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是颜真卿之后又一位楷书大家,两人在民间都家喻户晓,常常被合称为“颜柳”。因为他俩的楷书十分规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学书入门的首选。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人。同很多书法家一样,柳公权也是仕途中人,他元和三年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少师。他平生致力于经学,还精通音律,但让他扬名历史的还是他的书法。
柳公权的书法成名较早,加上受到皇帝的赏识,在他还在世的时候作品就已经十分珍贵。一次,唐文宗和学士们联句,文宗说:“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一时很多人跟着附和,但是文宗最爱柳公权的下联:“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文宗命柳公权把这首诗题写在大殿墙壁上,于是柳公权遵命,提笔一挥而就,每个字约有5寸那么大,非常精美。文宗忍不住赞叹说:“钟(繇)王(羲之)无以尚也。”立即升迁他为少师。又有一次,唐宣宗叫他在御前写楷书、草书和行书各一句,并命令军容使西门季玄为他捧砚,枢密使崔巨源为他过笔,写完后唐宣宗备加赞赏。
柳公权一开始学习王羲之的笔法,后来学习欧阳询,笔画穿插密致,线条细但不失劲道,再之后学习颜真卿。无论是从用笔、结体还是布局上看,都能明显看出两者的传承关系。颜体注重中锋运笔,且掺有篆书和隶书的意味,这些都被柳公权继承了下来。不过,柳公权并非单纯地照猫画虎,在继承中又有自己的新意,其中区别最大的一点在于柳体字更清瘦,“颜筋柳骨”的说法就是出自这里。柳体字匀衡瘦硬,有魏碑斩钉截铁的气势,结体更严谨,笔画间透出一股骨力。颜体的特色是浑厚宽博,而柳体则是骨力遒劲、英气十足。
柳公权传世的作品很多,比较有影响力的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冯宿碑》《高元裕碑》等。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一直被学书者视作楷书范本。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曾对此碑做出过点评:“其书体端庄俊丽,左右基本对称,横轻竖重,而短横粗壮,且右肩稍稍抬起;长横格外瘦长,起止清楚;竖画顿挫有力,行笔挺劲舒长。撇画锐利,捺画粗重,用笔干净利落。从结字的整体来看,主要是内敛外拓。这种用笔遒健,结字紧劲,引筋入骨,寓圆厚于清刚之内的艺术风格……”此碑除了笔法劲练、结体严谨、布局疏朗之外,还十分注意点画的多变,常常一个字内的同一种笔画写法不同,变化多端,丰富多彩。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也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碑文中记载的是唐武宗李炎巡视左神策军纪之事,因为此碑当时立于皇宫之中,不能随便拓印,所以传世拓本十分珍贵。此碑笔画遒劲豪迈,偏浑厚,但不失锋锐;结体疏密有致,有的地方收紧,有的地方疏朗,和谐统一;布局也十分均衡,与后来的《玄秘塔碑》相比,此碑风格更接近颜体,是柳体继承颜体很好的证明,同时也是学习楷书很好的临摹对象。
《金刚经》是更早之前的作品,刻于824年,即唐长庆四年。可惜原石毁于宋代,传世的唯有甘肃敦煌石室唐拓孤本,此拓本一字未损,现在存放于法国巴黎博物院。通过此拓本,人们可以看出其中结合了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各家书体之长,很好地证明了柳体的起源和传承。
字如其人
中国人常讲“字如其人”,书法史上第一个将人品与字联系在一起的是南朝梁的名臣袁昂。柳公权也是这一观念的大力实践者。唐穆宗时,柳公权担任夏州书记,这是一个很小的官职,但当时他的书法已经比较出名。有一次穆宗问他用笔之法,他回答说:“心正则笔正。”从此柳公权留下了“笔谏”的美谈。而他的书法也做到了“字如其人”,既继承了唐楷的法度规矩,又拥有“中正平和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