窍门一 制作“得分表”
相扑比赛的得分用白星和黑星表示,远远望去,胜负一目了然。像这种能够用眼睛确认自己目标和实际完成情况的做法,能够鼓起人的干劲。
把这种得分表应用于孩子的学习是很方便的。比如可以事先规定:到几号几号之前,习题集和练习册做到第几页为白星,没做到为黑星。或是规定单元考试获胜的最低分数,以区分胜负。换句话来说,这是对自己的计划进行的挑战,是与自我进行的竞争。我们能用眼睛看到竞争的结果和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今后还要考多少次拿多少分才能得胜。孩子一定会每天都饶有兴趣地盯着“得分表”,坚持学习的。
窍门二 试着换一门功课
一个月熟读几十本书的读书专家,往往是几本书一起读。第一本书读烦了就换第二本,第二本书读烦了就换第三本,如此不断更换阅读的书籍。据说,这样可以使阅读量达到普通人的数倍。究其原因,是每个人都有喜新厌旧的毛病,而读书专家的做法正好克服了这一弊病。
孩子的学习也不例外,如果家长觉得孩子对某一门功课厌倦了,就要尝试变更学习计划,让孩子不断更新所学的科目。如果孩子的学习效率提高了,他的学习成绩相比之下也会提高的。如果让孩子刻板地执行他自己制订的计划,反而会使计划的实施出现延迟,助长孩子厌学的情绪,不利于孩子以后的学习。
窍门三 激发“专家意识”
“专家意识”并非大人所独有,孩子也有孩子的“专家意识”。如果孩子听到有人对他进行评价,说他精通某事时,孩子就会更加努力以不负众望,因为这关系到专家的“面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当觉得孩子对某事表现出兴趣时,不妨将其相关的专业书籍送给孩子,让他爱上这一门专业,提高学习成绩。
窍门四 利用偶像的魔力
家长会上,经常听到母亲们长吁短叹:“我的孩子一个劲儿地模仿电视和广播中的嘉宾、演艺界人士,我十分担心这样下去会使孩子误了学习。”模仿嘉宾、演艺界人士的谈吐、穿着现象由来已久,不仅是小孩子,青少年都有这种倾向,而明星确实扮演着领导流行的角色。
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爱屋及乌这种心理,用明星的魔力来改变孩子厌学的毛病。例如,私下查阅孩子偶像的擅长学科,然后拐弯抹角地告诉孩子,孩子听了一定会想:“他(她)能这样,我也要这样”,从而鼓起自己的干劲来。如果偶像所擅长的学科是孩子不擅长的学科则正合适;如果并非孩子不擅长的学科,则有利于帮助孩子培养“擅长科目”。这样一下子就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窍门五 让孩子的竞争心理变得充满乐趣
虽说运用竞争心理能使孩子觉得学习愉快,然而竞争并不仅指孩子在学习中赢了或输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地利用竞争心理,不仅有很强的娱乐性,孩子也会很配合。
妈妈在厨房做家务而孩子学习时,妈妈不妨和孩子这样说:“孩子,妈妈在厨房做饭,你写作业。咱们来一个比赛,看谁先做完。准备,开始!”即使让孩子赢了也不要显示出故意让孩子赢的。妈妈在没有看着孩子写作业的情况下,他就在妈妈做完家务之前完成了作业。
窍门六 用赞赏的态度听孩子讲述上课内容
人们打电话碰到对方是录音电话时,总觉得有话却难以说出来。“对方”不在,也就是说没人听你的话,没人附和着说“是,是这样”之类的话。只有对方做出某种“反应”,谈话才能谈得起劲。
向孩子了解上课的内容时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听的时候表示赞许,孩子就会讲得非常起劲。比如,对孩子说:“嗯,是吗?你经常学这么难的内容呀,真了不起。”如果你这样对孩子表示赞许的话,一定会进一步刺激孩子说话的欲望。这样无形之中就激起了孩子学习的欲望。
窍门七 让孩子看完后讲故事
日本电影评论家淀川长治小时候,全家人都喜欢电影,当他爸爸带他看电影回来后,他奶奶一定会问他:“电影怎么样?给我讲讲大概意思。”所以小淀川从电影一开始就目不转睛地看着银幕,想着如何将电影的梗概说给奶奶听。
要把孩子爱看书作为医治孩子厌学的第一步。不仅仅是光给孩子买书,而且还要让孩子看完书后讲述书中的内容梗概。孩子被要求讲述书中的内容后,他在看书的时候就会考虑如何去讲述,所以他看书一定会看得很认真。孩子的妈妈如果爱看书,看完书后也同样要对孩子讲一下梗概。妈妈和孩子互相都讲故事,这样就能不断地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