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工具对于孩子的学习帮助是很大的,孩子的学习能力强弱与是否能够善于利用参考工具有关。
从小学开始,老师就教孩子学会查字典,给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弄懂新词的含义。在学习中,碰到自己不懂的字词、语汇是难免的,而这时孩子就要学会利用工具书去解决这些问题。
不同的学科存在的问题类型也不一样,因而所需要的工具书也不一样,学习语文,一般的字词查《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也就能够解决。
如果是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等,有时就需要孩子学会去查相关的文献才能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孩子知道上哪儿去查这些文献资料,是上图书馆还是上档案馆,这些也是孩子必须了解的,这也是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
当然,在小学阶段,孩子还不用解决这么复杂、艰难的问题,但是这种能力从小就必须开始培养,没有小时候的基础,以后就不可能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父母应该从小学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学会使用和选择参考书的能力。
对于参考书,孩子一定是再熟悉不过了。从小学五六年级开始,孩子就有了课外参考书。到初中、高中,参考书就更多,每个孩子每一科目至少有两本参考书,有的每科达十余本。这些参考书的来源有四个:一是上级有关部门指定必须购买的;二是教师强制订购的;三是家长选择购买的;四是孩子自己在书店购买的。而在各类书店中,孩子学习用书、教学参考书是最畅销的书,经久不衰。而且不管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在学校中推销任何学习参考书,但从来很少有学校真正执行过。相反,孩子们的参考书却越来越多。
诚然,参考书是为补充教材的不足而编写的,是学习不可缺少的“帮手”。有人曾把教材比作人体的骨骼,而参考书则是人之血肉。
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先听听一些名牌大学的孩子的意见,对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是大有好处的。因为他们是过来人,他们至少和参考书打了多年的交道,他们的体会可以作为我们的借鉴。
北京大学一位新生说:“参考书是对课本的补充,它能扩展我们的视野,加深对知识的分析力度,对学习成绩也能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有时能达到与上课听讲殊途同归之效果。不过,利用参考书应在已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切勿好高骛远,舍本逐末,过分迷信参考书。目前各种参考书有‘泛滥成灾’之势,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加以选择,最好是选择具有权威性的资料或听取一下老师的意见,以保证质量,避免盲目性。我自己在中学时曾订阅过《中学生数理化》《中学生物理报》《中学生化学报》《中学生参考资料》,除此之外,我还经常向同学借阅《中学语文》《作文通讯》《中学生阅读》《语数外学习》《中学英语指导》等报刊。参考书是对我们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无声老师。由于参考书大多数时候附有讲解,上面的题目也比平时自己选的练习题更有价值些。我曾演算参考资料的许多题目,对上面的优秀文章更是用心体会,反复琢磨,不放过一个疑点,直到弄懂弄通。我曾记下过很多自己的体会和思路。我觉得,适当地利用一下来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参考书和报纸杂志,是提高成绩的途径之一。”
父母在培养孩子利用参考书的能力时,要帮孩子考虑好以下几点:
(1)参考资料一定要具有很高的价值,它只是课本的补充,不能求多。每一科最多只能一两本,而且要质量高,最好是由有经验的老师推荐。
(2)以课本为主,参考资料为辅。让孩子认识到,那些轻视课本,而重视、迷信参考资料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课本上的知识是基础的知识、是系统的知识,是每个孩子必须掌握的知识,如果这些必须掌握的知识不重视,却去重视那些课外的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3)参考书既是精选出来的,它是课本的补充和深化,因此,就不能马虎对待,而应认真对待。要将其中的讲法及练习题与课本中的定理、公式、例题进行对照,认真总结一下,哪些参考书上的习题是课本上的补充、深化,哪些是无用的习题或深度不够的习题。无用的或者深度不够的习题,就应该坚决加以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