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倾倒啤酒那样,泡沫消失后仅剩下一小部分。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初的日本经济就是如此,因而称为“泡沫经济”。具体来说,就是土地、股票等的价格上涨幅度大大超过实际经济增长程度,是一种过度投机经济。另外,其崩溃过程迅速,其后积极参与者才恍然大悟,宛如南柯一梦。
形成泡沫经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日元急速升值。为解决美国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之间严重的贸易不平衡问题,1985年9月,美国、日本、联邦德国、英国、法国等5国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协议,与会国在6个星期之间投入180亿美元干预外汇市场,以便在美元贬值的同时日元与马克升值。到同年10月,美元对日元汇率下降13%,对马克下降10.5%,大致达到最初目标。1986年1月,五国财政部长及中央银行行长在伦敦再次举行会议,协商降低官定利率。10天后,日本银行率先将官定利率从5%下降到4.5%,其后再三调整利率,到1987年2月官定利率下降到2.5%。1988年初,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也上升到120∶1。日本人突然发现自己手中的钱无形之中增加许多,而且1988年废除了存款350万日元以下利息免税的规定,必须找到以钱生钱的途径,不断上升的股市是第一选择。
泡沫经济形成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中曾根政权实施的刺激民间活力、放松管制的内需扩大政策。1986年4月,日本政府“前川报告”,主要内容有缓和税收、财政、金融政策以扩大内需,改变产业结构和市场透明度以刺激进口等;同年制定《民间活力利用法》,放松公共事业的管制,允许民间企业参与;1987年制定《游览地法》、1988制定《城市再开发法》等法律,修改建筑基本规定,促进国有土地拍卖,开发游览场所,政府给予财政支援,结果推动了土地的投机。
从1986年11月到1991年4月,日本出现长达53个月的经济景气,年均经济增长率为5.1%。与此同时,因日元升值和金融政策缓和而产生的大量剩余资金进入股市和不动产市场进行投机性投资,由此造成股票及土地价格的上升速度远远超过经济的增长率。从1985年到1990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长率年均5.7%,而股票、住宅用地、商业用地的价格增长率分别高达31.3%、14.4%和15.6%。1989年底,日本的国土面积只有美国的1/25,但市价却是美国的5倍多。
除“一亿人玩股票”、“一亿人搞不动产”外,日本人卷入消费热潮之中。大把大把地花钱,高级轿车、名牌商品、古董字画均成为抢购的对象。1987年3月,安田海上保险公司耗资53亿日元成功购得梵高的《向日葵》。1988年,日本零售业巨头三越百货公司以47.7亿日元购得毕加索的名作《杂技演员与年轻丑角》;西武百货公司以13亿日元购得莫奈的名作《睡莲》;1989年11月,日本奥特波利斯公司以75亿日元拍得毕加索的佳作《皮耶瑞特的婚礼》;1990年日本纸业大王斋藤分别以8250万美元和7810万美元购得凡高的名画《加歇医生》和雷诺阿的《红磨坊街的舞会》;金融大亨高桥治宪购买德国现代艺术大师基弗的11幅作品花了逾千万美元,地产大亨鹤卷购买塞尚的《水中倒影》也花了500多万美元。仅1990年一年,日本人收购世界名画就花掉了33亿美元。
在泡沫经济时期,日本工商企业与金融机构拥有的巨额剩余资金也流往国外特别是美国,而且大多用于购买房地产和娱乐业。1985年,日本对美国的不动产投资只有18.6亿美元,仅占其对美投资总额的9.8%;1986年一年内增长3倍,达到75.3亿美元,占当年直接投资总额的28%;1987年不动产投资增加70%,达到127.7亿美元,占直接投资总额的41.2%;1988年进一步增长30%,达166亿美元,而且当年日本还在美国购买了130亿美元的公司债券和股票。到20世纪80年代末,全美国10%的不动产已归日本所有。在洛杉矶的闹市区,几乎一半的房地产落到日本人手里。夏威夷96%以上的外国投资是来自日本,而且投资的对象集中在不动产方面,从大饭店、高级住宅到一户20万美元的普通别墅,都是日本购买的对象。
在一系列的交易中,最著名的是三菱地产公司以14亿美元的价格买下坐落在纽约曼哈顿市中心的美国象征——洛克菲勒中心,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的价格买下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松下电气收购环球电影公司的控股公司MCA等。面对日本金融资本的大肆进攻,一些美国报刊称之为“经济珍珠港”,“没有军队的日本已经获得了他们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企图得到的东西——共荣圈”,美国人痛心地大声疾呼,“美利坚被推上了拍卖台”,“日本人有朝一日会成为硅谷和华尔街的雇主”。
与此同时,日本对外贸易连年大幅度顺差,对外投资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外汇储备额迅速增加。到1990年度,外贸盈余累计超过4万亿美元,对外纯债权达3500亿美元,对外投资额达到6100亿美元。强大的日本经济实力在世界事务中处处可见,在政府对外开发援助上,日本从1989年开始居世界第一位。1986年,日本承担的联合国会费超过原苏联,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前后,日本政府先后向海湾周边国家和多国部队提供130亿美元的援助。
满天飞舞的日元大大刺激了日本人的自豪感。早在1986年,日本评论家长谷川庆太郎就出版了一本名为《再见吧,亚洲》的书,该书将亚洲国家看作是“垃圾”,而日本是高耸其上的“高楼大厦”,是具有自由、民主以及富裕的“世界大国”,脱离亚洲是必然的,而且日本也不必拘泥于过去的战争责任,要以毅然决然的强硬态度对亚洲各国施加影响。这本反映大国主义思潮的书出版后受到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年轻人的欢迎,成为当年的畅销书。
1989年,自民党国会议员、运输大臣石原慎太郎与索尼公司董事长盛田昭夫合写了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书中指出,作为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的一流大国,日本不能在对美关系中唯唯诺诺,应该说“不”的时候就应断然说“不”,摆脱几十年来日本对美国的从属地位。该书出版后立即成为一年内销售百万册的畅销书;1990年,石原慎太郎又在杂志上发表题为《我断然主张日本可以说“不”》的文章,再次强调日本应拥有独自的世界战略,开展不受拘束的外交,应主动且有效地发挥其经济力量,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其后石原慎太郎分别与小川和久合写了《日本还是可以说“不”》、与江藤淳合写了《日本就是可以说“不”》的书,抨击美国在贸易问题上对日本的批评,认为这是种族歧视。
泡沫经济崩溃的后遗症是“失去的十年”,甚至出现了“失去的二十年”之说。整个泡沫经济及其崩溃过程再次显示日本这个民族具有的感性与冲动之特征。
好景不长。日本政府也感到泡沫的危险,开始急刹车。从1989年5月起,日本银行又连续5次改动利率,将官定利率提高到6%。同年12月,政府制定《土地基本法》,限制滥用土地,并利用税收、金融等手段抑制土地投机和地价上涨。1990年3月,大藏省又对金融机构发出“抑制土地相关融资”的通知,以“行政指导”手段对不动产融资实施“总量限制”。于是,泡沫开始破裂。
从股市来看,日经指数从1985年的13128点上升到1989年38915点,此后开始迅速下降,到1992年8月,竟跌到14309点,跌幅高达63.2%,甚至超过20世纪20年代末世界经济大危机时的数值。同一时期,房地产价格也在迅速下降,降幅在一半以上的地区到处可见,土地与住宅的买卖停滞,“泡沫经济崩溃”。不动产价格迅速下降,严重影响了为不动产提供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大量呆账坏账形成的不良资产使大批中小金融机构倒闭及大型金融机构负担过重。尽管在1990年和1991年,工商业仍然处在强劲的扩张中,设备投资、私人消费和出口数额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但从1992年开始,连续三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4%、0.5%、0.6%,基本为零增长。企业倒闭以及失业人数急剧增加,日本经济从“平成景气”转向“平成危机”。
受国内经济危机的影响,再加上大多经营不善或落入圈套,海外资本损失惨重,纷纷内撤。据估计,整个90年代初期,日本在美国的投资亏损达到7000亿美元左右,大致相当于整个80年代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名副其实的“陪了夫人又折兵”。另一方面,破产倒闭或资金周转不灵的富商巨贾们纷纷抛售手中的世界名画。高桥治宪购买的基弗的11幅作品运抵东京仓库不久,因公司相继倒闭,这11幅作品未及拆封便又被卖出,斋藤的《加歇医生》与《红磨坊街的舞会》最终以7000万美元和3500万美元卖出。
泡沫经济崩溃的后遗症是“失去的十年”,甚至出现了“失去的二十年”之说。整个泡沫经济及其崩溃过程再次显示日本这个民族具有的感性与冲动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