落鞍马稀。类似这样的项目一哄而上,简单模仿,粗制滥造,很快相继倒闭与停业,舆论一时大哗。人们自然而然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主题公园究竟应向何处去?
面对主题公园的经营出现的两极分化的状况,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也开始交锋:一种意见认为,传统单一的无主题娱乐场所已经难以满足人们休闲度假的需要,主题公园作为一种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完全是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主题公园促进了旅游业结构调整,是中国旅游业大发展的基石;另一种看法则认为,主题公园不过是一种“快餐文化”,中看不中吃,应当将其关闭。
中国主题公园由热而冷,在关于主题公园的探讨和议论中,指责主题公园的多了,认为中国不该建此类项目;有人断定主题公园投资大、寿命短;甚至有人把主题公园的建设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简单地归咎于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失控。其实,从深层次分析,这些现象的出现是中国旅游经济尚不成熟的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在策划、设计、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上的缺陷。归根结底,是市场意识淡薄、市场经济幼稚的结果。
而这就是黄巧灵开发宋城景区之初所遭遇的天时。
论地利,似乎也不容乐观,多数人还是不看好:
——“杭州西湖景区知名度这么高,容量那么大,不会有多少人对小小的宋城感兴趣。”
——“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都很短,通常只有两三年。宋城的投资风险很大,几年之后就可能死掉。”
——“宋城的选址有问题。不是选在宋城古址(凤凰山),假古董的生命力一定很脆弱。”
——“宋城只能是一个大杂烩,不伦不类,太过俗气。”
——“本地人不会感兴趣,而外地人只认西湖。”
……
的确,杭州以西湖一极为中心的旅游格局由来已久,要一下子改变人们的思维定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当时(1994年前后)全国上下正兴起房地产开发热,又赶上了“开发区热”,各地正忙着热火朝天地大搞开发区。当时人们的头脑基本上还是只注重工业的“工业花岗岩脑袋”。对于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尤其是民营旅游业,并没有放在眼里。至于主题公园,除深圳华侨城等少数成功的先例之外,北京、上海、无锡等地的主题公园都不景气。要么半死不活,要么中途夭折。对这一领域,没人看好,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早在20世纪80年代,杭州就有人提出开发以“宋文化”为主题的旅游项目。但此后10多年一直没人敢动。
所以,黄巧灵是第一个在杭州吃“宋城”这个螃蟹的人,他所遇到的种种阻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黄巧灵偏偏不按“牌理”出牌。
他认为,主题乐园的建设和经营是一种市场行为。决定其投资和经营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旅游市场的经济规律,在于研究策划、经营管理、品牌营造和市场推广。主题公园作为一种智力产业,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如何做到既引进国外主题公园的概念、设计与技术,又在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找自己的特性,确立自己优异的品质,是中国主题公园成败的关键。在杭州,由于自然造化和祖宗遗存太过丰盛,建大规模主题公园成了冷门,如果谁能打开这扇“冷门”,说不定就是一个阿里巴巴山洞。
虽然宋城项目上马时,全国主题公园已经更新了两代,上面套住了3000亿元的投资。主题公园几乎成了“死胡同”的同义词。但黄巧灵偏不信这个邪,他执著地认为,主题公园本身并未过时,关键在于找到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与公园给予的回报相称这一结合点。也就是公园的品味、档次、文化内涵要真正让游客觉得钱花得值。
在黄巧灵看来,当时杭州以观光为主的传统旅游方式已渐露疲态,高品位的人文景观正可以起到积极的互补作用。主题公园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呼之欲出。天时地利齐具,只欠人和了。
“宋城根植于杭州这块历史文化沃土,又依托以大上海为中心的华东经济圈,没有理由不成功。”黄巧灵对宋城的成功坚信不移。
1996年5月18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宋城在人们的种种怀疑和猜测之中正式开业了。结果,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宋城从此竟一炮而红,当年接待游客达100多万人,旅游收入达4000多万元。宋城传奇式的成功,正如宋城景区里的“陶泥坊”的一副楹联所云:
巧手捏来,烂泥能成大器;
苦心浸润,枯田亦流高声。
宋城这个被人们看作“烂泥”的东西,在黄巧灵的“巧手”下终成“大器”。转过年,宋城又以小搏大,以很少的营销投入,通过精心的策划,迅速打开了上海市场,显示出宋城集团不仅具备一流的旅游产品开发能力,而且还有超凡的市场营销与策划能力。
很快,继成功开发宋城之后,宋城集团又一口气开发了两个大型主题公园——美国城和杭州乐园。
令人称奇的是,如童话般美丽的杭州乐园竟然是在一片废弃的砖瓦窑上建造起来的。今天人们在这里看到的高耸的“生命柱”、别致的风车与古堡,以及碧波**漾的“地中海”,其实是在砖瓦窑残留的大烟囱、窑洞和大土坑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堪称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环保型“绿色工程”的经典之作。
宋城仅用11个月建成,杭州乐园仅用9个月建成,美国城也仅用了10个月建成。宋城集团的工作效率与战斗力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宋城的魅力到底何在呢?
千年宋文化的丰厚积淀,是宋城景区的“寻根”主题。这个明确的主题定位,就是其所蕴含的文化特质。熟悉宋城发展的专家对此赞赏有加:建筑为形,文化为魂,宋城景点是形神兼备。到过宋城的人,无论是游客还是领导、专家,惊叹的不仅仅是美轮美奂的“清明上河图”的逼真再现,更是其中“活”的东西。市井街走一遭,打铁、刺绣、活字印刷、制陶、编草鞋、弹棉花、磨豆腐、酿酒等传统工艺令人目不暇接;王员外家女儿的绣球一不小心可能就砸到你的头上;每天晚上演出大型剧目的艺术团,仅演员就有300多人。
黄巧灵说,建筑再好都是“死”的,只有注入了文化内涵,景点才有生命力,才有竞争力。这一经营理念,从第一个景区开始,就已成为宋城集团系列主题公园开发的一条“生命线”。黄巧灵坚持宋城集团的每一个项目都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和主题。美国城以开放的姿态,表达交流与沟通的欧美文化;杭州乐园由8个子景点构成,是一个以“自然·生态·未来”为主题的新概念景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山里人家景点则以清末民初小山村为载体,较好地保存了原汁原味的江南农耕文化。
鲜明的主题与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再现,使宋城开业4年累计接待旅游人数已达600多万人。
宋城主题公园的成功开发,对杭州的旅游业发展也许更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很久以来,西湖之于杭州的联系太密切了,两者之间几乎可以画等号,这既是杭州的幸运,也是杭州的困惑。杭州旅游被限制在以山水观光为主的传统旅游圈子里,跳不出来。而宋城则凭借引人入胜的人文主题公园概念,提出“西湖观光,宋城怀古,杭州乐园度假游”的口号,丰富了杭州旅游的内涵。
宋城的成功,由此也引爆了杭州的主题公园业。“未来世界”、“满陇桂雨”等纷纷登场,从而彻底打破了杭州旅游业自古以来以西湖为中心的传统格局。
近年来,黄巧灵这个“江湖大侠”几乎游遍了世界各地的风景名胜和有着独特文化的国家与地区,每次从国外考察归来,都至少带回几十卷亲手拍摄的胶卷,积累下来,已经有2000多卷胶卷(6万多张照片)。另外,黄巧灵还有一个班子专门为其翻译从国外考察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以及从国际旅游组织那里得到的最新资讯。“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光华”,黄巧灵无师自通,成了休闲项目规划和策划的行家。
可以说,黄巧灵是集企业家、策划家和规划家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企业家、专家型企业家。黄巧灵领导的宋城集团已具备领先的旅游产品研究与开发能力,能不断进行产品创新,能以别人很难“克隆”的“边上马、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推出自己的新产品。在宋城开业的同时,美国城与杭州乐园就已开始悄悄启动。宋城集团仿佛是脚踏独轮车、头顶一碗水、手里同时在空中抛着三个球的杂技运动员。
黄巧灵第一次见到王志纲时,就发自肺腑地说:“宋城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在于资金,也不在于‘关系’,而全在于策划和整合。策划实在是太重要了!”在策划业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策划的名声毁誉参半、骂声四起的世道里,王志纲听到一位企业家由衷地说出这样的话,心头不禁为之一热。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在王志纲看来,黄巧灵是一个滑板运动员,能在快速的运动之中把握好动态平衡,虽然企业机制还不很完善,但战斗力很强——而这一切力量皆源于其策划能力。
如今在国内的主题公园领域,宋城集团表现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呈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这在生命周期较短、哀鸿遍野的主题公园业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且,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资金实力雄厚的深圳华侨城相比,宋城作为一个势单力薄、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今天的成就,殊为不易。
从黄巧灵的成功创业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企业家之所以成功,正是由于他比一般人更富于创新精神。“机会总是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黄巧灵的崛起绝非偶然,其实是厚积薄发,有备而来的。他是带着执著的追求与燃烧的梦想而来的,带着一种企业家所特有的精神和锐气而来的。
早在20世纪70年代,黄巧灵当过军人和记者,曾师从北大乐黛云教授从事过红学研究。80年代任海南天涯海角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儒商”黄巧灵,凭着厚积已久的“文化底气”,不仅在中国旅游史上造就了一个宋城神话,而且一发而不可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以水银泻地之势一口气开发了一系列主题公园,使宋城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旅游企业。经营范围包括旅游景区、休闲、度假、文化传播、房地产开发等多个领域,涵盖现代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全部六大要素,并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向更新、更大的目标进军。据了解,宋城集团资产规模已超过20亿元以上,仅杭州所属景区年接待游客量已达350万人次。
黄巧灵成功了。然而,成功与失败总是相伴而生,机会与陷阱总是如影随形。当事业的风帆越张越大的时候,如果有能力驾驭它们,就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成功;如果没有能力驾驭它们,它们就可能是陷阱和失败。
宋城成功以后,找上门来的机会越来越多。浙江萧山市积极提供土地支持,希望黄巧灵继续做大,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黄巧灵的故乡丽水也希望他回乡创业,振兴家乡生态旅游事业;千岛湖、黄山、张家界等名胜也诚邀他前去一展鸿图……全国各地许多著名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的代表纷至沓来,甚至泰国、夏威夷等国际旅游胜地也向黄巧灵抛出了橄榄枝。
随着事业的蒸蒸日上,黄巧灵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仅有规模和品牌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先进的“软件”,再加上一批优秀的人才,然后才能以无形资产实现跨区域的扩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宋城还只是刚刚完成企业的原始积累,要实现下一步的跳跃与扩张,必须以更加高瞻远瞩的战略思路去统率这支年轻的军队。
一般来说,刚刚由创业期进入成长期的企业,发展的速度越快,存在的问题往往也就越多,就像一个长跑运动员跑到中途的“极限期”的感受一样,通常会出现“口干舌燥”(人才、资金等资源的饥渴症)、“气短胸闷”(管理的发展滞后于企业与项目发展的需要)以及“眼冒金星”(企业发展战略方向的困顿与迷失)等一系列的症状。宋城的超常规发展,尤其是最近两年多来的迅速扩张,由原来只有宋城一个景区发展到空间上分散的六大景区,整个企业正在挑战开发能力与管理能力的极限。1999年以来,黄巧灵把身边的得力助手都派到了战斗第一线上去了。公司内外繁杂的事务常常使黄巧灵感到分身乏术,每个月至少有一次连续三天三夜不睡觉的时候。这一方面体现了黄巧灵超人的精力与才干,同时也预示着企业由幼小期到迅速成长期的转型过程中企业与企业家所面临的蜕变。
常言道,船小好调头,船大好出海,但船越大就越要把握好航向,容不得半点偏差。在企业迅速成长的过程中,作为一企之主的黄巧灵必须冷静地审视企业的过去,准确定位企业的现在与未来。然而,在竞争日趋激烈,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条件下,企业家凭其一个人的智慧常常难以把握好这一切。“昨天从哪里来,今天在哪里,明天向哪里去?”这是企业完成创业阶段之后所遇到的最根本的问题。在这一阶段,如果企业把握好方向,就将走向辉煌的第二次创业;如果把握不好,就会走下坡路甚至灭亡。因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犹如人在青春期前后的世界观定型阶段一样,“紧要之处”常常就是那“关键的几步”(艾青先生语)。目前,中国企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民营企业,多处于这一阶段。我们不妨称之为“迷茫的一代”。
黄巧灵清楚宋城集团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不管公司的事务怎么忙,他的内心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对与企业发展生死攸关的战略问题的思索,他灵敏的直觉随时准备着捕捉那些最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