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1)(1 / 1)

第七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1)

第一节头痛

一、肝阳头痛

邢某男19岁病历号52、12、85

昔日性情粗暴,极易发怒,在高小读书时用脑过度,入中学后,功课愈繁,急躁易怒更甚,与同学多不能合,时感头晕,后头痛,1年前曾在某医院治疗月余已见好。最近2个月以来,后头痛又作。曾去某医院精神科检查未明确诊断。现症为晚间睡前后头痛最甚,急躁忧虑,情绪不佳,容易发怒,头发脱落,不能读书,稍一用脑即头痛不适,睡眠多梦,饮食二便尚好。

舌苔黄,脉象弦疾。

【辨证立法】

《内经》论肝云:“其志为怒,怒伤肝。”又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平素急躁善怒,肝气实之象,实则阳亢,遂有头痛。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肝血不足故有脱发之症。拟用苦寒泻肝,潜阳制亢,及养血法。

【处方】

熟地黄各6克

细辛3克(同捣)

白蒺藜12克

僵蚕5克龙胆草5克

霜桑叶10克

生龙骨

牡蛎各10克(同打先煎)

黄**10克

酒川芎5克(酒炒)

鹿角胶6克草

石决明10克

18克(同捣)

苦丁茶5克

东白薇5克

黑芝麻81克(研)

二诊:服药3剂,效果未显,只是头痛部位有下移至颈部之势,宗前法加羌活3克,独活1.5克,蔓荆子5克,茺蔚子6克,去苦丁茶。

三诊:前方先服4剂,已然见效,头颈疼痛有所减轻,曾电询可否再服。嘱其效不更方,再服4剂。前后共服8剂,深感数月以来,未有如是之舒畅,后头痛已大减,但未全止,小便黄,大便干,腰觉酸楚。

脉稍弦已不疾,尺脉沉而无力。

【处方】

白蒺藜

沙苑子15克

10克

生龙骨

牡蛎各10克(先煎)

龙胆草5克(酒炒)

酒黄芩6克

川杜仲

续断各10克

黄**10克

酒黄柏6克

蔓荆子3克(炒)

酒川芎5克

炒皂角子

晚蚕沙各10克(同布包)

熟地黄各10克

北细辛3克(同捣)四诊:前方仍服8剂,头痛已愈,但有时头晕,睡眠仍多梦,已能看书,自觉精神畅快,偶然尚发急躁,于三诊方中,加天麻5克,再服8剂。

五诊:服药后诸症减轻,目前只觉全身乏力,拟服丸药收功。

【处方】

四诊原方,将剂量加2倍,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

【解读】

本案为肝阳头痛,恙由用脑过度,肾精虚损,水不涵木,肝阳上扰。《类证治裁》:“风内扰巅者筋惕,震动髓海。”一旦肝实之象消除,肾虚之兆即显,腰酸楚即是明证。初诊用龙胆草、苦丁茶、黄**、白薇清肝热止痛;生龙蛎、石决明平肝降逆,镇惊止痛;白蒺藜、白僵蚕息风解痉止痛;生、熟地黄、鹿角胶补肾填髓以治其本;桑叶、黑芝麻参合,谓之桑麻丸,是为脱发而设。

白蒺藜——白薇(见第48页)。

白蒺藜——白僵蚕(见第44页)。

生龙骨——生牡蛎(见第46页)。

石决明——草决明(决明子)(见第47页)。

生地黄(干地黄)——熟地黄(见第48页)。

桑叶——黑芝麻

桑叶轻清升散,疏风清热,平肝明目;黑芝麻质润多脂,色黑降下,善入肝肾,滋肾养肝,润燥乌发,滑肠通便。桑叶以升为主,黑芝麻以降为要。二药参合,一升一降,清上滋下,补益肝肾,滋阴润燥,养血凉血、乌须黑发之力增强。

桑叶、黑芝麻伍用,名曰桑麻丸,又名扶桑丸。治肝经虚热,头眩眼花,久咳不愈,津枯便秘,风湿麻痹,肌肤甲错。清·张璐云:“桑叶同黑芝麻蜜丸久服,须发不白,不老延年。”

施师以黑芝麻为君,佐以桑叶,治疗头发、胡须早白,脱发诸症,常收显效。亦可与何首乌、生地黄伍用,其效更著。

白蒺藜(刺蒺藜)——沙苑子(沙蒺藜)(见第47页)。

川杜仲——川续断(见第48页)。

晚蚕沙——炒皂角子(见第16页)。

二、胃寒头痛

祝某男42岁病历号52、12、328

解放前经商,生活无保障,思虑焦急,日久则生胃病,最怕寒凉。继而头痛,自觉如戴重盔之沉闷,屡经检查均为神经衰弱。服镇静剂,初则有效,后即失去作用。解放后生活无虑,夙疾未除,又添加左鼻孔阻塞不适。

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缓。

【辨证立法】

思伤脾,脾胃相表里,胃为阳腑,最畏寒凉,遇冷则发病,胃寒可知。寒气冲逆则头痛沉重,鼻塞亦为不通之象。拟温散辛通开郁法主治。

【处方】

吴茱萸6克(黄连水炒)

清半夏6克

生姜渣10克

酒当归6克

白蒺藜12克

僵蚕5克(炒)

辛夷花5克

酒川芎5克

苦桔梗5克

蔓荆子6克

北细辛3克

熟地黄各10克(同捣)二诊:服药4剂,头痛变为隔日发作1次,鼻塞时通时阻,服药感觉舒服,睡眠好,食量增,前方加白杏仁6克以通肺气,米党参10克以振脾阳。

三诊:连服5剂,诸症均减,已无沉闷之感,头又抽痛,前方加全蝎5克。

四诊:前方连服4剂,头痛未作,鼻塞已通。前方加白附子6克。仿牵正散意以治抽痛,巩固疗效,嘱每周服2剂。

【解读】

胃寒头痛多由脾胃阳虚,过食生冷、感受寒凉所致。施师治之,取吴茱萸汤为法,吴茱萸用黄连水炒用,意即沟通寒热,起中介作用是也;生姜辛温、发表、散寒、温中、止呕,施师认为生姜发散之功甚强,故易生姜渣来治胃寒诸症。

生、熟地黄——细辛(见第48页)。

白僵蚕——白蒺藜(见第44页)。

注:生姜渣即将生姜洗净后捣烂、压榨绞出其汁不用,仅将渣入煎剂用之,其目的是为减少发散之功,增强温中之力矣。

三、血虚头痛

傅某女22岁病历号52、2、568

病已年余,始于用脑过度,头痛而胀,尤以头后为甚,气短,急躁易怒,大便数日一解,全身乏力,月经不调,量少色淡。

面色白,舌苔薄白,脉象沉软。

【辨证立法】

月经不调,量少色淡,是属血亏,真血虚耗,心失主辅。故有心跳气短,血不养肝,则急躁易怒,头痛而胀,大便数日一解,非属热结,乃属肠枯不润,气虚不达之象。治以养血助心疏肝活络之法。

【处方】

紫贝齿

石英10克(同打先煎)

火麻仁15克

黄**10克

柏子仁10克

酒川芎5克

熟地黄各6克

砂仁5克

北细辛1.5克(同捣)醋柴胡5克

杭白芍10克(同炒)

蔓荆子5克

鹿角胶6克(另烊兑服)

炙黄芪10克

油当归10克

白蒺藜15克

何首乌12克

炒远志10克

炙甘草3克

二诊:服药3剂,头胀痛减轻,精神稍好,用脑多时即烦急易怒,心跳气短,大便已解但不畅,前方去黄芪,加白薇6克。

三诊:去年连诊2次,服药有效,但因出差,年余始返北京。现仍头痛发胀,性情急,厌烦嚣,喜独处,恶音声,大便不畅,食欲不振。

【处方】

紫贝齿

石英各10克(同打先煎)

朱茯神10克

寸冬6克

火麻仁10克

生龙骨

牡蛎各10克(同打先煎)厚朴

玫瑰花各5克(后下)

炙甘草3克

旋覆花5克

赭石10克(同布包)

月季

玳玳花各5克(后下)四诊:前方服5剂,除食欲增加之外,效不甚显,余症如旧,又增睡眠不佳,每夜只能睡4~5小时。

【处方】

磁朱丸6克

秫米12克(同布包)

醋柴胡5克

杭白芍10克(同炒)

生龙骨

牡蛎各10克(同打先煎)

春砂仁5克

北细辛1.5克

生熟地黄各6克

(同捣)油当归10克

酒川芎5克

旋覆花6克

赭石10克(同布包)

全瓜蒌18克

薤白头10克(同捣)

炙甘草3克

青皮炭

陈皮炭各5克

火麻仁12克五诊:服药6剂,睡眠好转,心神安宁,不甚烦急,大便通畅,食欲增加,惟头痛未减。

【处方】

陈橘红

络各5克

白蒺藜12克

酒川芎5克

生龙骨

牡蛎各10克(同打先煎)黄**10克

冬桑叶6克

云茯神

茯苓10克

香白芷3克

炒远志6克

六诊:前方服药8剂,头痛见好,又因出差1个多月,未能继续治疗,头痛又复如前,大便也不通畅,四肢酸麻。

【处方】

紫贝齿

石英各10克(同打先煎)

生龙骨

牡蛎各12克(同打先煎)

冬桑叶6克

朱茯神

寸冬各10克

油当归10克桑寄生18克

火麻仁15克

沙苑子

白蒺藜各10克

酒川芎5克

炒远志6克

酒军炭3克

七诊:连服10剂,症状都已减轻,除过劳时头痛心跳之外,一切接近正常。

【处方】

六诊处方之剂量加2倍,再加柏子仁、酸枣仁各30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

【解读】

本案职是血虚头痛,恙由用脑过度,暗耗阴血,血不上荣,脑失所养,遂有头痛、健忘。累及心肝,故有心跳、烦躁之表现。养血助心,疏肝活络,理应效果显著.就诊两次服药不满10剂,即停药出差1年之久,由于治疗不能持续,又复旅途劳累,病势只有加重,岂有自愈之理。回京就诊,又服19剂再度出差,如此波折仍能取得良好效果,皆因辨证明确,守方有法。贫血而大便干燥者,多属肠失滋润,蠕动无力,并非热象实证,血充气达,便即润畅,无须通泻之剂。

紫石英——紫贝齿(见第164页)。

生、熟地黄——砂仁、细辛(见第48页)。

当归——黄芪(见第101页)。

何首乌——白蒺藜(见第44页)。

杭白芍——醋柴胡(见第11页)。

生龙骨——生牡蛎(见第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