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习制订学习规划(1 / 1)

孩子在校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安排好各门功课的学习,安排好课堂学习和课外自学,安排好生活和娱乐,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首先,要让孩子制订好学习目标规划。学习目标应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之分。所谓长期目标就是毕业时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或总体水平,并据此对每个学年的学习任务做出统筹安排。所谓短期目标就是确定每个学期学习的具体目标和日程安排,规定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每日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其次,要做好日程安排。父母应让孩子根据学校作息时间、课程设置和自己的习惯等计算出每天可抽出的时间,再根据时间的多少安排自学任务,而且最好固定下来,以此形成习惯和规律。如果由于某件意外的事没有完成学习任务,应及时补上,否则,没有完成的任务日积月累,就会使计划落空。

最后,让孩子制订学习规划还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留有余地。如果学习目标过高,就难以达到。目标达不到就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打乱全盘计划。二是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这是学习的一般规律,如果连简单的知识都未掌握,就别指望去攻克难关。三是应遵循基础课—专业课—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规律。即在打好专业基础的条件下,再主攻专业方向,然后围绕专业方向拓展学习领域。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学习日程安排好后,应严格按计划进行。基本做法是:一是把本学期的课表和学习计划、日程安排等放在一起,张贴在显眼处,以起到提示和警示作用。二是将本学期所要读的书,特别是必读教材和专著在学期开始时就准备好,其他必备的学习用具和学习资料也要提前准备好,以防时间的延误和浪费。三是在第一个学习日结束时应把第二天要读的书,要复习的内容和应处理的工作与杂务及时间的分配情况等写在记事本或学习日记本上,以便节约时间,使学习条理化。四是每个学期设计2~3个时段定时复习检测,对已学的内容通过回忆、复述、重做练习、重答思考题等方式检查自己是否真正完成了规定的学习任务。五是通过老师指导下的测验考试、期中和期末考试,检测自己学习计划完成与否以及完成效果的好坏。

父母应让孩子明白,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又是检测学习效果和实际能力的过程,反过来促进学习。因此,孩子应学会写读书心得,尝试做小科研、小发明,或尝试写小论文、分析报告和调查报告。开始的时候遇到困难是很正常的,应把困难作为深入学习和加倍努力的契机与动机。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学所获得的巨大好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年纪幼小的原因,父母在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时常产生一些问题。在这里我们加以探讨。

现在许多家长,包括一些教师,并不明白在小学阶段,教孩子掌握学习方法是首要任务,而是只盯着那点知识,抓住几百个汉字,几道加减乘除的算术题,让孩子反反复复抄呀写呀,写错了一道还要罚抄多少遍,弄得孩子成天趴在桌子上,头昏脑涨地应付,实在是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还有一些老师强调家长检查孩子作业,家长也多半主动积极陪读,盯着孩子做作业,紧逼不舍。孩子一旦出错便急躁埋怨,甚至训斥。这种“督促帮助”难免会破坏孩子的心境,影响孩子的情绪,使之心慌意乱而降低学习效率。这对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当孩子做完作业后,父母应当把第一次修改权交给孩子自己,鼓励他独立地使用字典等学习工具纠正错字,用验算法检查数学习题。总之,要调动孩子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孩子培养“学习是自己的事”的责任感,并掌握独立完成学业的能力。若是由家长又是“助教”,又是“助学”地瞎帮忙,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越帮越忙,越助越养成依赖性,越助越糟糕。

当然,这并不是说孩子不需要帮助,关键是怎样的帮法。帮助孩子学习,就是要帮孩子通过写作业,学会遇到问题能理出头绪,抓住突破口,展开思维活动,进行分析,找出答案。父母帮孩子,最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而并不是找出答案本身。要帮助孩子学会自己思考,而不是帮他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