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0日正值“东京大轰炸”60周年,在一个纪念集会上,一向口无遮拦的石原慎太郎又在大放厥词:“一夜之间10万人死去,这难道不是屠杀么?”这位右翼政客似乎忘记了日本挨炸的原因——都是以卵击石“玉碎”惹的祸,也忘记了战后日本政府曾授予指挥大轰炸的美国空军将领一枚象征最高荣誉的勋章。
当年率领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曾作为海军武官长期逗留美国,深知日美之间生产力的巨大差距,只是日本军政领导人寄希望于痛击美国后迫使其退出远东地区,由日本忘乎所以地构筑“大东亚共同圈”。但在经历了最初的胜利后,日军很快转入防御,而且是无力反击的挨打局面,只好动用“玉碎”、“特攻”之类的非正常战术。
面对日军拼死的抵抗,美军加大轰炸的力度,以减少地面部队的伤亡。1944年7月攻占马里亚纳群岛后,美军的B29重型轰炸机从这里的航空基地起飞,空袭日本本土。但马里亚纳群岛距日本本土2400公里,B29进行如此长距离的空袭,由于受航程的限制,只能携带3吨炸弹,仅为B29最大载弹量的30%。同时因航程太长,战斗机无法进行全程护航,B29只能在8000—9000米高度实施小面积轰炸,效果很不理想。
基于上述原因,硫黄岛的战略地位突现出来。该岛地处马里亚纳群岛和东京之间,距两地都约为1200公里,正好适合P51“野马式”战斗机的航程。硫磺岛上有两个现成的机场,如果从这里起飞B29航程减少一半,载弹量则可增加一倍,甚至连B24这样的中型轰炸机也能从硫磺岛起飞空袭日本本土。
东条英机自然也知道硫磺岛的重要性,在失去塞班岛后,任命栗林忠道陆军中将担任第109师团长和全岛总指挥,兵力增加到2.3万人。东条对53岁的栗林说:“军部和国家就靠你去守卫这个重要岛屿了。”像山本五十六一样,栗林做过5年的驻美陆军武官,非常清楚美国的实力,也很明白硫磺岛最终是守不住的,唯一目的就是尽量增加美军的伤亡,使美军对日继续作战产生畏惧。
硫磺岛血战更加坚定了负责组织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的陆军航空兵第21航空队司令柯蒂斯·李梅少将把日本“炸回石器时代”的决心。
美军从1944年11月开始对硫黄岛进行轰击,断断续续地一直延续到1945年2月16日。2月17日,美军开始登陆。原计划5天攻占的弹丸小岛,足足打了36天。美军阵亡6821人,伤21865人,共计28686人;日军阵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计23388人。硫磺岛之战是太平洋战场唯一一次美军伤亡超过日军的战役,从而使美军高层意识到如果进攻日本本土,一定会遇到比在硫磺岛更顽强的抵抗,美军的伤亡将会更惨重,使用燃烧弹甚至原子弹就成为必要。从这一点上讲,硫磺岛的“玉碎”,从战术上看是较为成功的,但从战略上看完全是失败的。
硫磺岛血战更加坚定了负责组织对日本本土战略轰炸的陆军航空兵第21航空队司令柯蒂斯·李梅少将把日本“炸回石器时代”的决心。李梅出身于工人家庭,没有在军校就读的经历,完全是凭借着出色的战绩,从一名B17轰炸机驾驶员一步步晋升为陆军航空兵最年轻的少将。他在担任第8航空队第3轰炸机师师长时,曾指挥部队在对德国战略轰炸中建立过显赫的战功。1945年1月,李梅接替仅以日本的军事设施为中心进行精密轰炸的韩塞少将出任第21航空队司令。
1945年1—3月,李梅的第21轰炸机部队先后出动B29轰炸机1200架次,对日本本土实施了48批16次轰炸,共投弹5000吨。空袭中被日军战斗机和高炮击落的轰炸机29架,机械故障坠毁21架,其他原因损失15架,总共损失了65架。然而轰炸效果却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日本工业与德国完全不同,主要是由散布在居民区的小作坊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再送到大工厂进行组装。昼间高空精确轰炸根本无法摧毁星罗棋布的小作坊,也就无法有效地打击日本军事工业。
鉴于日军夜间防空能力极差、东京的消防能力极其薄弱、东京的房屋密集且木质多等实际状况,李梅决定针对东京的薄弱环节实施夜间轰炸,大面积投掷燃烧弹,引发大火来震撼日本国民,破坏散布在居民区的生产零部件和预制件的小作坊,即使没有摧毁工厂,也可使居民失去房屋,流离失所,也就无法进行生产,达到彻底瘫痪日本军事工业的目的。李梅命令B29卸下除尾炮以外的所有武器、采取1500米高度、全部携带燃烧弹,这样B29拆除武器所节省的重量,加上不必采取高空密集编队飞行所节省的燃料重量,可以使每架B29载弹量从昼间精确轰炸时的平均3吨增加到7吨以上。
3月9日傍晚17时34分,第314轰炸机联队长托马斯·鲍尔准将率334架B29从塞班岛和提尼安岛机场起飞。午夜24时15分,2架导航机到达东京上空,在预定目标区投下照明弹,接着投下燃烧弹,燃起两条火龙,为后续飞机指示目标。随后赶到的大批飞机接着以单机间隔15米依次进入,在1500米高度向目标地区投掷了2000多吨燃烧弹,使面积30平方公里的沿海地区形成了一片火海,日军没有战斗机升空,高射炮火力也很稀疏。
半小时后大火迅速蔓延开来,火势已经无法控制,人们被迫放弃了灭火的企图,大火造成的灼热气浪与冷空气形成强劲对流风,风力高达50公里时速,火借风势,风助火势,大火几乎将所有东西都点燃了,金属都被高温融化,人和木头都在令人窒息的高温中自燃。许多躲在防空洞里的人都被活活烤死,四下奔逃的人群近乎疯狂,很多人纷纷跳入附近的池塘和河流,但大火所形成的高温将池塘里的水超过沸点,水中避难者被活活煮死。黎明时赶到的救护人员都被眼前的惨境所震惊,池塘里漂浮着无数尸体,都被大火烧成黑炭,根本无法分辨是男是女。
天亮之后,东京部分地区几乎成为人间地狱,大火过后那毛骨悚然的情景令人惊恐到无法形容的地步。东部面积达39平方公里的地区**然无存,26.7万幢建筑——占东京建筑物总数的1/4被彻底烧毁,东京中心商业区的63%、工业区的20%被烧毁,其中22个工厂全部被毁,有100万人因此无家可归。在此次火攻轰炸中,东京死亡83793人,重伤10万人,日本政府花了25天的时间才将烧焦的尸体清除完毕,指挥此次作战的鲍尔准将说:从没见到像东京这样的场面。这是战争史上单独一次轰炸所造成的最大伤亡和损失,比广岛和长崎遭受的原子弹轰炸损失总和还要大。大轰炸几个小时之后,东京电台播音员首先谴责了美国人对人民的“大屠杀”;轰炸后18小时,小矶国昭首相在东京电台发表谈话,谴责“最残酷野蛮的美国人”。
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争成为动员国家所有资源的总体战,因而敌国指挥中枢、军事工业区与第一线战场同样成为直接攻击的目标,飞机运用到军事上以后使这种战术可以大规模地加以实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为打击对方的战斗力与士气,上述战术很快发展到对一般平民的“无区别轰炸”,1937年纳粹空军对西班牙赫尼卡和日本海军对中国南京的轰炸在世界战争史上成为先例。即使如此,美国使用燃烧弹轰炸东京民居的做法引起极大争议,部分人甚至视之为战争罪行。即使策划轰炸行动的李梅将军后来也承认如果美国战败,他本人肯定会被控犯下战争罪行,但他认为这次轰炸提早了战争的结束,从此减低了人命伤亡。日本前首相近卫文麿也曾指出,东京大轰炸使日本开始考虑停战。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1964年12月,已经成为美国空军参谋长的李梅上将访日,佐藤荣作首相代表日本政府,以“战后协助日本航空自卫队的组建有功”为理由,决定以天皇的名义向其赠授勋一等旭日大绶章。
即使时光流逝可以抹去记忆,但日本人忘记得如此之快仍然令人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