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德国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城。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对革命持肯定态度,也对《拿破仑法典》的颁布表示欢迎。但是他的思想又具有保守的一面,这突出表现在他的“存在即合理”这一命题中。他认为,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也都是合乎理性的;事物在此时是存在的,就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以前存在的东西可能就变得不存在了,这是因为随着其他事物的发展,它丧失了自己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而一种新的、与其他事物的发展相和谐的、具有生命力的事物就代替了旧事物从而合理地存在。这一具有发展观的、充满辩证色彩的命题,体现了黑格尔哲学思想的特点与进步性。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是他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他认为世界中最绝对最完美的东西是“理念”,理念主宰一切。黑格尔美学思想中的基本观点就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理念的显现,人们可以通过美来认识理念,这是他关于美的最基本的认识。当然,黑格尔哲学思想的重要特点除了唯心主义,还充满了辩证法色彩。他的“理念”是按照辩证法的规律而不断发展自己的。同样,黑格尔也将辩证法运用到美学研究中,这是他美学思想的最重要的特点,也是最主要的成就。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黑格尔在其《美学》一书中关于美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明确回答。

黑格尔曾说,“美学”的正确名称应该是“艺术哲学”,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美包括自然界中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中的艺术美,黑格尔认为自然美是不完善的,艺术美才是真正的美。

在分析艺术美时,黑格尔首先论述了艺术美在人的现实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他将包含着方方面面的复杂的社会生活分为不同的层次。首先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层面,他认为商业、航海业和工业之类的规模巨大、组织繁复的经济网是第一层次;然后是使生活更为有效、和谐的意识层面,例如权力、法律、家庭生活和庞大的国家机构,这是第二层次;接着是人的精神层面,例如宗教、艺术等;最后是包罗万象的科学活动和知识系统。了解了这一点,就能更好地把握艺术美的起源、本质以及特点等问题。

为什么会采用艺术这种具体的、感性的形式来表现理念?是什么需要使得人去创造艺术作品?黑格尔认为,艺术是人的普遍需要,人能思考、有意识、能实践,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艺术表现的需要是人的理性的需要。人们有自己的思想和实践能力,在艺术品的创造过程中,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创造性在艺术品中得以表现。另外,人还有认识能力,作为欣赏者,在观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人的这种认识能力也得以实现和肯定。可见,人的理性使人去欣赏和创造艺术美。

艺术表现理念,是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现的,是理念与形象的协调统一。美想要感性地显现出理念,必须要借助于形象。这种感性“显现”并不单指“存在”,而是“现外形”与“放光辉”的统一。理念通过具体的、感性的、个别的形象来显现自己,形成艺术。从形式与内容关系的角度看,理念就是艺术的内容,而具体感性的外在形象就是艺术的形式。因此“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就包含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黑格尔的美学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他将美看作理念的派生物,割裂了美与客观现实的关系。但是,黑格尔的这一观点,在当时又是具有绝对进步性的。在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思考,一直存在着理性派与经验派的明显分歧。理性派认为美的基础是抽象的理性,而经验派则认为美存在于感性形象上。黑格尔以辩证的观点,将理性与感性统一起来,这在美学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艺术创作上也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