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时候,春节常常是我们的一种热切期盼。的确,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春节都是中国民间非常隆重、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千年传承的纽带。那么,中国人过春节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中国农历年的第一天在习惯上称为春节。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的历史已经有4000多年了。关于春节起源的说法有很多,但大部分人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源于舜在位时,在这一天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于是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古代春节因为是新年第一天,所以也叫元旦。
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直到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由天文学家落下闳制定的历法最终被采用,称《太初历》。这一历法经过后世的人们不断完善,逐渐成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阴历(农历)并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春节日期也因此被固定下来,沿用至今,落下闳也因此被称作“春节老人”。此后,中国春节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但多称为“元旦”或“元日”。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公历),用民国纪年。于是人们逐渐把阳历的新年第一天称为“元旦”,而把阴历(农历)新年的第一天称为“春节”。
春节的许多习俗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因此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传承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家庭和社会伦理观念,也是中华文明内核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