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1 / 1)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一个人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有自我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所以,我们在给孩子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给孩子一把打开智慧宝库的钥匙,即不断吸收新知识的能力。

自学便是这样一把钥匙,是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它不仅是孩子在校期间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孩子提高学历层次的主要渠道,还是孩子走向社会后进一步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

自学能力强的孩子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孩子相比,学习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著名数学家高斯在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算术题:

1+2+3+…+100=?

写完后对同学们说:“看谁能把从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的和算出来?”

“老师,我算出来了!”老师刚一坐下没多久,小高斯就把写在小石板上的“5050”的得数递上去。

老师看了得数后大吃一惊!他揉了揉眼睛说:“这是你算出来的吗?你是怎样算的?怎么算得这样快?”这位老师看了这个正确的答案后,显然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他要小高斯再算一遍。

原来,小高斯不是按照1、2、3的次序往上一个数一个数相加的。他发现一头一尾两个数依次相加的和都是一样的。如:1+100是101,2+99也是101,直到50+51还是101。这样,一共有50个101了。如果用50×101,得数当然就会是“5050”了。

老师听了高斯的解释非常高兴,把小高斯大大地夸奖了一番,鼓励他好好学习,还经常买些数学书籍送给他。

高斯平时的自学能力显然比其他同学强得多,所以结果也截然不同。由此说明,提高孩子自学的能力十分重要。

在学校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们必须让孩子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学会课余时间不断地充实自己。

对于渴望成才的孩子来说,在认清学习生活特点的同时,还应把握自学的一般特征,以便更好地坚持自学,达到学习目标。

在课堂学习中,孩子具有明显的被动性,他会受到学校、教师、教材、课堂等方面的约束。自学则不同,它是一种自觉又自主的行为,在学什么、怎样学、什么时间学等方面比较灵活,受到的具体约束少。自学中,孩子既处于学习的中心地位,也是学习的主导者。

孩子在享有充分的自主性、灵活性、选择性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学习的计划性。在确定好总体目的和整体计划的同时,对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要做到合理安排。

自学目标的确定或选择是自学成败的重要一环。毫无疑问,青年学生在确定自学目标时,首先,要考虑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努力奋斗的动力,是自学活动具有突出价值的保证,自学目标符合社会需要也容易成功。其次,应把自学目标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结合起来。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学习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从而提高成才的可能性。第三,要弄清楚自己思维类型的优势所在。—般而言,形象思维占优势者,比较适合学文学、艺术类科目;抽象思维占优势者,比较适合学哲学、法律、理工一类科目;喜欢社交、乐于组织领导的人,比较适合学政治、管理类科目。

自学课程与书目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自学目标的实际,因此,一定要慎重,要进行一些研究摸索,要尽量争取老师的指导。如果选定的自学目标与所学的专业一致的话,课程与书目的选择就不难了;如果有区别,选定课程与书目最简便的办法是请老师做指导。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和训练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读书、写字的姿势,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在中学阶段,父母就应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方向作为主攻课程,通过突破一点来扩大战果。当然,也可以让孩子从喜欢的学科横向转移到邻近的学科,如爱学数学的可以延伸到力学。如果在若干学科知识基础上进行多方面的思考,选择一个综合性强的学科作为方向也无不可。

不论学什么学科,也不论学什么专业的孩子,都应精读、通读、必读或选读几本政治理论、哲学、文学、公共关系等人文科学类书籍;学文科的孩子应选读几本通俗易懂、质量较高的理工类书籍;非外语专业的孩子应选读一种外语教材和一两种外语课外读物,在学好一门外语的基础上,有能力的孩子可选学第二外语;非计算机专业的孩子应学会使用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