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是宋代文坛和书坛上继苏轼之后的另外一位大家。他诗文书画样样精通,诗歌方面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作与秦观并称“秦黄”,书法上与苏、米、蔡并称“宋四家”。
黄庭坚与苏轼关系密切,书法深受其影响。黄庭坚担任国子监时,默默无闻,苏轼看了其诗文之后,认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很快黄庭坚便名声在外。黄庭坚感谢他的知遇之恩,投靠到他门下学习,是当时的“苏门四学士”之一。两人亦师亦友,黄庭坚在艺术审美和独创精神方面都有苏轼的影子,因而他自觉做个“第二名”的好学生。
与苏轼这样的天才不同,黄庭坚扎扎实实临摹古人作品,在参透古人的精神之后,再加上自己的感悟,完成创新。黄庭坚临摹的书法家作品非常多,各个朝代,各种门派,他都临摹,可谓博采百家。他最欣赏的是魏晋书法家,钟繇、“二王”自然少不了,其他如智永、颜真卿、柳公权、李邕、张旭、怀素、杨凝式,以及与自己同时代的苏轼、周越、苏舜钦等人之作,都是他的临摹对象。
黄庭坚临摹与他人不同,他讲究用心体悟。他的临摹并非一笔一画地照写,更多的是看和想。他看帖时,主要看神韵,笔画是次要的。他认为:“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随人意。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
黄庭坚虽然临摹百家,但在他的作品中很难发现别人的影子,原因在于他博采百家之长并融会贯通,最后体现出来的是自己的风格。不同于苏轼的闲庭信步,黄庭坚的创新飞扬跋扈、桀骜不驯,称得上叛逆。传统的书法用笔讲究提按使转,而黄庭坚用笔线条险劲,扫刷感强,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黄庭坚推崇晋人和唐人的书法,而晋唐书法中圆润的笔触、浑厚的书风在他这里却不见了。他书风中的劲道,不像是用笔写的,而是刀劈斧凿出来的,在魏碑中能找到些许体现。此外,晋唐书法中求正求稳的和谐局面也被他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内密外疏、张力十足的发散式结构,想象力让人震撼。
黄庭坚的书法成就主要在于草书和行书。他的草书代表作有《花气诗帖》《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杜甫寄贺兰铦诗》等。《花气诗帖》是他中年时的作品,俊逸潇洒,风格还没有最终成型,更多的还是在走传统路线。《诸上座帖》是他晚年的作品,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帖是他为朋友李任道抄录的禅师语录,内容晦涩难懂,但这不影响他的书法发挥。此帖下笔肆意,在扫刷中起承转合,流畅的线条中富有节奏;结体上字态百变,偶有断笔,但不影响流畅;布局上错落有致,气势非凡。
他的行书代表作有《华严疏》《寒山子庞居士诗帖》《黄州寒食诗帖跋》《戌州帖》《松风阁诗卷》等。《黄州寒食诗帖跋》是给苏轼《寒食帖》的题跋,用墨时浓时枯,写得天真烂漫,颇有苏轼的韵味。《松风阁诗卷》是他晚年所作,是对自己行书书风的集中展现。笔画上,长短交错,秩序井然,线条拙朴有古意;结体上,字体倾斜,一副妙手偶得之的感觉;布局上,穿插精妙,天衣无缝。有人将《松风阁诗卷》称为“黄书第一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