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民间器乐发展繁荣。打击乐器、管弦乐器,各种乐器交织在一起,形成各具特色的器乐。在众多的器乐中,影响较大的有十番锣鼓、西安鼓乐、琵琶曲、智化寺音乐、洞经音乐等等。
十番锣鼓又叫“十样锦”或“十不闲”,起源于京师,在江浙一带广为流行。十番锣鼓的伴奏乐器有两类:一类是管弦乐器,如唢呐、曲笛、笙、箫、二胡、板胡、三弦、琵琶等;一类是打击乐器,如鼓、锣、钹、小木鱼等。较为流行的十番锣鼓曲目有《划龙船》《小桃红》《万家欢》等。
西安鼓乐又叫“长安古乐”,是流传于我国西安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大型器乐演奏形式。早在隋唐时期,西安鼓乐就已经产生,在历经宋、元、明、清四代后,其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和演奏的形式依然保存相当完整。西安鼓乐的乐谱都为手抄本,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乐谱是清康熙二十八年的抄本《鼓段赚小曲本具全》。与一般民间音乐不同,西安鼓乐因为源于唐代燕乐,所以具备曲调优美、庄重高雅的宫廷音乐特征。西安鼓乐的演奏方式分为“坐乐”和“行乐”两种。“坐乐”主要在室内演奏,分为前后两部分,曲式结构严谨。“行乐”主要在街道和一些庙会上站立演奏,结构形式较为简单,曲调多为散曲,节奏乐器只起伴奏和击拍的作用。西安鼓乐用七声音阶,乐谱属于宋代的俗字谱体系,常用的调为六调、尺调、上调、五调,保存下来的曲目和曲牌有上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