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OK是战后日本做出的两大国际贡献之一,尽管发明者井上大佑没有为其申请专利,但1999年8月23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杂志亚洲版评出20世纪给亚洲带来重大影响的20个人物,井上大佑与中国的毛泽东和孙中山、印度的甘地、日本的昭和天皇、著名导演黑泽明、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英二等人并列。《时代周刊》对他的评价是:“毛泽东、甘地改变了亚洲的白天,井上大佑则改变了亚洲的夜晚。”1994年,卡拉OK的日本消费者达到5800万,也就是说,当年每两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人去过卡拉OK。
神户是日本近代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也是在日本最早出现电影院、高尔夫、爵士乐的城市,卡拉OK也诞生在这个城市。通常的串街卖唱是不停地在各个俱乐部或酒馆自弹自唱,但在神户,弹唱者专属某个俱乐部或酒馆,而且自己不唱,是为唱歌的客人伴奏,高中毕业后参加爵士乐队在各俱乐部演出的井上大佑在1970年29岁时成为其中的一位。井上不识乐谱,但记忆力强,而且擅长随着客人的音调伴奏。
两年后的一天,一位非常熟悉的客人要到外地去聚会修养,尽管这位企业老板很喜欢唱歌,但五音不全、唱歌跑调,因而希望井上同行。由于井上没有时间,就在磁带上录了三首歌的伴奏曲让客人带去,并答应回来后再录制其他歌曲。因为效果不错,井上灵机一动,何不录制些伴奏带出售呢?当时井上也兼职向咖啡馆出租音乐磁带,是那种八声道电唱机用的磁带。这种磁带不仅可以同时录制多首歌曲,而且可以循环播放,另外比盒式磁带容易寻找歌曲,也比唱片省事。
说干就干,井上等人借用神户一家音乐婚礼堂,吉他、手风琴、架子鼓演奏,录制了60首伴奏曲,放在八声道电唱机中,加上放大器、回声器、定时器、麦克风等,100日元伴唱5分钟。最初制作的机器安放在11家酒馆中,但一周内分文未赚。井上请求自己的女同事首先去唱,同时劝诱客人同唱。开始还害羞的客人逐渐入迷,第二天酒馆一开门就跑来练习,局面慢慢打开。
实际上,在井上发明伴唱的机器之前也有人发明类似的机器,井上也承认过去有人将麦克风接在八声道电唱机上进行演唱。1969年,一个名叫滨崎岩的企业家住院时受病友听磁带学习的启发,手工制作了七台使用磁带并带麦克风的小型投币式八声道自动电唱机,放在酒馆里,得到客人的好评。当时使用的是从商店购买的歌曲磁带,喝醉的客人往往跟不上曲调,所以不久之后滨崎开始自己制作磁带,但此时伴唱磁带、机器已经遍布大街小巷。
兵库有一家生产家庭音响的企业在1973年遭遇困境,其音响由八声道磁带装置、电唱机、盒式磁带、调谐器等组成。由于盒式磁带和调谐器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出现许多消费者投诉和退货,商品库存积压如山。企业员工经过多次实验,在1975年发明八声道磁带和放大器组成的伴唱设备,受到酒馆客人的欢迎。但遇到新问题,即客人难以适应从电台录制的歌曲旋律,于是企业开发适合客人演唱的磁带及其商业用伴唱机,受“无人乐队”名称的启发,称之为“卡拉OK”。即“KARAOKE”,“KARA”在日本语里是“空”的意思,“OKE”是外来语“okesutora”乐队的缩写。
实际上,在“卡拉OK”这一词汇的普及方面,流通业的作用更大。本部在大阪的综合商社日光堂在1975年5月开始销售商业用卡拉OK机器,其名称为“卡拉OK伴唱机”。社长高城喜三郎从1962年开始销售唱片,录音磁带出现后担心唱片的销路,当时街头酒馆不断增加,缺少女性服务员,许多客人在吉他的伴奏下唱歌,如果有伴奏带就可以减少女性服务员。于是,高城卖掉四间房的唱片店,制作30台卡拉OK机器,并举办展示会。投币式电动点唱机每首曲目赚20日元,卡来OK每首曲目可以赚100日元,结果一个月就进账25万日元。由于当时竞争者少,大商社也尚未进入该领域,所以销量很好,但招致了串街卖唱者的怨恨。
确实如此。在卡拉OK出现以前,串街卖唱还是一个不错的职业。平元春利出身九州筑丰市,战后初期在长崎煤矿工作,同时学习吉他的演奏。1963年发生煤矿大事故,40多人死亡,其中包括同住一屋的伙伴。平元遂辞职前往名古屋寻找工作,在朋友的介绍下参加一个乐队演唱,第一天就得到客人给的1000日元报酬,相当矿工时期一个月的工资。不到一年就开始带徒弟,从名古屋到歧阜,然后长野、新潟,走一路唱一路,每晚上最少唱50多首歌曲,有时一个晚上出不了一个酒馆,其他酒馆不断来电话催促。三首歌曲100日元,生意十分兴隆。1962年定居秋田,最多时有10多个徒弟一起演唱。从70年代末开始,串街卖唱者急剧减少。进入90年代以后,已经很少看到串街卖唱者的身影了,在秋田也只剩下包括平元春利在内的3个人,其最大原因是卡拉OK的普及。艺伎也消失了,酒馆女老板的主要工作变为操纵卡拉OK机。
为何日本人发明了卡拉OK?恐怕与其模仿性发明以及性情拘谨的民族性格有关系。
不仅如此,卡拉OK业也成为一个较大产业。1994年度最高纳税人的第二位是贩卖卡拉OK机的大东贸易商社社长之妻。该商社在占领时期经销美军处理的投币式自动电唱机,销路非常好。50年代后半期到60年代末,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各种酒馆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因而是投币式自动电唱机的全盛时期。一首歌曲20日元,每台机器每个月可赚得5万日元,当时全日本共有10万多台机器。正是有经销投币式自动电唱机的经验,也是企业决策人的果断,1972年大东贸易商社迅速转向卡拉OK,因而成为该领域的巨头。
最初的卡拉OK是手持麦克风看着歌词本演唱,1978年8月15日,带有歌曲和歌词的录像带上市销售,可以说卡拉OK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开发该产品的是东影录像公司,当时家庭用录像机价格较高,经营业绩很难提高。一个职员反映卡拉OK时不容易寻找歌词,如果在画面上出现歌词就方便多了,而且可以出现有趣的背景画面。制作的第一盘卡拉OK用录像带内容是战时的军歌——海军进行曲,因为前几年制作《昭和历史》时曾使用过这首军歌。在录像机展销会上,卡拉OK录像带大受欢迎,包括遗族会在内的客户纷纷订货。但录像带也有许多缺点,多次使用后画面受损,而且不容易找到希望的曲目。1982年,先锋公司制作出画面清晰、方便寻找歌曲的光盘,不仅解决了录像带存在的问题,也进一步推动了卡拉OK热。
1985年5月,冈山县经营拉面馆、钓鱼器具、茶馆的佐藤洋一遭遇麻烦,妻子因交通事故需要住院10个月,于是关闭茶馆,将卡拉OK移至拉面馆,客人迟迟逗留,结果影响到拉面的生意。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将旧集装箱放置在拉面馆旁,改造成卡拉OK包厢,每小时收费1000日元,客人源源不断,月收入达到30万元。佐藤乘胜前进,制作了7个卡拉OK包厢,1989年时营业额达到5亿日元。包厢的出现可以说是卡拉OK第三次革命,因为过去是一边喝酒一边演唱,但现在不用喝酒就可以唱歌,于是那些不能喝酒的中学生和不会喝酒的家庭妇女、老年人也加入到卡拉OK的大军中。
日本的中央电视台——NHK每个周日中午播放一个名为“业余歌唱比赛”的节目,以相当于中国镇的町为单位举办。参加者有男有女,老者高龄90,少者10多岁,有两位特邀专业歌手评论,选出特别奖和优秀奖各一名。参加者均有相当的水平,台上台下呼应,唱者认真,听者动容。这个深受欢迎的节目已经播放多年,但希望举办者顺序仍排到数年之后,恐怕与卡拉OK普及不无关系。
卡拉OK迅速走向世界,特别是在东亚地区,普及之快令人吃惊。无论是在曼谷,还是在马尼拉,抑或是台北,到处飘扬着卡拉OK的歌声。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出现卡拉OK歌舞厅,90年代中期达到1000余家,现在多为中国式包厢——包间式卡拉OK。
虽然许多企业、个人的共同努力和发明创造才形成了今天的卡拉OK,但在2004年10月1日的美国哈佛大学搞笑诺贝尔奖颁奖大会上,井上大佑仍因“发明的卡拉OK向人们提供了互相宽容谅解的新工具”而获得了其中的和平奖。尽管如此,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井上大佑没能赶上卡拉OK产业发展的潮流,后来转向经营一家向卡拉OK包厢推销灭虫药的小商店——因为“卡拉OK机的故障80%是由昆虫引起”,使他总算与卡拉OK产业还保持着某种联系。
为何日本人发明了卡拉OK?恐怕与其模仿性发明以及性情拘谨的民族性格有关系。尽管卡拉OK能够回避个人之间的交流与对立,但它的出现反而使相互关系得到融合,正如搞笑诺贝尔奖的评语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