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一个新的开始(1 / 1)

很多地方,从上小学或者更早的时间开始,孩子们就已经被灌输一种观点:现在努力学习,只要你考上了大学,就什么都得到了。现在不让你谈恋爱,考上大学以后就不管你了;现在课程安排得满满的,考上大学以后不但课程少,而且还可以随便旷课;现在努力学习,争取考好成绩,上了大学以后只要及格就可以。

在这样的思想教导下,很多孩子在上大学之前,对将来的大学生活有了一个错误的定位。

孩子在高考结束以后往往有一个“疯狂”的放纵假期,到了大学校园,由于以前的错误思想指引,再加上假期放松的惯性,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认为上了大学以后不学习是“天经地义”的。

大学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但在现实中,家长们常常会为了到达一个驿站而无视孩子一生的发展。于是,不同阶段的学校和老师都把孩子学习过程分割开来,就像接力长跑,各自都只管好自己范围内的教育;于是,成长的路上,有了一环又一环有时甚至是致命的薄弱环节。

小王人长得很秀气,与我的谈话中,口才很棒,“灵气”是我给他的评价。小王身高有170cm,浅灰色外套,黑色牛仔裤,上白下黑的运动鞋。当我看到他那张秀气的脸庞时,我看出了一些迷茫和无奈——小王几天前刚办完退学手续,已经不再是一名大学生了。

小王曾是杭州某大学的学生,是这所大学最好的学院、最好专业的学生。他是从农村里考出来的,是他们家族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当年村里人还敲锣打鼓地祝贺他。

如果说考入大学是幸运的,那么进入大学以后,小王就感到很没劲。“我不喜欢我的专业,我发现自己对经济学比较感兴趣。”虽然专业是学校最好的,但对小王没有一点吸引力。“当初选专业的时候,考虑最多的是能进大学校门,进学校发现专业不对口时,又不能换了。”

古语说:“既来之,则安之。”小王却不甘心。他要消磨大学里无聊的时光。“我不会沉迷于网络,但我经常进网吧,最多时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我不喜欢睡懒觉,但常常睡到中午。”小王这么做,因为他不想进课堂,“在那里,我会很烦闷、很无聊,而且都已经考进来了,再学也没什么必要。”

大一下来,小王在英语上丢了不少学分,他没有觉醒;大二了,有些课程只有通过补考才能过,他还是不当一回事儿;大三的时候,学校让他留了一级,他开始感到不妙,但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及格就补考呗,反正老师让过”。悲剧终于来了!一次期末考试,一门5个学分的课,老师不让他参加考试,理由是他经常旷课。这5个学分让小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没机会补考,累计欠学分达到12个(按学校规定,累计欠学分达到或超过12个,将被勒令退学)。

“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小王说,“我自己酿的苦酒,我自己承受。”小王没有怨那位不让他参加考试的老师,他已经认识到,这一切的结果都是自己造成的。

“我很对不起父母,他们虽然没有怎么责备我,但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和揪心,比我还重。”小王现在住在杭州的亲戚家,每天的生活,就是到浙大西溪校区看书。“我买了英语书,我每天都在看英语,我想这或许有用。”一本崭新的英语六级词汇放在我面前。小王要恶补英语,在大学的三年中,他完全没有碰过英语。小王也很迷茫,除了看书,他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些什么,“我可能会参加成人高考,我对前途很迷茫,没有文凭,将来寸步难行。”

和小王一样,许多大学生一走进大学校园就以为万事大吉,吃喝玩乐,玩游戏、泡酒吧,得过且过,混日子、混文凭。这些人的心态没有调整好,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缺乏应有的自我约束力,容易受外界影响。有的大学教师考前圈重点、划范围,考题出得越来越简单,考后又拒绝不了学生的恳求,把原本没及格的学生送上及格线。越是这样做,越是滋长了学生们“混”的心理,不把考试当回事儿,学习积极性越来越低,知识掌握越来越差。

如果把一个人的降生比作人生的第一个起点的话,那么进入大学学习则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因为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同学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同学关系等。有了新的起点,就应该给自己制订新的目标。大学的学习不再是中学那种强制模式的,只有不断地制订目标,然后去努力完成每一个目标,大学的学习才能有动力。

大学教育是一种点睛式教育,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老师一节课可以讲很多章节,每个章节通常只对重要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重点讲解,这与高中讲透讲细的授课方式完全不同。教学方式的变化要求学生必须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学习方式。

总之,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大学并不是学习生活的结束,而是学习生活的开始,只有端正了态度,才可能有学习的动力,才能不被厌学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